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纯中药制剂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5例慢性结肠炎患者用纯中药制剂口服,个别溃疡性结肠炎病位在直肠、乙状结肠的配合灌肠治疗,三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 105例患者中,有42例痊愈;49例显效;7例好转;3例无效。三例当中有一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再次结肠镜检查确诊是结肠癌。总有效率96%。结论 纯中药制剂副作用小,可以长期服用,提高了临床治愈率。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葛根芩连汤 慢性结肠炎
医学职称论文发表 医学论文发表网 医药论文发表 医学论文发表网站 医学论文发表期刊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属于中医“泄泻”、“腹痛”范畴。病位在脾,可涉及肝肾。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浓血便,或拌里急后重,或腹痛腹泻交替出现。病人消瘦、乏力、纳呆、面白无华。多数病人反复发作,病程呈慢性经过,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进行。本病往往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后期易至洞泄,甚至恶变。对本病的治疗现代医学主要以抗炎、抑制免疫反应,对症处理及支持治疗。效果不甚理想。笔者采用纯中药制剂,因其副作用小,可以长期服用的特点,以扶正祛邪为大法,以辩证施治为原则,治疗慢性结肠炎,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来源于2008年8月—2011年7月门诊,其中男性71例,女性34例,年龄在30—65岁之间,病程在半年至20年。
1.2诊断标准 慢性腹泻、腹痛、或腹泻腹痛交替出现,粪便夹有粘液甚至浓血,或纯稀便、或干燥。结肠镜检查:见肠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增生、溃疡。
1.3排除标准 通过结肠镜检查排除结肠恶性肿瘤、息肉、结肠纤维化、结肠黑变病、巨结肠病等。
2 治疗方法
2.1选用补中益气汤合葛根芩连汤为基础方,结合辩证施治。其中脾虚重的,加入茯苓、白寇仁、薏苡仁;病久及肾的要增加补肾药,加入四神丸、炮附子、淫羊藿等,酌减芩连用量;病久及肝的要疏肝,酌加柴胡疏肝散;溃疡性结肠炎加入三七、白芨、仙鹤草,配合灌肠。
2.2灌肠方:地榆30白芨15苦参10黄柏20败酱草30。伴有溃疡或有浓血便的,加云南白药1克锡类散1克。
方法:病人取左侧卧位,臀部垫高20cm,药液温度以40度为宜,药量以100—200cm为宜。
3 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成形(每天一次),结肠镜检查示肠粘膜正常为痊愈;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成形(每天2-3次),结肠镜检查示肠粘膜炎症及溃疡明显好转者为显效;症状减轻,结肠镜检查示溃疡缩小及炎症减轻者为有效;症状无变化,结肠镜检查示肠粘膜无变化或加重者为无效。治愈、显效加有效为总有效率。 3.2结果病程在半年—5年者,痊愈率达85%;5年—10年者痊愈率约60%;10年—15年者痊愈率不足30%。在观察的105例患者中,坚持治疗及巩固治疗均达三个月,其中痊愈者42例,占40%;显效52例,占49%;有效8例,占7%;无效3例,占2.8%,总有效率达96%。
4 典型病例
患者王某,男,52岁,农民,2009年3月就诊。主诉腹泻、腹痛十一年,加重半年。患者平素脾胃虚弱,于十一年前因为饮食不洁而出现腹泻腹痛,大便呈稀水状,经抗炎治疗后缓解,而后饮食稍有不节即出现腹痛,痛则泄,一年后变成持续性腹痛腹泻,经结肠镜检查,确诊为慢性结肠炎。口服西药柳氮磺偶氮嘧啶片等一月余,症状缓解。两个月后又复发,再服西药柳氮磺偶氮嘧啶片效果不显,并且出现毒副作用,因而停服,改服中药。此后十来年中,曾多次口服中成药及中草药,服药最长时间达两个月,都是缓解症状而未能根治。此次半个月前又加重,再次结肠镜检查,发现有溃疡形成。患者消瘦,倦怠乏力,面色无华,大便中夹有浓血,来我院就诊,即按上述方药结合灌肠治疗。方中加入三七、白芨、仙鹤草,经过三个月的不懈治疗,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因为惧怕肠镜检查之苦而未做结肠镜复查。恐日后复发,瞩其口服补中益气丸三个月以巩固治疗,并注意饮食调理,禁忌生冷辛辣,暴饮暴食。两年后随访,没有复发,状态良好。
5 讨论
慢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其经常复发及缠绵难愈而著称。该病病程超过十五年即很难痊愈,少数患者因为治疗不当,以结肠的纤维化,甚至癌变而告终。现代医学主要以抗炎、抑制免疫反应、对症处理及支持治疗,效果不甚理想,而且用药时间一长,其毒副作用就表现出来,用药时间短又难以治愈。笔者采用纯中药制剂,以扶正祛邪为大法,结合辩证施治,在培护患者正气的基础上,施以祛邪,达到祛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的目的,并且可以长时间的应用,因而能取得十分理想的效果,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中医将慢性结肠炎的病机归结为脾虚湿盛,恙及肝肾,兼夹湿热瘀血,日久则寒热并见,虚实并存。其中脾虚湿盛是其病理基础,因此采用李东垣的补脾名方补中益气丸用来健脾益气升气,再用伤寒论名方葛根芩连汤,来清热解毒燥湿,兼以健脾升清生津,两方合用,共凑健脾、益气、祛湿、升气、生津、清热解毒、燥湿。此方确能取得理想疗效。临症中脾虚甚的佐以茯苓、薏苡仁、白寇仁来加强健脾祛湿;肾虚重的加入四神丸、附子、淫羊藿来补肾;肝郁的用柴胡疏肝散来疏解肝郁;有溃疡的加入三七、白芨、仙鹤草有消炎、止血、促进溃疡面的愈合的作用;其中溃疡面在乙状结肠的,再配合灌肠治疗。方中地榆、白芨、云南白药、锡类散有解毒止痛、收敛止血、化腐生肌之效;苦参、黄柏、败酱草有清热解毒燥湿之效,直接作用在病灶部位,加速病变部位的愈合,缩短了疗程。此外,对那些病程缠绵难愈的,则瞩其注重食疗,可用山药、薏苡仁、白术磨粉,调汤常服,有健脾止泻作用;也可用大枣、莲子桂圆煮粥食用,健脾效良。阳虚的禁忌寒冷之物;阴虚的禁忌辛辣之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