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2013年12月13日 15:21 作者:李清薇李清薇 玉溪师范学院云南玉溪 650000
摘要: 一堂好课的标准数不胜数,本文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从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两大方面来分析关于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及其影响因素,对每个因素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再结合实际的教学案例,深入分析了提问的技巧,以及提问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好课的评定;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提问技能
一、对好课的整体认识
(一)教学设计
1. 目标
教学目标可以概括为知识、能力与思想品德三大目标,我国提倡的思想品德是五育并举,在一堂课里面应该体现出来课文所要呈现的知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因此,教学目标设计的优劣,不只是看知识的目标,更应看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其的品德培养,最本质的是要体现出教书育人的本质理念。
2. 内容
教师只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的钻研,才能真正处理好教学内容。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应该把握好以下原则:(1)应首先确立教书育人的思想,全面的完成该课的任务。(2)选择的适当的内容:要体现出科学性、目的性、启发性与思想性,深度要适当,广度应适当。(3)组织适当:注重教材本身的序, 同时注意学生认识的序(4)突出重点,排除难点。(5)具有全面性、针对性,并且能够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够正确的估计学情,对其正确把握而选择适合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内容。
3. 方法
当设计好目标与内容的时候,应重点考虑对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从古至今形态万千,在一堂课上也可以同时贯穿很多种教学方法,如:教授法、自学法、讨论法……。因此,教无定法,需要教师依据自己的目标与内容,以及对学生实际与学情的估计, 制定出最适合本课内容和目标,以及学生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实施
在教学实施中教师是主导因素,无论教学设计得多好,关键是要看在教学实施中是否能够全部加以落实,而且真正的能够有效果。一堂好课需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1. 导入是否有效
导入的方法数不胜数,如故事导入、情景导入、提问导入、问卷导入等,在诸多导入方法中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所谓有效,是指导入用时不多,切合教学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很好的引入自己的所要讲解的内容,对学生具有启发的意义。
2. 讲解是否清晰,切合目标的重难点,有层次
讲解包含了教师的语言、语态等诸多方面:1、需要教师首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够铭记于心,做到胸中有数。2、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上,应该分清楚重难点,在重难点的地方应该加以详细的讲解,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明了、掌握,而对于一般的知识点,可以简洁,无需扩展。
3. 提问是否有效,且具有启发意义
在新课改理念下,更多的是倡导学生的自学,因此,提问就成了教师促进与引导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在课堂中的提问毫无启意义,或是很随意的提问,都将影响教学效果与进程,如太多的“对不对,好不好”之类无意义的问题,对学生既没有启发的意义。一堂好课的提问不仅对教学有效且具有实际意义,而且还应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4. 组织是否合理,适合教学安排
组织在一堂课中可以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如对学生讨论的组织,对教学的组织,对课堂气氛的调节等等。观察一堂好课的组织方面,应该关注教师对教学的组织是否切合目标与内容的安排,对学生讨论的组织是否是有效果的,讨论的问题是否利于学生思维的扩展,课堂的氛围的调动是否利于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学习等一系列问题。当评判一堂课的组织效果的时候,也不应该单方面的来看待,当气氛不活跃,不一定说明课是劣质的,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因为说不定这样的氛围更适合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这个班的学生更适合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只看单一的一方面, 而应该结合课堂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进行检测和评定。
5. 结尾是否有艺术
所谓结尾,是指在一堂课结束的时候,教师所采用的结尾方式与话语。一般情况下,教师都是选择布置作业或是思考题目来延伸本课所教的内容,引发学生对内容的再思考或是回顾。但是,这样的结尾有好,也有坏,如有的教师布置的任务、问题难度过大, 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关于提问技巧的教学案例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万, 起点在一问”。实践证明, 提问是语言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好的设疑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都有很大的好处。[1] 因此,在一堂好课的评判,提问占据了重要的因素。好的提问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问题清晰、明了
提问首先要设计好自己的问题,与教学内容想切合,但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表达清晰,使学生明白自己的意图,问的是什么问题。如在《桂林山水》试讲中:
师:“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记住这些生字?”
生:……
(学生很茫然的看着老师,对此问题很疑惑。)
师:“比如说,这个“漓”字是个离开的“离”加了三点水,因为是指江水,
所以加了三点水。”
生:“哦,那个……”
在此提问过程中学生对老师的提问不理解,原因是老师所提的问题很模糊,对方法的定义不清,导致学生对该问题没有反映,出现了冷场的局面。因此,在提问的时候教师应该首先考虑学生是否可以理解自己的意图,是否可以明了自己所问的内容。
(二)提问后留时间给学生思考
在许多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节约教学时间,或是怕学生回答不出,往往会忽视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在发出问题后,立即就给予了答案,使学生没有空隙进行思考[2]。提问是对学生思维的促进,能力的培养,教师不可只将它作为一个形式。如在一同学试讲的英语课上:
师:“同学们试用这个单词来造一个句子。谁来说一下?”
生:“……(无人回答)”
师:“比如说……”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并不是不会说,而是还在思考当中,教师就打断了学生的思考,而直接给出了答案。使提问成了一直形式,没有给予学生知识运用与思维的锻炼,而是教师自己的解说。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提问后,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与空间,把握好节奏。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正确的估计,了解是问题过难,还是因为给予学生的时间不充分。
参考文献:
[1] 孟玉兰.注重提问艺术激发学生思维—浅尝提问的艺术[J]. 教研教改,2008 年第三期.
[2] 冯一兵.刘百超.课堂提问“十项注意”[J].2007 年第12 期.
[3] 刘晶幕.掌握提问艺术优化阅读教学,中国成人教育[J].2008 年8月.> 才智 /121 创新教育 Innovation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