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下载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下载 ->教育论文 ->基础教育
  • 《高等数学》导数概念说课设计

    2019年7月22日 15:19 作者:包 弘
    一、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高等数学同济第七版上册,第二章导数与微分里第一节内容——导数概念。
    (一)导数的地位和作用
    1. 导数是一种特殊的极限,反映的是函数变化的快慢程度,可以用导数来计算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 在物理学和经济学中,导数也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在物理学中计算速度,加速度,线密度等,在经济学中的边际分析也用到了导数的知识,导数是开展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
    (二)编者意图
    本节课的内容大概分为三大块,由瞬时速度和切线斜率,通过抽象概括,类比分析得到导数的概念,又经过例题讲解、课堂练习巩固,反思导数概念。
    (三)重点、难点
    1. 重点是导数的概念及几何意义;利用导数的概念求初等函数的导函数。
    2. 难点是对导数概念的理解。在本节课中出现了“两个导数”,在一点x0处的导数和在区间(a,b)上的导数,在一点 0 x 处的导数是一个数值,在区间(a,b)上的导数是一个函数,如果学生重结果而轻过程,就会对导数的概念有所误解。
    二、学情分析
    (一)有利因素
    1. 由于实行的是新大纲标准,如果期末考试卷面不及格,则最后的总评也不能及格,所以大多数学员是有一定的压力的,学习态度端正。
    2. 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学员对极限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具有基本的数学归纳能力。
    (二)不利因素
    1. 教学对象是藏族少数民族本科学员,他们的普遍特点是基础较弱,思维层次较低,对变量的理解不深入,定势思维很强。
    2. 大多数学员学习只是为了通过最后的期末考试,所以对导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并没有引起有些学员重视。
    3. 导数建立在极限的基础上,学员定式思维强,超出了他们的直观感受,较为抽象。
    4. 本节课内容思维量大,对抽象概括,对比分析的要求较高。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几何意义;会用导数的概念求初等函数的导函数。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导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以及提高学员抽象概括,类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导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有限与无限的对立统一思想。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员体会到发现知识的喜悦,养成学员独立思考、耐心细致,科学严谨的作风。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设计原则是可接受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用了多种教学法:比如说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类比探究教学法、情境设置教学法、但问题启发式教学法贯穿了整堂课。
    (一)老师用提问的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框架,把学习的任务转交给学生。
    (二)学生通过接受任务,认真思考,完成任务。
    通过问题的层层设置,揭示了导数概念的实质就是变化率,加深学生对导数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流程
    (一)本节课教学流程分为五个部分,实例引入——导数概念——例题分析——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分为:
    1. 实例引入
    播放一段高铁行驶的视屏(约30s),提出问题:
    (1)高铁的瞬时速度怎样求出来的?
    (2)高铁驶入弯道时,为保持高铁的平稳运行,弯道的设计会涉及到求曲线的切线斜率,这个切线斜率又如何求解呢?
    2. 导数概念
    两个问题虽然背景不同,但都归结为函数在一点处的改变量和自变量改变量之商的极限,我们就把这种差商的极限抽象出来,上升为数学上的概念,就是导数的概念。再回归问题情境,反思概念的原型,揭示切线的斜率和物体的瞬时速度的本质。导数的物理意义就是瞬时速度,几何意义就是切线的斜率,导数的实质是增量比值的极限。
    3. 例题讲解
    例1 求函数 f (x) = sin x 在点x =1处的导数.
    例2 求函数y = xn的导数.
    高中已经知道了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本节课要用导数的概念把这些公式推导出来,通过导函数的计算,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灵活处理极限问题的能力。对一点处的导数和区间上的导数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4. 小结整理,建立系统
    本节课利用极限方法,由平均速度得到瞬时速度,由割线的斜率得出切线的斜率,进而抽象为由平均变化率取极限得到变化率,最后上升为微积分的核心概念—导数。
    5. 布置作业,深化概念
    设计递进式分层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使他们得到最全面的发展。
    (二)设计特色
    1. 重视导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本节课从乘坐高铁观察到的两个细节入手,采用问题驱动模式,通过不同问题的共性描述,得到导数的概念是水到渠成的。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微信客服:lunww201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