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刘慈欣的《三体》为例,分析了科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人物塑造特色。《三体》主人公之一程心是一个扁平人物。她代表全人类的善与爱做出的一次次选择是为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和升华主题而服务的。而圆形人物罗辑、章北海等人物的成长也有助于表现主题。因此,科幻现实主义文学中的扁平人物具有推动情节、服务科幻主题等作用。扁平人物并非败笔,它与圆形人物的有机结合是科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人物塑造特色,有助于实现科幻的现实主义价值。
关键词:科幻现实主义《三体》扁平人物圆形人物
论坛
论科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人物塑造特色
———以刘慈欣《三体》为例
文/谢瑞龙
“科幻在当下,是最大的现实主义。科幻用开放性的现实主义,为想象力提供了一个窗口,去书写主流文学中没有书写的现实”(陈楸帆,2013)。与传统主流文学不同,新兴的科幻现实主义文学能够站在最宏大的角度———人与宇宙的关系来最透彻地反映人性,探讨人类存在的终极问题。而如何恰当运用科幻现实主义文学特性讲好故事,实现文学的价值,起到社会批判或引起读者反思的效果等, 都是科幻现实主义文学批评有待研究的命题。刘慈欣的《三体》作为目前中国科幻文学的基石作品, 为我们建立科幻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的标准提供了一个重要“样本”。本文将聚焦于科幻现实主义文学如何塑造人物的问题,以刘慈欣的《三体》为案例进行研究。
一、文献综述
在论及《三体》人物塑造问题的研究成果中,闫雅莉的硕士论文《刘慈欣< 三体> 修辞元素和文本解读》着重从小说中的三个重要人物:叶文洁、程心和罗辑的身份符号为切入点探究小说中关于人物描写的修辞艺术, 指出了该小说的修辞技巧之一就是通过人物身份符号的转变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高志立的硕士论文《刘慈欣科幻小说研究》中也有部分内容分析了《三体》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并结合了刘慈欣其他小说中的部分同名人物研究了刘慈欣在科幻写作生涯中的人物塑造特色,引用刘慈欣先生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更喜欢塑造草根人物,表现基层生活”;以上论文只是部分论及了《三体》的人物塑造艺术,尚无文章针对《三体》的人物塑造特色进行全面探讨。并且,先行研究多依照传统文艺批评标准,如此看来,《三体》部分人物的形象偏于扁平,并不成功。那么,作为科幻现实主义文学优秀代表作的《三体》是否应该根据科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特色建立新的人物批评标准? 下文将选取几位《三体》所塑造的人物展开讨论。
二、扁平人物的作用
英国小说家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将小说人物分为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两类。扁平人物“依循着一个单纯的理念和性质而被创造出来”(福斯特,1981),“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出现可以推动情节”(于红池,2010)。而在主流现实主义文学中,扁平人物往往由次要人物担任,其价值似乎比不上圆形人物。但在《三体》这样优秀的科幻现实主义作品中,不仅不乏扁平人物,甚至第三部的主角程心就是一个象征“爱与善”的扁平人物。按传统文学批评标准,批评家和读者多认为程心的形象太过“单薄”、“扁平”, 为这样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添了瑕疵。但笔者认为不然。从科幻现实主义文学的角度看,这一形象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情节发展, 还有助于读者站在宇宙文明的宏观视角审视人类整体,同样能达到关心现实的目的。
例如,《三体》第三部的主人公程心始终不改爱与善良的本性,导致她在人类文明存亡的抉择中一次又一次地犯下“错误“。
程心犯的第一次错误是为“阶梯”计划确定人选时,毅然决然地将暗恋自己的云天明的大脑送去三体舰队。以捍卫人类文明为理由牺牲了穷尽一切送自己一颗星星的男人, 程心在事后深感后悔。但这一错误使云天明在大脑被三体舰队截获后得以“复活”,并在三体世界中获得了人类逃离黑暗森林打击的重要情报。然后,他借充满隐喻的童话将情报传递给程心,帮助人类应对黑暗森林打击。可见,程心的“错误”极大地推动了后续情节的开展。
第二次错误是程心被人类推选为“执剑人“后。“执剑人”
需要维系黑暗森林的威慑, 但三体人笃定程心不会启动引力波发射器,于是直接发起了对地球引力波发射台的进攻。程心的内心被迫承受巨大的压力:启动引力波发射器,两个文明同归于尽,地球46 亿年的历史终结。最终,她果然没有勇气按下发射器按钮。威慑纪元由此终结,人类进入了一段被三体殖民统治的历史。
第三次错误是在她成为星环公司的董事长后, 她将公司运作的权利全部交给维德后便冬眠了。若维德的研究威胁到人类生存时,她才将被唤醒。后来,维德研制出反物质子弹,并以此抗衡联邦政府,继续光速飞船研究。程心被唤醒了。因反物质子弹可能随时毁掉掩体城市,她放不下她所爱的人类,坚决要求维德交出子弹并投降。于是,光速飞船的研究终止。人类无法利用大量的光速飞船产生的尾迹将太阳系封锁在低光速黑洞中并以此发表宇宙安全声明。这一错误最终使人类错失了避免黑暗森林打击的唯一方式。
而在故事的结局,程心可能犯下最无可挽回的错误。面对宇宙物质的“回归运动声明”,她竟恋恋不舍地在大宇宙之外留下了5 公斤的鱼缸, 而大宇宙完全可能因为这个误差继续在膨胀中死去。这个错误再一次体现了程心身上无法撼动的人类心灵中对生命的爱。
三、圆形人物的作用
与性格单一的扁平人物相对, 圆形人物指随着情节发展形象不断丰满,个性逐渐成长的主人公形象,进而通过主人公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来反映某个现实, 从而揭示和批判社会问题。作为小说二三部的主人公,罗辑从一个不合格的面壁者蜕变为真正的救世主,建立了黑暗森林威慑,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属于作者着力塑造的圆形人物。《三体》虽为描述未来的科幻故事, 但故事主人公罗辑的转变也伴随着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微妙转变,生动地刻画出了终极危机下的社会现实。 一开始罗辑只是个“凭着几篇东拼西凑的破论文混饭吃”
的大学教授。被任命为面壁者后,他深感承担不了如此沉重的救世使命,于是选择了拒绝。当人类文明面临存亡抉择时,他被全世界赋予了信任, 就连他拒绝使命人们都认为他在进行面壁者的工作。罗辑知道自己逃避不了这项使命,索性利用面壁者的特殊权力过上了田园生活。而当消极的罗辑一点点磨去人类的耐心后,联合国秘书长萨伊代表着全人类的利益,不得不利用亲情逼迫他转变:
“你不用想别的,就想想四个世纪后,在末日的战火里,她们见到你时的目光吧!她们见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个把全人类和自己最爱的人一起抛弃的人, 一个不愿救所有的孩子,甚至连自己的孩子也不想救的人。作为一个男人,你能承受这样的目光? ”(刘慈欣《. 三体 II:黑暗森林》,P187.)最后一位面壁者罗辑从此开始了自我救赎。他悟出了拯救全人类的黑暗森林理论, 并成功的在智子的监视下隐瞒了自己的计划,最后建立起了黑暗森林威慑,第一次成为了真正的救世主。
次要人物之一章北海, 最初只是一位初具领袖风范的海军军官。被选入太空军后, 他发现人类与三体的末日之战必败。万分迷茫的他又必须履行军人的天职——
—服从命令。于是
他到病重的父亲那里寻求指引:
“要多想。”父亲说。
……“想了以后呢? ”章北海问,他的双手紧紧攥着床单,手心和额头都潮湿了。
……“北海,我只能告诉你那以前要多想。”父亲回答。
爸,谢谢您,您说的很清楚了,我的心都听懂了。(刘慈欣.
《三体II:黑暗森林》,P48.)
“要多想”三个字已经告诉了章北海一切:决定前要深思熟虑,而决定后就要不惜一切地前进。正是从这一刻起,他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英雄。在末日之战前毅然决然地驾驶战舰“叛逃”,从而成为延续人类文明的火种;逃亡途中他决定毁灭另一艘军舰上的同胞以获得燃料,却被抢先一步。但他一瞬间就明白了,“没关系的,都一样。”虽然他没有再继续同人类文明一同走下去,但他已经和罗辑一样做了力所能及的一切。
四、结语
科幻小说为想象力提供了一个可以恣肆演绎的平台。它站在全宇宙的维度,探讨人类生存的终极问题,展现为生存而战时赤裸裸的人性,其宏大的叙事和无限的想象极具震撼力,在思考人类生存的命题上也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这正是它超越一般小说的优势所在。站在全宇宙的维度,主人公有时候被扁平化为全人类的代表,秉持人类的某一特性,始终代表全人类做出符合人性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才能服务于小说的终极主题,这属于宏观视角下的人性反思。而在微观的人类社会内部,圆形人物的成长,同样表现了人性在终极危机面前的各种选择, 最终也有助于读者反思小说的主题。正如刘慈欣所说,《三体》要讨论的是“主流价值观和道德观在极端环境下是否还成立。
参考文献:
[1]福斯特.小说面面观[M].花城出版社,1981.
[2]于红池.为扁平人物正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10):26.
[3]陈楸帆.对“科幻现实主义”的再思考[J].名作欣赏,2013,(28):
38-39.
[4]刘慈欣.三体II:黑暗森林[M].重庆出版社,2008:187.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