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藏语作为一门特殊的语言,为我国藏族儿童所特有,保持着独特的文化性和局域性,在藏语的学习中,更应该深入的将藏语文化融入语文教育中,汉文化和普通话教育作为藏语教学的辅助,让藏族儿童在藏语教育中不失民族性,又兼通汉文化。
关键词:新课标;藏语;语文;教学
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它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按预定轨道行进,会生出一些预料之外的、重要的或不重要的新事物、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比预定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新课标为教育指引了新的方向和目标,语文教育中的文化和道德教育被提到了新的高度,而藏语作为我国一种悠久的民族语言,有着深厚的文化气息和宗教精神,在藏语文教育中,保持藏族儿童对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认知热爱,对于保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而汉语作为现代中国的官方语言,在藏语文的教育中,应当甘居次位,作为对藏族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辅助,使藏族儿童更加优秀。本文通过对新课标的充分理解,对藏族语言学习的深刻剖析,提出了一种藏语文学习的方法,对从事藏语文教育工作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藏语文课堂优化教学首先要从教师的课前备课做起我认为实行新课改之后,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下,首先,教师备课没有必要非得遵循旧的教学模式的五大步骤,教师在潜心备课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思想的小火花冒出来,这就是所谓的灵感,把这样的灵感收集起来、记录下来是为优化课堂教学做课前准备。其次,教师备课只要能在课堂教学中收到奇效,把教材的内容进行分割整理,安排的教学步骤可以自然一些、随意一些,使教学内容放得开收得拢,这也是在为优化课堂教学做课前准备。再次,教师备课应充分体现“以生为本”,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说起来容易,但真正的做起来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需要教师在日积月累的教学实践中揣摩体会。其实,教师就要像一位导演,学生就是他的演员,只要导演一声令下,整个课堂便会呈现出一片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景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生为本”,这更是为优化课堂教学做课前准备。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藏语文的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包括情感的交流。教师要将"整个心灵献给学生",把教学过程作为向学生倾注爱的主渠道,要以自身对事业的忠诚和执著追求,博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教师在学生面前,不能以"教育者"自居,而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的启迪,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和感情上的满足。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藏语文兴趣的目的。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只有这样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为了达到上述的这样一个教学目标,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就应做到:
2.1 知识和爱共同发展。常见有些学生在学完一门学科考试完毕后就把书扔掉.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些知识毫无感情。在这些学生看来.这些知识只是学校里规定要学的,是强制着学的。学生在勉强学的过程中,虽然也学到一些知识,但更多的是学到了对这门知识的厌恶。我们应该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对所学知识有深厚的感情和浓厚的兴趣。这首先要求教师对所教学科和知识有丰富的感情和强烈的兴趣。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就是教师对这些知识热爱至深,从而使学生也学会热爱它。教师应以自己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热忱,促使学生热爱知识、勤奋学习。
另外教师还应多创设情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成效和获得成功。学生能看到自己学习的成效和成功,学习和兴趣也会随之提高,对知识和热爱也会增加。
2.2 知识和意义共同发展。知识本身是没有目的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应随时指出这些知识的用途、价值、现实意义和跟学生的切身关系。夸美纽斯说:"不了解其用途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无异于来自其它世界的怪物。学生会毫不关心它的存在。
"杜威也说过:"甚至一个被认为是不堪造就的学生,一旦看出某种事物对他所具有的价值,他就可以发生敏捷而有生气的反应。
"因此,使学生接受知识,同时也了解有关知识的意义,是激发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的有效途径。
2.3 知识和方法共同发展。方法是渡河的船、探索的路。学习也要得法。有些学生对学习厌倦.往往是因为他缺乏掌握知识的方法。而长期的死记硬背.终于导致学生生厌。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有了正确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获得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获得知识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学生如何掌握和理解这些知识。即获得知识的知识更有力量。教师给学生以鱼,同时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给学生以金子,又教给学生炼金的本领。这样学生的求知欲一定会大增。
3、实现平等平学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最高裁定权,却忽视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实质上也漠视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尤其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方法。当学生的自觉意识得到高度强化,内在的进取热情已得到激发,教师就可以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权交还给他们,激发其活跃的主体意识,感受班集体内平等、和谐、信赖的自由氛围。笔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经常把诸如抄写默写背诵等客观作业交给学生自检瓦评,取长补短。学生在评改时,既能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也感受到当一回老师的快乐,还把知识又复习了一遍,一举三得。作文评改是语文教师的重荷,而往往教师批得辛辛苦苦,学生一看了之,真正的高耗低效。对于作文的评改,笔者经常“放纵”,具体的做法为:
将本次作文评分标准板书在黑板上,先由学生独立评改一篇作文,要求有勾画有旁批有总评有分数并有签名,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补充,目的是多多学习他人的作文写法及评法,最后由各组推荐出一两篇优秀作文或评文,借助实物投影仪师生一起复评,选出最佳作文或评文。当热烈真诚的掌声伴着笑声在教室里回荡,所有同学都陶醉在这严肃又活泼、平等与信任的气氛中,眼神中闪烁着主动参与评改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