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渗透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那一篇篇文章如碧玉、珍珠、宝石,美不胜收。在这里学生可以尽情地吸取精神营养,让灵魂得到净化,让情操得到陶冶,让气质得到提升。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有责任和有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知识、有理想的新时代人才,用美文来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一 用美文来陶冶学生尊老爱幼的情操
教师论文发表 教学论文发表 数学论文发表 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教育教学论文发表 教育论文发表网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代强调“万事孝为先”、“以孝治天下”,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里有“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的内容,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有孔子这样的教诲:“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今天,我们可以常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明天,尊老爱幼的美德也不会过时,永远不会过时。初中语文课本中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朱自清的《背影》等作品歌颂了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林莉的《小巷深处》非常能代表当代年轻人对父母辈的认知过程:盲母把“我”捡回抚养——盲母节衣缩食让“我”吃好穿好—盲母以“我”为骄傲——“我”长大后嫌母亲丑—盲母三年如一日地摸到县城给“我”送生活费——“我”幡然醒悟。
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爹娘恩比海深,做子女的应当懂得知恩图报。因此,唤起新一代的感恩之情是我们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的确,幸福的新生代大多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觉得这是很平常、很自然的事,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享受,更不理解父母的艰辛;攀比之风的流行,又使出身寒门的子弟觉得自己的父母无能,甚至抱怨自己不该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在这种背景下,让学生懂得和学会孝顺自己的父母,感恩教育是尤为重要和迫切的。
二 用美文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精神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一代既没有经历过战火的洗礼,也没有经历十年动乱的打击,大部分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长辈的掌上明珠,纵使家庭比较贫苦的,父母们也情愿自己省吃俭用,让孩子吃好穿好,养尊处优、娇生惯养,这就使欠缺吃苦耐劳精神成了新一代的共同特征。在这种大环境下,他们欠缺的是坚忍不拔、锐意进取的精神。因此,我认为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义务、有责任肩负起时代的重担,把新一代培养成奋发向上和具有坚强意志的人,把套在年轻一代头上的“垮掉的一代”帽子甩掉。
在初中课本中,《鲁迅自传》、《骆驼寻宝记》、《犟龟》、《白杨礼赞》、《石缝间的生命》等,都是这方面教育的好教材。
鲁迅在13岁时,家庭突然遭遇了一场大变故,他一下子从天堂跌到地狱,被人称为“乞食者”。父亲的去世,上学没有学费,这种打击是毁灭性的,但鲁迅并没有被这种挫折所压倒,他想方设法求学,不断探求救国真理,最后成就辉煌人生。试想,如果上天没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哪会有历史上伟大的鲁迅呢?
骆驼和犟龟那“认准目标,永不放弃”的精神,白杨树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品格,石缝间的生命顽强拼搏,敢于向艰难困苦挑战的精神,都是年轻一代必须具有的。让美文引导这代人勇于面对挫折,创造辉煌人生吧! 三 用美文来激发学生爱国忧民的情怀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古人一句句格言豪语,就像一股股清泉流进一代代人的心田,也让这一股股清泉滋润祖国的幼苗,让他们茁壮成长吧!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从屈原到杜甫到毛泽东,无数仁人志士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们爱国忧民的思想将一代代地传承下去,生生不息。初中课文中,选进了包拯、岳飞、杜甫、陆游、范仲淹、辛弃疾、文天祥、毛泽东等人物及其作品,这些历史人物的爱国忧民情怀感人肺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而诗人的悲惨遭遇并没有丧失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心里所牵挂的是天下受苦受难的黎明百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如果普天之下的百姓都过上安稳的生活,“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多么宽广的胸怀,多么高尚的情操!
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极大地感染和震撼着一代又一代人。人们说“和氏璧”是天下共传的宝玉,是块无价之宝,而美文《岳阳楼记》比“和氏璧”不知贵重多少倍!
还有林觉民舍小家而顾大家,为了革命事业而撇下妻小,把宝贵生命献给壮丽的人类解放事业。“两弹”元勋邓稼先也是听从祖国召唤,舍弃妻小而为国家贡献,用汗水和高尚的品格谱写了人生新乐章,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让祖国人民扬眉吐气!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杜牧的《泊秦淮》、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两弹”元勋邓稼先》等,都是一块块无价之宝。但愿这一块块无价之宝化作一把雕刻的刀具,把学生的心灵雕琢得完美无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无不富于人文精神。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就如同一个个先知圣贤在跟我们对话,他们用美好的语言规范学生,用真挚的情感熏陶学生,用深刻的哲理启发学生。语文教师应在工作实践中正确引导学生,让美文伴随年轻一代健康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