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传媒学院
摘 要:在当前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显得十分匮乏。因此,培养这类应用型的实用人才是当今本科大学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本文将以多个角度来讲述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当如何在本科大学中被培养出来,以此来解决当今社会对于这类应用型人才的稀缺问题,并且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引言:
大部分的高校都具备着一个任务——培养人才。这可以说的上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如何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也是值得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可以让对接的行业保持一定的行业竞争力。因此产生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发展趋势。这种发展趋势成为当前大部分高校改革的目标之一。在这种理念下,学校将认真培养多层次、分层化的应用型人才。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及内涵
早在 1952 年时就有一位美国学者提出了这一概念。而在20 世纪的中期就有学者将其理念运用于高校的教育中,并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绩,后在 1998 年 10 月的巴黎会议上就提出了这一概念并且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的首要任务。在我们国家,高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能够培养出高素质多层面的应用型人才,而“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育理念就很好的发挥了功能,让高校能够认真培养每一个高校学习。其内涵也分为三点:第一点:尊重每个学生的权力和兴趣,以此来保持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从而保持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二点:改变传统死板的课堂氛围,将轻松愉快融入到课堂中,保持良好的课堂氛围。第三点:关注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保持学生的探求欲望和创新意志。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改革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育理念是一个广泛的范围,因此各个高校要针对各自不同的特征来进行调整。
(一)多环节落实学生选择权
首先,各个高校应当扩大各自的自主招生权。在各个高校进行提前招生的时候就应该不只是基于统考和学考成绩来录取学生,而是还要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估来录取该学生。
因此传统的录取方式只注重于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应当丰富学生在课程上的选择权。例如:高校开展《专业课程选择》时,课程的开始应当建立在学生刚入学时,这时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尚且还处于较为迷茫的状态,这时候就应该有专门的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如何去挑选适合自己的课程并且能够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这种方式有两个好处,第一个好处时学生在遇到疑惑时可以跟老师沟通并且一起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师生关系。第二个好处就是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到自己的能力需求在哪一方面,着重去发展的同时还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二)课程注重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
从一方面来说,高校的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以往注重理论知识和以老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进行改正。
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师生合作开展教学活动,改善传统死板的教学氛围。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全面素质。而伴随这种新式教育理念的发展,课堂模式也相对应受到变化。例如:在开展《多种形式组合设计》课程时,就需要教师引用新的课堂模式——“翻转课堂”。“翻转课堂”
指的是学生与老师之间掌控课堂的时间相互翻转一下,这样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主动权,从而帮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更加深的理解和领悟。这种课堂模式能够让学生在教学接受知识的同时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从而帮助学生发展自主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从另一方面来说,学校应当对学科带头老师或者高水平教师给予给多的激励去教育学生,当教师从教育学生这个过程中有所收获那么在往后的教育中会变得更加上心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开放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三)评价系统融入多元元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素质教育是为了让更多优秀的人才能够融入社会,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而传统的教育评价系统是死板的,传统的评价系统只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评价,而忽略了学生的全面素质。因此想要做出改变就需要对旧的评价系统做出改革。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融入到评价系统中。例如:
在开展《期末复习总结》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对学生做出总结。首先可以是从实验报告上下手。实验报告代表了这个学生在这门课上的动手能力,成绩的好坏反映了其自身的动手能力的好坏。小组作业代表了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人际关系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好的学生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最后再结合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评价,考试成绩代表着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结合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从而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再与教师一同探讨问题解决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既可以促进师生关系又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取得了非常有效的成果。
三、结束语
为学生配备专门的导师,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主动出手帮助学生,促进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协调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所有年级的学习课程中,老师都应当提前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每门课程的内容。在学生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养,才能为将来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做准备。
参考文献:
[1] 任大鹏 .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控制机制研究 [J]. 学理论 . 2018(08)
[2] 周小祥 . 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和对策 [J]. 文教资料 . 2014(28)
[3] 朱旭 .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条件 [J]. 课程教育研究 . 2015(17)
[4] 张捷,顾海,孙健华,李彬.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新方向:3D打印技术 [J]. 课程教育研究 . 2016(10)
[5] 欧阳文圣 . 探究基于校企 ( 供需 ) 合作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机制 [J]. 课程教育研究 . 2016(21)
[6] 吴建冰 , 李作华 . 试论人文教育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相融性 [J]. 文教资料 . 2016(28)
作者简介:朱磊(1984.9—),女,汉族,籍贯:辽宁大连人,鲁迅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工作单位:辽宁传媒学院,职称:讲师。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 2018 年本科教改项目—“HIBL 教学理念视域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编号: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