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州大学音乐学院,江苏省 , 扬州市 225100)
摘 要:奥尔夫教学法是世界三大教学法之一,其富于教育的新观念与我国所倡导的传承民族文化不谋而合。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省赣州市地方传统戏剧,赣南采茶戏所采用的舞台语言是以当地客家方言演唱,其音乐唱腔主要为茶腔和灯腔,兼有路腔和杂调,俗称“三腔一调”。节奏欢快、曲调幽默,多以丑角或丑、旦对唱对舞,再配以采茶戏的代表性动作,矮子步、扇子舞,生动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地方风格。《斑鸠调》是赣南地区赣州安远县的灯歌,采用茶腔演唱,是赣南采茶戏民歌中最具典型、最具代表性的歌曲之一。本文以奥尔夫教学法精髓为理念,立足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赣南采茶戏民歌《斑鸠调》为例,从节奏朗诵、语言咬字、结合动作、嗓音练习等方面,探讨其奥尔夫教育本土化。这几个方面与赣南采茶戏民歌《斑鸠调》教学相结合,对奥尔夫教育本土化教学进行实践分析。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赣南采茶戏;斑鸠调;教育本土化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iii] 。目前,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教学中存在工具化、功利化、专业化等弊端,而奥尔夫教学法的教育教学理念对于‘我国过于强调双基教学,忽视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试教育’来说,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奥尔夫教学法的产生,对世界各国的音乐教育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国内外对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也越来越丰富。奥尔夫教学法自 1980 年由廖乃雄传入我国,至今已有近 40 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国内音乐工作者们尝试过很多。如中国音协奥尔夫委员会会长李娜妲创造了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经典案例,对我国奥尔夫教学法的本土化教学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一、奥尔夫教育本土化原理概念
奥尔夫在其教育实践中提倡的教育本土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相互融合的过程。自身参与的同时,将节奏与动作、舞蹈、语言相融合的教育行为方式,称为“原本性音乐”。
奥尔夫教学法有别于重视结果的传统式教学,重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感受、创造,形式多样,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奥尔夫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把语言融入了音乐教学,遵循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理念,从学生的母语文化出发,使用方言进行教学,不但丰富、有趣,而且更加贴近学生的文化和生活。更是可以根据不同国家、民族、地区的文化特点、风土人情创造出不同的教学方式。
二、奥尔夫本土化教学在赣南采茶戏民歌的应用( 一 )《斑鸠调》教材分析
《斑鸠调》是江西赣南地区的民间小调,也是当地节日歌舞活动中的一种传统 " 灯歌 "。原名为《上山调》,后经流传改编,因为歌词头一段以 " 斑鸠鸟 " 为引题,故称《斑鸠调》。这首歌描绘了斑鸠鸟叫、桃花盛开、秧田翠绿、春意盎然的景象。歌词以五言为主,四言穿插,里面有很多“呀嗬嗨”“里格”“咿呀咿子哟”衬词,其中还有模仿鸟叫的声音“咕咕咕”。这些词都是为了突显地方特色,同时也增加了气氛和节奏变化。它的曲式为上下两段体的结构形式,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 " 起承转合 " 的四句式结构,第二部分的旋律是在第一部分的旋律基础上改编而成,第三部分与第二部分基本相同,只是在结尾句采用了第一部分的第四句。而在第一部分第四句中第二小节有一拍附点音符,在第三部分则被改成了四分音符,最后到达 "sol" 终止。由于歌曲旋律为五声徵调式,音符 "sol" 就像标点符号中的句号给了歌曲一个完满的结束。歌曲非常适合教学,它以灵动、跳跃的节奏,优美动听的旋律以及真切、生动的歌词得到了大家的喜爱并广泛流传于江西乃至全国各地。教学中配上经典的矮子步、扇子舞,生动形象,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 二 )《斑鸠调》奥尔夫本土化教学
1. 节奏朗诵
奥尔夫本土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将节奏与动作、舞蹈、语言相结合,而这一切的核心要素就是节奏,被称为音乐教学的骨架。在节奏教学的过程中不但可以使用节奏型乐器,还可以用朗诵,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具体方法:从字词、姓名开始朗诵,再进行成语、谚语的节奏短句朗诵,最后是儿歌、童谣的节奏朗诵。在《斑鸠调》朗诵时,教师进行指挥。
首先,每小节用手打拍(以为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两拍);其次,在边念边拍的同时,围成圈行走;最后,在歌曲伴奏下,将拍手改为念歌曲节奏,脚下自然会跟着节拍重音走。熟悉之后将念节奏改为念歌词。
2. 语气练习
常言道“说话听声,锣鼓听音”,这是指通过说话就能知道言语词意背后的意图、态度。 [iv] 我们教授音乐的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谱面中看不到的东西,挖掘作曲家、演唱者想表达的意思,从而培养学生的领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具体方法:由一人说出一个较为简单的字或词,大家讨论他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如什么人说,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等等,同学们可以根据他说时的“表演”进行讨论,老师则是在一旁观察,不时地帮助学生分析、提示使游戏顺利进行。
在《斑鸠调》教学时,教师先从中选取一些字词说出,配合表情动作让学生讨论想表达的意思,或告诉学生其中的意思,让学生评论教师是否表达准确。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歌词分段,一组一段进行组内讨论,讨论结束后一组说,剩下的组进行表述,进而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表达自己的情绪。
3. 结合动作
动作教学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各个阶段的学生都不能拒绝。在音乐教学中动作的结合是多样化的,如声势、空间时间中的运动、身体各部位所表现的动作、与民间舞的结合等等,主要是音乐声响的体态外化。具体方法 : 我们先将音乐分句,找到句子的开头与结尾,第二部分析这首歌曲一共有几句。教师先解释什么叫句子,如“你今天吃饭了吗”,“今天风好大”这两句不管在哪个字中停下来,都会让人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乐句就是一句话,有始有终。教师用钢琴弹奏音乐,学生边听音乐边走,当你认为是开始就走,认为是结束就停,或是开始和结束用不同手势表述,由学生自行选择。在《斑鸠调》中,教师进行钢琴弹奏,学生用走和停表示开始和结束,之后询问学生这首歌一共几句,接着问学生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表现这几个乐句。教师进行观察,哪些同学做的更准确,更有创造力,可以请出来给大家表演。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和表现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之后加深难度,将矮子步、扇子舞的基本动作加入其中,任由学生选择。
4. 嗓音练习
每个人都有一个喉咙,它本身就是一件乐器
[v] 。起步训练:
从生活中常听见的印象较深刻的声音用嗓音模仿出来,如猫、狗等动物叫声;汽笛、喇叭等声音;各种物体碰撞的声音。
场景练习:用各种声音描绘一个场景,如:“森林的早晨”、“超市”、“车站”等等。分组进行,一个组表演一个主题,学生可自行创编或表演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斑鸠调》中,让学生分别模仿“斑鸠”、“杜鹃”、“蛤蟆”
的叫声,根据歌词将声音一个一个的发出,并作出相应动作。
三、结语
我国的民族音乐发展具有独特的艺术沉淀,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是当代社会的热点。而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教学与我国所倡导的文化内容不谋而合,并且形式较为新颖,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所以很多教师都提倡用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教学和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增加学生的距离,贴近生活。但我国很多的教育工作者只是了解大概,或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照搬照抄,而不是作为教育指导理念运用到教学当中。本文仅以赣南采茶戏民歌《斑鸠调》为例,将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教学理论与我国民族音乐相结合进行探索,更好地传承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编.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J].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教育出版社,2011.
[2] 杨小丽荣 .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本土化教学研究——以民歌《回娘家》为例 [J]. 黄河之声 ,2018(03):81-82.
[3]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 2019 年 03月 11 日 13:05 人民网
[4] 同一 . 第 73 页
[5] 同一 . 第 7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