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八大会议以来,国家领导人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视,充分说明思政教育工作对于治国理政以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最宝贵的财富。根据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高校把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然而,在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分析,结合现阶段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水平,提出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努力把我国的高校学生培养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能够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国家对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积极的宣传,但并未取得相应的成效,其最根本的原因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方面,高校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虽然国家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大力宣传,但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由于课堂讲授模式的局限性和宣传内容不具备吸引力,高校学生对宣传文化形式的感知能力较弱,难以彰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导致受学生受教育的效果并不明显[2]。另一方面,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的误解,潜意识里,人们会直接把传统文化和封建迷性挂钩,由于高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处在激进期的青少年更容易被多元化的外国文化所吸引,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应有的价值认知和认同。随着传统文化字高校学生心目中位置的降低,学校没有及时对厚重感的优秀文化资源进行现代化的转化,优秀的传统文化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中的价值作用也在降低,进而导致优秀文化教育教学活动难以展开。最后,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挖掘力度不够,要想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的运用到高校的思想教育中,就必须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多样化的挖掘,结合当代高校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现在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结合地方的历史和人文风俗进行深入挖掘,没有把人格修养、国家情怀、文化素养有效的结合起来,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教育中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魅力。
探索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蕴含的规律
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而言,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作为其路径选择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成长受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在他们成长的不同阶段,内外因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而到大学阶段,他们的思想存在一定的成熟性,这阶段学生成长起到决定作用的便是内因,而外因具有辅助功能。大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思维比较活跃的阶段,同时这一阶段也是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形成定性最为重要的阶段,高校对于这一阶段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应结合该阶段高校学生成长规律进行考虑,按照高校的培养要求及目标,来加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具体做法是:首先,按照高校学生阶段性的成长特点来说,为促使学生全面成才,须遵循学生全面成长的规律,这不仅是人对全面发展的需求,也是我国当前社会和经济得以稳步发展的需要。另外,对该阶段学生成长的特点进行全面掌握,并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核心在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人类全面发展这一重要思想作为引导,并教育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及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其次,由于学生成长受内外因共同作用,还属于人生积累以及不断汲取知识的阶段,所以,为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以激发,还需顺应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及通过实践成才的循序渐进规律,对高校学生进行高洁品质的培育,使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将所学转化为真正的能力,并应用到实践当中去体会、感悟及磨炼[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完善课程教学体系,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高等院校知识的传授仍然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在思想政治的教学中可以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拓宽高校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将《大学》《论语》等经典名著作为大学的必修课程让学生学习,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一些富有教育意义典型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按照不同节日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结合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娱乐总学习,深入了解中国了解传统文化的来历和内涵,进一步挖掘传统节日对青少年的引导意义。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在于“立德树人”,在课程安排中致力培养现代高校学生的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4]。针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教育中运用不充分的现象,在现代化的教学中应强化课程的建设,增加思想政治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联的通识课程,完善课程的设置,让高校学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高等院校的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可以将“诗词大会”“读百书习美德”等活动融入到教学中,增强高校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度,让高校学生更好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拓宽道德教育渠道,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实效性。针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在大学教育中过窄的现象,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高校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认知水平,从增强实效性入手,不断的拓宽道德教育的渠道,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全方位的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高校学生的成长成才指明的方向。例如,借助学校的社团、学生会等小团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教育,增加自身的工作经历和社会阅历,加深高校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和感悟,团队学习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及自我提升的重要平台,是增强文化渗透的重要形式。同时,理论要联系实际,只有通过实践,高校学生才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更好的展现出来,生活和学习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检验,实践的具体操作形式有: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开展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在传统文化教育的感染下,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从品德修养方面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文化教育,感受传统文化在社会交流中的价值[5]。
深入挖掘教育资源,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亲和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喜欢的思想教育的方式之一,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可以坚持以讲座的形式对高校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积极进取精神的培养。除此之外,结合当代高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原则,通过对高校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来进行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习惯高校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讲座的教育能够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强化人文关怀和精神引导,使高校学生能够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强化人文关怀和精神引导,使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6]。
高等院校跟随教育改革的步伐,创新育人模式,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推波助澜,拓宽了传统文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针对传统文化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不足,积极地改善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更多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高校学生在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更好的完成对中国优秀文化的学习与探讨。
参考文献
冯刚,成黎明.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与理论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
陈娜.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J].才智
余立.习近平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的旨归[J].继续教育研究
朱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贺帅,王玲.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智库时代
刘兆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研究现代农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