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要避免流于形式
2014年11月14日 10:15 作者:黄雪媛(广西马山县林圩镇黄幡小学 530黄雪媛(广西马山县林圩镇黄幡小学 530602)
1313· 26 ·教学方法研究2014年 第12期读写算《数学课程标准》把“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列为解决问题的具体目标。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转,死记硬背的学问,本来就是记忆之学对思维之学的侵袭,更别说那些要求别人写读后感的主观题,竟然也有标准答案。老师为了让学生考高分,只好教会学生如何回答问题。既然质疑、提问直接关系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那么,对于低年级懵懵懂懂的孩子,怎么培养他们想问、敢问、会问的习惯呢?一、用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想问、敢问的兴趣刚入学的孩子,相当一部分上课时不敢提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存在心理障碍,不敢提问,教师在他们眼中的地位是高高在上的。因此,我们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情感交流:一是课堂语言努力做到亲切、自然、有童趣,多用商量的语言与学生谈话交流;二是努力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亲切的微笑,和蔼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三是强化课堂学习中的鼓励性评价,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学生的提问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探索需求,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提出的非常简单、甚至漫无边际的问题,也要给予鼓励表扬,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提问的热情。如,我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讲到“12个苹果,平均分装在3 个盘子里,每个盘子装了几个?”。(要求用算式来解决)让学生自己列式。学生在加紧操作的过程中,不久就发现了用加法、减法、乘法都不能把得数写在等号的后面。于是,产生了疑问,怎么不能写呢,知道了答案,就是不知道怎么来列式。于是提出了问题:“老师,这个算式怎么写……”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未知欲,使学生有“问”可提,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愉快地获取知。二、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问1、提模仿性的问题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模仿教师是他们学习的主要方法,提问同样如此,学生在学习某一类知识的开始,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性的提问。如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课时,情境图上出现了许多小朋友在玩气球、猜字谜、套圈,学生上完这课后,我就说了一道,原来有15 个气球,买了9 个,还剩多少个?除了这个问题之外需要解决外,你还可以提出其它问题吗?学生们马上根据我出的题进行模仿,你一言我一语的进行提问,有的问“原来有14 个圈,套了9 个,还剩多少个?……又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统计》时,让学生根据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并提出问题解决。大多数孩子只会提谁最多谁最少的问题,我引导一个问题,李明和赵兰的体重之和比刘玉重多少千克?你会按照我的提问方法去提出问题吗?学生就仿照我的提问提示提出了很多问题。2、提比较性的问题当新旧知识有一定联系时,学生就比较容易提比较性的问题。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时候,通过提问乘法和加法有什么联系?通过比较乘法和加法的不同,最终知道“几个加数相同时可以运用乘法进行计算,运用乘法进行计算简便”,有学生还发现了加号和乘号相似的地方,就是把加号转一下斜起来就是乘号了。3、提与课题有关的问题学生抓住课题提问的过程,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也是训练思维能力的过程。例如,教学《24 是计时法》一课,教师与学生谈话引出课题24 时计时法,通过学生找出课件中新闻联播开始的时间是下午7 :00,可是电视上出示的是19 :00,互相对比来揭题并书课题。针对课题引导学生质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了解有关24 时计时法的哪些知识?”将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思考后,会提出许多问题,如:“为什么电视上的时间和我们家里的钟不一样?”、“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他们之间怎么互化呢?”等等。这些问题就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但这些问题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渴望将这些知识弄明白,于是,课堂就变成了学生想要解决这些问题而主动学习的课堂。学生积极质疑课题,不仅能培养学生提问的勇气和能力,养成爱提问、善提问的良好习惯,而且学生提的一个个问题还有利于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有利于激活学生求知的内驱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培养了他们提问的能力。4、提有联想性的问题从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这两类事物可能是类似的,相近的,也可能是对立的,还可能是有因果关系的。学生就会从这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萌发提问的欲望。如在教学《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4÷4=1、5÷5=1、3÷3=1、这几个算式有什么规律?学生从观察中就发现了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都是1。于是学生根据这种规律联想出1000÷1000=1、10000÷10000=1……也就是被除数和除数相同相除时,商是都是1三、优化提问环境,让学生善于提问我在学习中发现一种好的提问环境的做法,根据别人的经验,也把班上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优差生搭配,以好带差,由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能提出一个问题的就能得到一张校脸,能提出一个好问题就可以得到一面红旗,十张笑脸换一张红旗,十面红旗换一个爱因斯坦的头像(学生都知道爱因斯坦的发明靠千千问的故事)。这种方法充分调动了他们质疑的积极性,我运用成功机制,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每月评出爱因斯坦问题家,并给予总结和表扬,这种方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培养其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体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原则,问题的形式、角度不拘一格,但必须“有法可依”,即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方面去挖掘,让学生“跳一跳,摘到苹果”,享受脑力劳动中的成功乐趣,从而带着一种高涨的主动要学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让天真的孩子带着童年的纯真和稚嫩去追求未来世界的七色之光。参考文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育的使命》作者:朱永新山西教育出版社;《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年06期;《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提问能力》上海市育鹰学校论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