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下载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下载 ->教育论文 ->教育心理学
  • “落英”是落花吗

    2017年3月06日 09:03 作者:高冰琪

    高冰琪

    (宿州市灵璧中学安徽宿州234200)

    摘要:《桃花源记》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落英”多注解为“落花”。我认为有悖于作者的原意,应解释为“初开的花”。此文章

    从句子结构特点,诗文意境,主旨探微,行文视角,桃花自然属性等方面来分析论证“落英”应为“初开的花”的正确性。

    关键词:落英缤纷;句子结构;诗文意境;主旨探微;行文视角;初开之花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句子。

    对于“落英”一词,很多书上都注解为“落花”,意为飘落在地上

    的花。我认为这样的注解是望文生义,悖于作者愿意的。

    “落”字的解释不止一种。《辞海》中,“落:下降,降落”。又

    注“落:开始”可以解释为初开的花。《离骚》中“朝饮木兰之坠

    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由此我认为:《桃花源记》中的“落英”

    应解释为初开的花。

    先分析下“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句子结构。“芳草鲜美”

    为主谓结构,解释为散发着香味的草新绿鲜嫩。所以“落英缤

    纷”也是主谓结构,“落英”应是“初生之英”引申为“盛开着的

    花”。可以解释为盛开着的桃花五彩缤纷。这两句结构相同,对

    仗工整,互文见义。

    其次,我们从诗的意境来理解“落英”也应为“初生之英”。

    作者写渔人“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可见桃树之多之。在

    春天桃花盛开之时,这里是一片花的海洋,所以作者赞美落英

    缤纷。而地上又是一片鲜嫩的草的世界,上下映衬,相得益彰,

    是生意盎然而又十分美丽的田园风光。正如此,才引出“渔人

    甚异之”,并神往而“欲穷其林”。这是一幅充满生命力的画图,

    是作者十分崇拜的乌托邦,反映出作者希望过上美好生活的

    愿望。如果把“落英缤纷”理解为“散落在地上的花繁多而凌

    乱”,那么,在这凌乱而繁多的落英覆盖之下,又怎能见到芳草

    鲜美呢?这对于美丽的桃花源是大煞风景的。这恰恰成了春残

    花凋的景象,不是作者理想中的仙境。

    再说,古人对于落花触景生情的描写,是一种伤春悲壮的

    感伤之情,并不是象陶渊明这样寄予美好的理想。宋代词人在

    《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虽写花的凋落,但却是通过惜春

    残而表现出一种消极没落得情绪,格调哀怨而低沉;唐代诗人

    孟浩然的《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从花落而表

    现他的惜春之情,是一种叹惋的笔触。这些,与陶渊明以美景

    而寄予瑰丽的理想的感情,确实是大相径庭的。这些诗句中的

    “花落”也好,落花也吧,才是真正散落的花。

    还有,我们如果把“落英”译为“散落的花”,那么芳草鲜美

    与落英缤纷都是写地上的情况,没有涉及伸在空中的树枝上

    的景象,仿佛渔人旨在行路,无心赏景,并未感到桃花源之甚

    异。事实上,作者是一方面既写了地面上的草,又写了树上的

    花。另一方面,作者是以渔人的视觉为线索:远视是忽逢桃花

    林,近看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不仅看到了鲜嫩的草,而

    且看到了树上盛开的桃花随其目光移动依次写来,由远及近,

    从上至下,层次不乱。这证明渔人看到的落英并非落花,恰是

    盛开在树上的桃花。

    落花是诗人躲避不掉的暮春景色,故而历代诗人喜写落

    花。有一种是写这种现象,如孟浩然诗:“林花扫更落,径草踏

    还生。”另外“落花扫更合,丛兰摘复生。”没有什么感情色彩。

    然而毕竟落花是开败的花,常惹来诗人们的怨愤或悲怜。如

    《青琐高议》中有“咏落花”五绝,没一字说花,然“落花”之情尽

    在其中矣:“费尽东君力,无情一夜风。莺声莫相薄,秀实枉春

    工。”大自然精心雕琢的春色春花,一夜春风吹落了,被花后的

    果实所替代,描摹得一丝不漏。

    有关落花的逸事很多,宋时,衡州天庆观主石道士喜吟

    诗,一次刺史来观中看到庭宇不扫落花满地,于是挞之并让他

    做诗,石道士以诗辩之云:“春来不是人慵扫,为惜苍苔衬落

    花。”刺史看后大悔想请他饮酒以表歉意,石道士仍以“落花”

    为由头写道:“敲开败箨露新竹,拾上落花妆旧枝。”隐喻落花

    难妆旧枝,覆水已然难收。

    落花之咏和有关落花事皆明了异常,其实“落英”一词古

    人并无歧义,最有代表性的是《楚辞·离骚》中的名句:“朝饮木

    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凡有诗词知识的人一望即知

    是对仗,如朝饮对夕餐,木兰对秋菊,坠露对落英。作为享誉千

    古的大诗人屈原用词十分讲究,他绝不会把“坠”和“落”用同

    义来做对仗。

    我们还可以分析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原文了。桃花绽放

    是春天的季节,春天的万物吐的是新绿,绽的是新葩。诗人展

    开的场景是一个绵延数百步,而且是中间无任何其他树木的

    桃树林,于是景物只有草和桃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八个

    字道出这草和树的上下关系。下在说明“芳草”泛着清香,光鲜

    柔美;上则指明初开的桃花一派烂漫。如果是落花满地,就不

    会草与花如此的分明了。倘若草上洒满落花,花间杂草丛生,

    那是一派狼藉之象了。

    “落英”非“落花”,在《桃花源记》中,它应作初开的花来

    解,惟如此,我们才能体味千年前的语言大师陶渊明用字之精

    准,用词之剀切,造句之文采斐然。

    因此,我认为将陶渊明笔下的落英解释为盛开的桃花是

    合适的。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微信客服:lunww201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