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单导学”岂能有”形”无”神”——《声声慢 寻寻觅觅》课堂观摩有感
2013年10月30日 16:49 作者:杨国英杨国英
(江安中学语文组,江苏 南通 226534)
摘 要:近年来,如皋“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开展得轰轰烈烈,已成为如皋教育教学的名片,一时间在省内外广为流传。前日有幸去一重点中学观摩了一节用“活动单导学’模式教学李清照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的公开课,大有当时激动,事后惘然的感慨。结合我们自身的教学实际,不能否认“活动单导学”模式在推展过程中,存在着“花架多,果实少”的问题。就此话题,说说我的几点拙见。
关键词:活动单导学;课堂观摩;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课堂热闹有余,效率不高。
(一)交流活作过于频繁,自主感悟思考太少
有一课安排的课堂活动有:
活动一:初读诗歌,把握基调。小组讨论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活动二:品读诗歌,领略词境。小组合作,讨论这首词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活动三:研读诗歌,推敲用词。小组合作,找出你们认为精妙的词语,说说妙在何处?
活动四:美读诗歌,体味词情。小组合作,采用非传统的诵读方式读出此人的心情。
本课采用的诵读法,以读贯穿全课始终,循序渐进,思路清晰。但整个课堂都以小组讨论为主,学生自我的品读、感悟、想象、玩味很少。热闹过度而收获甚小。部分老师对活动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课堂活动就是要全体学生动起来,追求表面的热烈气氛成了课堂的第一要义。
(二)盲目追求诵读方式的多样化、新奇化
诗词短小精致,含蓄蕴藉,而且往往包含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我们学习古典诗歌,通过诵读,我们不仅能走进诗人博大而细腻的情感世界,还能感受优美、凝炼的语言,用美的诗情荡涤心胸,陶冶性灵,还能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所以诵读在诗歌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现在教师为了使课堂更活跃,打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幌子”盲目追求诵读方式的多样化、新奇化。课堂上读诗时花样百出,有的小组采用“对唱”法,有的小组采用“轮唱”法,有的小组采用“唱和”法,更有小组用小品来展示。吵吵嚷嚷,时时哄笑。这不仅破坏了诗歌营造的忧愁悲伤的情景,也是对词人、对文学不尊重的体现。我认为,怀着一颗敬畏的心走进作品,走近词人,这是阅读诗词最起码的要求。因此,在追求诵读方式的多样化时,一定要尊重词人,尊重作品,真正发挥这种诵读方法的作用。
二.对学生生成性的想法意见重视不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对学生答案廉价的认同。无论学生回答出什么答案,老师一味夸奖丁某说的非常好,李某答得特别特别精彩,王某想得也不错。看似鼓励,实际毫无实质性的泛化的表扬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回答问题积极性。而且全盘肯定的做法会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到莫名其妙,是是而非。甚至会养成他们不负责任、胡编乱造的坏习惯
2、与第一种情况相反,部分老师仍然以教参、教案上的“标准答案”来圈囿学生。对课堂预设范围之外的答案漠视,甚至简单而无理的否定。为了达到预定的答案,不惜对学生进行“诱供”、“逼供”。有一节课在交流李清照的这首《声声慢》的情感基调时,大家七嘴八舌,有小组回答“悲凉、忧伤”,听课的我们还觉得着学生回答得不错,但老师认为这两个词还不够精准。他问“李清照这位女词人,她的词是什么风格的?”“我们又是用哪个词来形容忧国忧民的杜甫的诗歌风格?他和词人李清照有怎样相似的人生境遇呢?”绕七绕八终于绕到他要的答案“ 沉郁凄婉”。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更泯灭了学生现货的个性。
3、全班交流时,为了兼顾各个小组的参与度,往往对某些学生独具个性化的想法不做深刻的点评,也不加以追问,对全班学生来说,是浪费了宝贵的学习资源;对这个学生来说,他的认知理解也未能更进一步。
有一堂课进行到活动三:研读诗歌,推敲用词这个环节,我们来看看这位老师的处理方式:
生:“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守”字用得很妙,可以联想到一个女子,成天倚靠在窗前。
师:这个想象很好,词人成天倚靠在窗前,无事可干。请坐。其他小组来找了哪个词语?积极主动地说说你问小组的想法。
生:“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点点滴滴,写出了小雨缠缠绵绵的情态,营造了凄凉的氛围,也暗示词人内心的愁苦郁闷。
师:的确,听了李清照这句诗,我很快就联想到秋瑾的诗——“秋风秋雨愁煞人”。那点点滴滴的秋雨声的确暗示了词人内心的愁苦郁闷。种种愁苦总是缠缠绵绵地环绕着自己。第一组,你们准备好了吗?……第四组,让大家来分享你问的想法……
…………
一堂课各小组学生你说他讲,热热闹闹。没有教师有效的评价,也没有老师的启迪提问而使课堂教学浮光掠影。学生哪会得到提升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能发挥到主导性的作用。老师如果能再深入引导,在关联处、学生的困惑处加以追问,这个课堂才会更有效果。比如这个“守”字的妙处,在学生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之后再追问“词人为什么成天独自倚靠在窗前,盼着天黑呢?人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才会觉得日子难捱?你能从词人看似无意、实则用心的措辞中体会词人的心境吗?”我想,这不仅能引起这个学生的深入思考,也能引起全班学生的共鸣,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这首词,从而获得更深刻的人生体验。
“活动单导学”不仅仅是“活动”。对“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我们要有更深入的认识。其实活动是指“学生主动作用于教学内容的方式及其过程”,既包括外在的物质操作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还包括包括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动。“活动单导学”方案强调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要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时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一切的课堂活动的展开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要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活动中有兴趣、有能力去探求更多知识,获得更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是衡量一堂课是否有效的基本准则,也是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是一堂课的“神”。一切无“神”的课堂,纵使再热闹,也是花拳绣腿。只有形神兼备的“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