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下载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下载 ->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
  •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分析

    2016年5月25日 16:47 作者:周晓丽

    周晓丽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双岔小学,甘肃 白银 730900

    摘要: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

    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

    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

    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关键词:语文;教育;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61(2016)12-0069-01

    1 对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认识

    1.1 语文教学生活化,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被誉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中一个里程碑的《学会生

    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鲜明地提出了基础教育“为

    了生存”和“学会生存”这一主题;面向21 世纪的“德洛

    尔报告”则更明确提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

    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教育的四个重要支柱。更重要的

    是,基础教育被视为“走向生活的通行证”。基础教育关照

    生活世界,回归生活,注重生活的教育意义和教育对学生生

    活方式的建构,成为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特征。然

    而多少年来,我们的基础教育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远离

    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导致了学生对人生与社会自主思考的忽

    视,导致课堂教学缺乏生命的活力,导致教育丧失生活意义。

    总之,与人的“生活世界”分离的教育难以体现教育全部的

    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无法给予学生“走向生活的通行证”。

    1.2 语文教学生活化,是学科性质的要求

    (1)语文的社会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语

    文学科的社会性是指语文渗透于社会的每一个方面,每个角

    落,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一方面,语文无所不在。学生学

    习语文并非是从学校开始,也不会以走出学校而结束。语文

    学习广泛而长期地存在于家庭、学校和社会之中。它在书本

    里,也在生活中,书本以外的生活,更是学习语文的广阔天

    地。读书看报是学语文,欣赏名山大川是学语文,了解民俗

    风情是学语文,参加公益事业是学语文,甚至休闲娱乐游戏

    亦是学语文,语文学习的触角可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真

    可谓“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吕淑湘说:“语

    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

    逛马路,马路旁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

    都可以学习语文。”另一方面,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是

    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是否真正掌握,

    学生的语文素养到底有没有提高,提高了多少,只有在人的

    生活语言活动中才得以真正的检验。语文学习联系生活,可

    让学生深切体验到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需要语文,学语文

    可更好地认识生活,参与生活,改造生活,从而提高学生语

    文学习兴趣和效率。因此,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舞台,语文

    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将学校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结

    合起来,努力将教学活动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整个空间中去,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学好语文然后再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2)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回

    归生活。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

    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具体地说,读(包括听)

    是通过语文认识生活和学习怎样生活;脱离生活,读就变成

    无意义的活动,吸收和鉴赏都失去辨别优劣美恶的基本标准。

    写(包括说),是运用语文反映生活、表述自己的见解,并

    服务于生活;脱离生活,写就变成无源之水,技巧就变成无

    所附丽的文字游戏。而与生活相结合,则读有嚼头,写有源

    头,全局皆活。

    2 语文生活化教学的运用和策略

    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教语文、学语文,这是“大

    语文教学观”的需要。那么教学如何服务于生活,又是如何

    体现生活的呢?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2.1 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贴近学生

    生活的情境,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无穷兴趣。学生作为

    学习的主人,创设这些鲜活的情境显得尤为重要,创设生活

    化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输快的生活场景中

    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例如:在教室布置时将课桌椅摆成几

    个大方块,学生围坐在一起,犹如家里,大家积极思考,尽

    情交流,主动合作,学生怎会不思潮涌动,在这样充满情趣

    的生活场景里学习,大家心情舒畅,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

    课堂必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2 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内容

    回顾生活: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但往

    往又是他们忽视了的或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我们在课堂

    上就应努力唤起学生头脑中有关这些生活现象的每一点记

    忆,通过恰如其分地引导,利用语言、情景,让学生在回忆

    中挖掘以往的生活影子,与课文进行对比,加深理解。这样

    比干巴巴地说教要切实可行得多。

    例如:猫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了解猫特

    点的同学却不多,我在教《猫》一文时,在课堂上向学生提

    出明确的要求,引导他们回忆生活中有关猫的点点滴滴,使

    他们做到脑中有猫、心中有猫。然后在课余生活中精心指导

    学生抓住猫的特点去观察,从而了解猫的性情、脾气等,这

    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进一步加

    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商继宗主编.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1.

    [2]史根东,傅道春.教师创新行为案例与评议[M].北京:中

    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刘解军.新课程改革评价与新标准解读分析实用全书[M].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4]施秋瑾.语文教学创新素质的培养[J].陕西教育,2002

    (10).

    基础教育

    70 2016 年12 期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微信客服:lunww201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