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民生工程日益提上日程,大量市政、环保等非盈利项目建设大量铺开,造成我国地方债形势严峻,形成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红利,私营经济焕发了从未有过的生机,资金流的稳定运行,技术上的革新,管理模式的改进,为其参与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的基础。而PPP模式能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是发挥市场资源配置效应的有效途径。
1.PPP模式概述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即公私合营模式。
PPP模式能有发挥市场资源配置效应:一方面降低政府资金、技术、人工投资,缓解财政压力,降低技术攻关成本,避免资源紧缺与浪费;一方面充分利用私营企业的资金、技术优势,参与建设大型基建项目设施,为其带来收益,促进私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
尽管相对公共资金,私人资金的加入会带来更高的货币成本;复杂的合作模式会为前期项目申请、项目评估带来更多的手续,形成额外成本。但是,资金提供者会从专业的角度,保证项目的设计、落地与稳定运营,更好地规避掉系统风险,带来持续的资金流入,保证稳定的收益率。因此,近年来,PPP模式的工程项目,逐渐成为许多地方政府项目建设的首选模式。
2.PPP模式下的环境监理
2.1 定义
环境监理主要是以环境保护当作基础,并在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工作,环境监理需要对工程建设中的施工队伍的行为进行一定的监督和管理,从而使得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不破坏环境,并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2]。
2.2 PPP模式下环境监理要求
在施工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环保问题,更要严格保证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落实,因此,对于建设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环境监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更高的责任意识
受项目建设单位委托的环境监理机构,作为独立第三方提供咨询服务。不仅对项目建设单位负责,更应对项目投资人与公众负责,承担起其自身具有的企业社会责任。不断提升监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严格落实每一项监理程序,对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与风险及时进行排查与报告,预防其后期带来的恶性环境影响[3]。
(2)更高的业务能力要求
随PPP模式项目而来的是更多元化的建设责任方,更复杂的设计结构,更先进的工艺流程。区别于一般的建设项目,需要监理人员具有更高的专业素养,对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设计、工艺,都能进行深入了解,从而避免监理工作中无法进行彻底调查,未能及时就发现的环境隐患进行报告,从而导致建设项目造成环境污染。
(3)更完善的监理制度与监理标准
针对环保类PPP项目,应该在其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建设、环境工程监理的过程中,给予其更高的要求,而没有合理准确的参数指标,将会对监理的工作带来巨大的误差与难度,困扰监理工作的同时,更影响项目建设工作的开展。
2.3PPP模式下环境监理问题分析
(1)正外部性
PPP模式下建设的项目具有更大的正外部性。在其建设过程中,须更全面的考虑其环境风险与环保作用,但运营期间无法就其额外成本带来的环境效益转化为项目收入,而私人资本的参与必将导致对于一些项目、设施的忽视或以次充好,提升环境风险。在私人资本参与的情况下克服PPP项目的正外部性作用,成为环境监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制度漏洞与标准缺失
关于环境工程监理项目的法律和法规大多是暂时性的,而国家对于环境工程监理工作没有进行一个统一的规定,这导致环境监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存在了较多的失误[2]。实行环境监理工作的机构,在面对PPP项目更高的监理标准时,急需相关的标准、制度建立,以保证监理作业的有效性与真实性。
3.解决方法探讨
3.1重建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关系
环保要求与建设单位要求“成本、质量、进度”控制目标相冲突时,环境监理往往陷入两难境地[2]。可以尝试提前将环境监理费用上缴至政府部门,监理机构由建设单位自行选择,由环保主管部门客观评价环境监理质量,发放监理费用。这可以有效确保监理机构的独立性与公正性,避免因与建设单位的甲乙方关系而导致的约束关系,大大提升环境监理质量。
3.2培养具有工程经验的环保技术人员
环评工作人员或环境专业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的环境专业理论基础,但是对于工程方面缺乏相关的经验,导致监理工作中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理论基础,对环保设施设计是否合理、施工方案是否可行缺乏客观判断。因此,需要高校、监理机构及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工程方面的相关培训,采取讲座、实践指导等形式,使监理人员快速掌握相关技能,帮助其适应环境工程监理中的各种复杂情况。
3.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监管机制
国家有关部门加快出台环境监理方面相关法律政策、管理制度和收费标准,以法律的强制性手段维护环境监理市场秩序,加强对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的监管力度,提高环境监理的工作质量,降低建设项目带来的环境风险,确保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PPP模式下的建设项目近年在中国逐渐得到流行,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政府部门、私人企业、监理机构去维护这个模式,真正落实工程项目的环境监理工作,降低建设项目带来的环境风险,确保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国坚. 基于环境工程监理问题研究[R]. 广东韶关. 韶关市环境污染控制中心. 2017.
[2]郑鹏,张蔚峰. 环境监理试点阶段存在的部分问题分析与探讨[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5.
[ 3 ] 杨茂林. P P P 模式下监理企业的应对措施[ J ] . 四川水泥,2018(03):32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