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时代在逐步发展,但是老祖宗留下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能被我们抛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形式丰富,历史久远、源远流长,在时间长河中经久不衰,这样的优秀文化在新时代同样也应该熠熠生辉。但是近些年来由于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高,导致许多优秀传统文化正在逐步消逝,这种情况的发生引发了人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应当如何传承的思考。本文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路径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承;传承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扎根的土壤,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久远,文化丰富,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数不胜数。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其他国家的文化不断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冲击,群众对我国优秀文化的了解度与关注度不足,导致前些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很难进行。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当珍惜重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要有文化自信。传统之所以能在历史中传承下来,是因为其具有功能效用性,适合民众的思维模式、价值理念与人文风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应当受到我们每一个人的重视。
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几千年悠久的历史。中华传统文化从远古时代开始,发展至今,在文化演进过程中,不断取精华去糟粕。
随着社会发展,部分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得到去除,而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考验,传承下来,成为民族的宝贵财富,成为团结民族的精神纽带。如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谓是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比如书法,向我们展示了文字的美丽,多样的字体对应着书法多样的魅力;戏曲,这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戏台上演尽人生百态,同时戏剧种类丰富,各有各的魅力;武术,起初它的产生是为了应对战争中的厮杀,之后武术中又结合了多种文化思想与文化观念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功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很多,比如皮影戏、玉雕、诗词曲赋、文房四宝等,除此之外,仁义礼智信等这些思想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我们中华儿女灵魂扎根的土壤。
2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掌握特殊工艺的匠人还是太少,有些传统技艺的传承者仅有一人,这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其次,群众对于传统文化认识度还是不够,不懂得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清楚如今传承工作的艰难,更不要说成为传统文化传承者中的一员了;最后,由于全球化进程不断演进,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地遭受外来文化的冲击。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变得艰难。
3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实践方法
3.1 积极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认同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的文化价值观念也在不断交流碰撞。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代人的价值观念容易受外来文化影响。对于世界其他文化,我们要借鉴其优秀成分,抵制其消极成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标志,是在世界民族之林立足的法宝。自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调加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实质上就是传承和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媒介,以丰富的形式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创建有助于培育和践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情境与氛围,通过现代传媒手段与科学技术予以展示。例如《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他们以细腻的镜头展示中国的饮食文化、文物宝藏,以及与这些东西密切联系的人的生活,具有浓厚和显著的人文精神与中国文化特色。他们以独特的方式展示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与价值追求,审美文化与思想境界,从而在社会上引起强大的共鸣。观看者在观看的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文化认同,从而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与文化自信。
3.2 发挥教育作用,做好青少年的文化传承宣传工作青少年是民族和国家的希望,青少年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一方面,他们正处于学习的好阶段,积极进取,且学习能力很强。另一方面,青少年思维灵活、多变,易于接受各种各样的新事物。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可忽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应坚持以课堂教育为主,另外要以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为辅助形式,帮助学生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具体施教过程中,需要注意不同年龄、性别、专业、个性的学生的差异,注意符合青少年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创新教学方式与活动方式,切忌一味灌输,努力调动青少年的参与积极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生动多彩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让青少年充分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可以在校内增设书法、戏曲等课程,学生们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选择,让学生们充分接触传统文化。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播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短片、影像。为学生们讲解我国现如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情况,为学生讲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如若青少年想要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教师与家长应当给予支持与鼓励,匠人们也应当对想要学习传统文化且具有一定资质的人表示欢迎并愿意倾囊相授。
3.3 加强社会引领,在全社会形成文明风尚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社会引领,可以在电视或者视频软件中插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公益广告,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同时可以搭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视频与直播平台,让普通大众能够很容易地在视频中接触传统文化大师,并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此同时,也要对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的优秀传承者进行表彰,对于那些奋斗在传统文化传承工作一线的匠人们进行奖励与帮扶。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对于传承者的表彰,有助于号召动员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尽自己的一份力。
4 小结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我们应当珍惜自己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将其发扬光大。我们应做好宣传工作,加强国人的文化认同,也可以在学校增设相关课程,让学生从小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要举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多样形式、多种途径,利用各种资源,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风气。
综上所述,在全球多元文化激烈碰撞之下,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坚持自身文化特色,传承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对自己国家的文化充满信心,才能保持自身文化底色,避免在世界舞台上迷失自我。
参考文献:
[1]李橦 . 解读传统文化传承文化传统 [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01-28(T25).
[2]赵相贻 , 朱华欣 , 吴一雄 . 中国传统剪纸文化的传承及体验包的研究 [J].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1,50(01):115-116.
[3]陈波 , 邱明磊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网络传播——互联网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J]. 社会科学动态 ,2021(01):43-48.
[4]张俊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1,40(01):13-16.
[5]杨思忆 , 刘国凤 . 传统文化与高校文化建设的耦合政策研究 [J].
山西青年 ,2021(02):136-137.
[6]宋钰 , 王东平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 [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02):40-41.
作者简介:
林琳(1990-),女,汉族,福建莆田,中共莆田市委党校统战教研室,研究方向:文化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