论文关键词:高职 教材 师资 学生 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分析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现存的各种问题。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出发,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师知识结构等几方面提出了改革的建议,以便提高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计算机使用能力的基石。目前计算机教学中却存在着如下问题,最终培养出学生的使用能力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发展的
需要。
教师论文发表 教学论文发表 数学论文发表 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教育教学论文发表 教育论文发表网 一、教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公共课,为日后工作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前学校使用的计算机基础教材主要分为四大块:理念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的使用、Office系统软件及网络知识,笔者认为根据专业的不同可以去除Office中的Access部分,增加一些常用电脑组装与维修方面的知识;增加常见的网络常见处理问题能力培养方面的知识,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应用能力,使学生的能力真正达到“活学活用、随机应变”,而不是简单的一纸分数,一问三不知的“死读书、读死书”的结果。若在定购教材时不能满足以上需求,校方可以制订符合学情的校本教材,真正达到培养实践型人才的目标。
二、师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由于学校发展的需要,教师一走上工作岗位就独立承担起教学的任务,没有时间参与社会实践,理念也跟不上计算机知识更新的速度,造成知识的老化,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校普遍都缺少实践指导型教师,尤其缺乏“双师型”师资。即使“双师型”教师也多是“纸上谈兵”型,缺少实战经验、或是理论胜于实践型。故笔者认为:学校应该多给老师参加实践的机会,为老师提升实践操作能力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作为校方可以与一些公司或单位建立联系,联手开发产品,让更多的计算机老师参与进来,给老师提供充足的时间,边学边做边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实战经验,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
三、学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文化基础薄弱
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造成生源质量的大幅度下滑。学生入学成绩悬殊,导致同一专业或同一班级内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等方面差异明显。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的薄弱和生源素质的良莠不齐,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学生的厌学情绪严重、敌对心理强,不愿意接受老师的讲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用幽默诙谐的方式授课,真心与学生交流,不断减少学生的排斥心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还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地积累经验,提高自己。
(二)心理素质不高
高职院校学生中普遍存在自卑、焦虑、失望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进入职业院校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使他们不敢正视现实,开始怀疑自身能力,对人生目标和学习目的感到困惑,个别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甚至会产生弃学厌世的想法。作为高职教师应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各种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使学生能健康的成长。在计算机课程中心理教育可以通过生活实例各方面渗透,例如在网络教育过程中,向同学提倡不访问非法网站、文明使用网络、防骗防盗等,都是心理教育的体现。
四、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不但能体现一位教师对一堂课在全书的地位和作用的把握,而且还能体现教师传授知识的能力,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传统的教学目标缺乏层次性和目标主体偏离,如何制订出符合学情、教学效果明显的教学目标是高职教育者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但要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基础,还不应忽略心理教育、素质教育以有创造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
1.情景设计——让学生角色扮演,趣味学习
情景设计,设置情景,模拟角色,带着特殊身份去做,更加有兴趣,这是情景教学的宗旨。例如在学习Excel公式计算时,老师可选取某公司的人员工资情况表作为素材,让学生充当“会计”的角色,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这一角色的扮演,相互讨论,将有一定难度的公式,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消化吸收,教学效果明显,同时通过角色的扮演,学生轻松掌握了公式使用的场合,为今后灵活地使用公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任务驱动法——带着任务学习实践,学生有事可做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适用性。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例如网络部分拓扑结构的讲解,可省去冗长的讲解过程,直接布置任务,学生通过自己上网查找回答问题,知识掌握更加深刻、扎实。
3.趣味设计——给学习加上“创造”的翅膀,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自由飞翔
中国教育缺乏创造力的培养,借鉴网络流传的一句话“中国人先成人,后成才;美国人先成才,后成人”。这句话给笔者深深启示,通过自己对课程设计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实现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实现“亡羊补牢”。在教授PowerPoint部分的一次课上进行了改革,效果不错,以此来说明在教学模式上应该不断的探索和发现。例如在PowerPoint中,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可能融入实际操作中,用印象深刻的例子和任务,让学生得到扎实的掌握。笔者借鉴了网络名词“90后”,又借鉴明星“韩庚”来阐述教学过程的设计,这样既掌握了应学的知识,又开发学生的创造力。综合所学知识的设计:从网络下载“芙蓉姐姐”“玉树地震”“南方干旱”等一些比较热门或有争议的话题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让学生自由选择素材、自定主题,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没有标准答案,只看最后作品,再一一进行展示。
要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的学以致用,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通过不断地努力,以“培养动手能力强、基础扎实、心理健康、富有创造力”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适应计算机的发展,最终走出有高职特色的计算机教学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郭静.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谭浩强.迎接计算机普及的第三次高潮.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