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下载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下载 ->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
  • 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对分组教学法的实践应用

    2014年9月26日 17:26 作者:lunwwcom

    焦爱新

    摘要: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中采用分组教学法,能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对学生因材施教,有效地完成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要求。分组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老师从落后教学方法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提高了老师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下面本文就对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分组教学法的成功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分组教学法;实践应用

    引言

    根据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状况,老师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尽可能提高每个学生的综合艺术设计能力,尽管学生自行分组能形成更加融洽的群体,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老师应主导每个小组的人数和成员,并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设计和策划,使得每个小组的学生在能力、性格等各方面形成互补,尽可能缩小小组之间综合能力的差距。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状况、个性特点,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进行分组教学要根据教育心理学,对学生因材施教,以凸显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一、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实施分组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教育和其他行业的共同进步,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分组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使艺术设计教学脱胎换骨,换上了新的面貌,对设计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分组教学法是指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分享活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中,分组是分组教学法法的具体组织形式和表现方法。而分享则是分组分享教学法的最终目的,通过分享,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差异性,促进整个教学活动的发展与创新。

    1. 实施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本已有限的教学资源更加稀缺,大课堂教学盛行,相关专业老师兼任也已成普遍现象。而环境艺术设计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程,它更强调学生个体的特点和创新,并鼓励在作品上表现出来。一般情况来看,师生比越高,越利于学生特点的挖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但实际情况不容乐观,不仅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班级的人数都在45 人左右,而且学生的基础知识、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又相对比较薄弱。传统的大课教学模式单一呆板,不能激发学生创作潜力和动力,使得高职学生设计作品缺乏个人特色和创新意识,设计水平参差不齐。所以说,分组教学法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中实施是有必要的。

    2. 实施可行性

    每组的人数不宜过少,以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也要尽可能减少分组教学,因为教育资源是有限的,但资源的多少并足以成为分组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相对而言,老师对学生状况的了解程度更为关键。所以在开展分组教学前,老师要认真策划,认识到学生在基础知识、创新能力、专业技能、接受能力存在的差异,并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动态分组。同时,也要认识到课程的主题和难易程度也会对分组教学造成影响。教学目标、教学条件、学生状况决定了是否进行分组教学,以及小组人员的数量和人员搭配。分组教学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小班上课或分组实验,因为进行分组教学的原则不是人数的多少,而是教学目标、教学需要和学生状况,对老师的设计能力、策划能力、组织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把握好分组教学的原则和核心,即使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进行分组教学也是可行的。

    二、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中实施分组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我们以《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为例,结合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进程和课程标准

    设计了教学主题和分组原则。具体的操作如下:

    1. 对学生的具体状况展开调查,调查的主要方式有:问卷、测试、交流,初步细化分组的原则。

    2. 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和初步的分组原则,对分组进行预先安排。学生内部情况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一个学生群体的发展进程中的任一阶段任一横断面,其个体的技能基础、自身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心理成熟水平等影响体育技能的主要因素是各不相同的。分组模式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

    3. 在分组教学的过程中,要现场操作,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交流

    4.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创造一个适当的条件和环境,鼓励学生对自己设计的作品互相讲解、演示或说明,引导组内成员相互帮助,鼓励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使学生能积极思考,参与评价。老师要鼓励为主,引导为辅,在适当的情况下,老师要对学生的创作方式和方法给出建议,使得学生主动认识到其设计作品的不足之处,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使学生在组内和组间进行交流时有接触别人作品的机会,了解到不同的创作水平和方法。

    5. 及时了解分组教学的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6. 记录教学效果和成果,并做出统计数据,对比各组成效, 记录在案。

    7. 总结经验,完善分组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为下次每组教学做准备。

    三、分组教学法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在进行分组教学法前,我们找到一幅相对比较优异的学生设44

    新教育·教学新探

    2014·5 ( 总第270 期)

    计作品,并对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其优点是设计思路新颖独特,紧扣设计要求,完整地表达出了作者的设计意图。其缺点是空间划分形式较为单一、欠缺步移景迁效果、没有空间层次感,整体的美观性、规范性、合理性有待改善。由于大班教学局限性,老师很难对单个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帮助的机会也少,使得一副能更优秀的作品带有不少的瑕疵。

    引入分组教学法后,学生重新对作品进行了设计。其实,在设计的初级阶段,该作品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立意相对死板、主题涣散、没有概括性,创作思路禁锢于单纯的构成法则中。引入分组教学后,老师特意将其和思维发散、思路广泛的同学分在一组,通过和其他同学的交流和沟通,加之老师的适当引导,该生很快打开了思路,对设计进行了改进,有效地使艺术元素与设计元素结合在一起,把构成形态凝炼为“三角与量角器的构成式结合”,既点明了设计主题,又有比较新颖的表达形式。最终,该作品表现为:交通系统具有整体性,很好地结合了地貌特征,空间具有层次感,也能很多地结合水体、休息场所、绿化等开放空间的景观,无论在设计、构思、创意上,还是在作图的规范性上,该作品无疑都是学生中间的上乘之作。

    实施分组教学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在学校中的学生都存在一定的自备心理,对于社会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还很缺乏。采用分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竞争和合作方式的游戏,通过游戏中的竞争和合作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能力,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自我。实施分组教学建立了一种创新化的教学模式。创新化的艺术教学模式是一种综合教学思想、教学规律而提炼出来的具有稳定性和典型性的教学模式,还是分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分组合作的形式是教师和学生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朋友关系,这样百年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还是一种快乐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游戏方式和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

    四、结语

    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用分组教学法,能更好地实现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本文以“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为例,进行了多次的分组教学实验。实验证明,这是一种能挖掘学生潜力,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独立艺术风格形成的教学方法,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但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更加的轻松和高效,同时,还加强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分组教学法能有针对、有目标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继而提高学生综合的艺术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 欧阳尚海.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景观设计教学方式思考[J]. 大众文艺,2011(17):219.

    [2] 梅文兵,李琨.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11(32):120-121.

    [3] 王正刚,李杰. 以“实践·艺术”为导向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研究[J]. 艺术百家,2014(1):213-214.

    [4] 郭灿灿.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 知识经济,2011(12): 209-210.

    (作者简介:姓名:焦爱新,1975 年8 月23 日出生,本科,工程硕士,高校讲师,工程师)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微信客服:lunww201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