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转化医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医学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实验诊断学课程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明确转化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突出了转化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验诊断学教学的作用,并提出相应对策完善实验诊断学的课程建设,加强医学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转化医学;人才培养;实验诊断学
《高等教育法》指出: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目前医学本科人才培养仍处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的状态,大部分的医学生对于相关医学知识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并且难以对所学技能加以应用,专业研究成果大部分停留在论文发表方面,未在临床有效的推广,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发展与培养,无法适应未来我国对于医学人才的需求。一直以来我国都是采用前苏联的“结构式课堂教学”,对于临床方面,实验诊断教学是为临床打好基础,为诊断提供有效依据,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象使得很多医学生缺乏创造性并且实践能力较差。转化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倡临床与科研双向转化,可以很好地克服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消除了实验诊断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隔膜实验诊断学课程开展转化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实验诊断医学教育的主要扩展,未来医学的发展有赖于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结合,因此现代医学需进行学科模式的转型。
1.实验诊断学课程应用转化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医学教育重要拓展
未来医学学科的发展与走向主要依赖于和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逐渐转变,社会和心理因素逐渐在疾病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医学研究也在从相对独立的领域开始重视领域的交融,以解决临床的实际问题为重点,为治愈疾病为最终目标,实现对于疾病有效的把控。“十二五规划”指出: 以转化医学为核心,大力提升医学科技水平,强化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建设。因此转化医学是新世纪医学研究发展的主要模式,亦是培养基础—临床医学复合型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在学科交叉的背景下,转化医学的诞生为当前我国的医学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实验诊断学是为临床教学打好基础,为临床的诊断、疗效观察提供依据的课程,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意义的桥梁学科,和很多医学学科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以转化医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思想应用在实验诊断学课程中,有利于培养医学生较强的临床能力,提升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对于加强当代医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实验诊断学课程应用转化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内容
将转化医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到实验诊断学主要通过融入基本临床诊断理论,并且紧密结合解剖、生理以及药理等课程,在临床实践中对诊断学进行全方位的阐释,提升学生临床诊断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了转化医学融入实验诊断学。在建立医学生转化医学诊断思维的同时,逐步增进医学生对于对医学学科相互交叉的意识以及基础,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做好铺垫。将诊断—疾病作为课程教学核心,将以理论为指导转变为以临床为指导,同时以病例为教学基础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一定条件下融入一些重复性的实验教学模式,转换到医设计实验诊断为中心,提升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配合医学模式的转变,将诊断的重点由早治疗转变为早预防。通过将转化医学的创新人才模式融合实验诊断学课程中,是创新医学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尝试,是医学教育的一种重要拓展。
3.实验诊断学课程应用转化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探讨
3.1 以转化医学作为指导,促进转化医学与实验诊断学的融合
在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并未接触过临床实践并且授课过程相对较为单一。院校可以以转化医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实验为引导,以及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非常适合实验诊断学的课程教学,根据实验诊断学的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内容,同时以实验诊断学的理论为基础,融入转化医学的一些内容。逐步减少传统的授课方式并增加一定的自学内容,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完善实验案例和学生实践的教学设计,并且教师有必要在这个过程中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参与答辩,在所有课程讲授比完毕后,积极发挥医院临床实习基地的通,让学生立刻参加教学实践,增进对诊断和临床之间的融会贯通,从真正意义上发挥转化医学人才培养的功能。
3.2 以实验诊断病例为手段,促进医学生转化医学思维的培养
实验诊断学可以给予PBL 教学法进行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实验病例的重要教学作用,主动探索从基础理论到转化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理论基础。通过加强对于诊断学基础内容的掌握,了解科学研究的整体过程中并参加一定的实验诊断讲座,随后让学生逐渐熟悉诊断的时间过程,在课题设计上,加强对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对课题设计实验提出建议并进行开题答辩,最后整理、统计并分析,撰写相关论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项目设计,参与基础—临床课题申报。
3.3 构建转化医学师资队伍,促进临床—诊断复合型教师的培养
可以发挥指导教师的优势,对转化医学人才培养的医学生进行导师负责制,在尚未接触临床实践时,进行科研与理论的课程讲授,选择一位临床医学作为导师开展相关研究与实习,培养优秀的科研能力和临床技能,借鉴医学院校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补充当前医学科学的最前沿知识。同时积极构建转化医学的高层次师资队伍,在实验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加强相关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形成一种学术科研交流平台,并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讲座等学术活动,积极交流教学与科研成果,为临床医师提供基础研究的现状依据,了解最新的诊断研究领域,探索更适合的教育教学方式,发挥转化医学的作用,建设双向性导师制度。
参考文献:
[1]高月明,蒋天裕.转化医学为主导的康复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8):30-32.
[2]富卉,鲁翔.转化医学视角下医院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8):184-187.
[3]单芳,周逸萍,王晓冬,李恩昌.转化医学对人才培养的启示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30(06):644-646.
[4]陈清泉,林旎,林梨平,徐建萍,李祥辉,高瑶,林东红,陈敏.基于转化医学理念的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1):53-54.
[5]林熙,肖飞,朱林燕,翁文,章佩芬.转化医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本科药理学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06):28-30.
[6]翟华强. 基于转化医学新理念的中药学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思考[A].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61:中医药与转化医学[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
部,2011:4.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娄宏君,女,1978 年3 月出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
通讯作者:高曦,男,1973 年2 月出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四科。
项目基金: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基金《转化医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验诊断学教学过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xJJz2017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