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技工院校毕业生求职就业所需的三个能力
2011年10月15日 14:53 作者:lunwwcom
摘要: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技工院校毕业生以其一技之长、吃苦肯干,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青睐。但是,要想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除了应具备宽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必备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具备人际交通、组织管理、表达等社会生存和发展能力。
关键词:技工院校 毕业生 就业 能力
温总理曾说:“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和幸福”。然而,毕业生就业问题始终牵动着亿万家长的心。笔者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和近年来毕业生就业、从业的实际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向广大技工院校毕业生介绍求职就业所需的三种基本能力,以便其在求职和入职伊始就能及时进入角色、发展自我。
一、人际交通能力
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统计,人除了8小时的睡眠以外,在其余的16小时中,约有70%的时间都在进行社会交往和信息沟通。可见,人的社会交往和信息沟通能力(简称人际交通的能力)对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有着举重轻重的地位。对于毕业生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努力来提高自己的人际交通能力:
1、大胆参与。人际交往能力是人们实践与经验的结晶,要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大胆参与。社团文化在技工院校校园内可谓方兴未艾,比如有根据专业特点组建起来的电子协会、营销协会等专业社团,有兴趣类的文学社、合唱社,有公共服务类的爱心协会和志愿者服务社等社团。蓬勃发展的学生社团既为同学们提高能力、拓展素质搭建了宽广的舞台,更为毕业生增强参与意识、大胆实践创造了俱佳的条件。
2、心理相容。心理相容就是宽宏大量。中国有句古语是“大其心—容天下难容之事、宽其心—听天下难忍之言”。毕业生在求职和入职之处,需要反复增加自己的心理容量,使自己做到能相容别人的人,做一个具有宽阔胸怀,有自信心,有坚定意志,有远大理想、开朗、豁达,对人谦让的人。
3、诚实守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无信而不立”,这些古训其中深含的道理是十分深刻的。我们无法设想一个虚伪寡信的人能在人际交往中占据上风。毕业生就业就更需要诚实守信,如果说企业的员工言而无信,那么,企业的信誉就要大打折扣。因此,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如果递上一份虚假的证书,涂改一门成绩,即使一时侥幸如愿,最终也可能会使他丢失一份本该得到的职业。
二、组织管理能力
学生毕业后不可能每个人都能走上领导岗位从事管理工作,但每个人在将来的工作中却都会程度不同地用到组织管理才能,这是现代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新的要求。长期以来我们也已经看到这样的现象:毕业生中的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总是用人单位的首选对象,其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看重毕业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学校内有各种各样的学生干部,大到学生会主席、小到寝室室长,还有大量的班团学生干部和众多的学生社团等,当“官”的机会应该不算少,但这些“官”手头确定没有什么权,他们以为同学服务为目的,肩负最多的是责任和义务。如组织一场辩论赛、举办一次舞会,或寝室之间组织友谊竞赛活动等等,如此你的组织管理能力同样能得到相应提高。因此,广大的毕业生应该积极抓住在学校锻炼的机会,积极担负起服务同学、锻炼自我的光荣使命,在履职中建立组织管理观念,在服务中积累组织管理经验。
三、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文字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感情的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等几种形式。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属专业范围内训练的基本技能,这里主要阐述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1、口头表达能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首先需要展示的才能就是“说话”,因为用人单位向你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可能就是“为什么要求我们单位应聘,说说你的想法和情况。”虽有才华不善于口头表达,无论如何用人单位会认为这是你的一个缺陷。训练口才要把握这样几点:首先要敢于说话,就是敢在公众面前大大方方地说话,这是练好“口才”的前提;其次要有话可说,就是说话时有丰富的材料和内容,这是练好“口才”的基础;再次还要善于谈话,就是如何把话说得更简练、更生动、更有水平,使人爱听,让人信服,这是练好“口才”的关键。
2、文字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也是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他们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良好的综合素质,文字表达能力更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内涵。对技工院校毕业生而言,先不谈他今后如何撰写有关工作的计划、总结,起草文件及至于著书立说,单说求职,递上一份章法紊乱、文理欠通、标点不符的求职信,那他的求职结果就根本用不着招聘人员另行通知,即使侥幸求职过关,你也会在今后的职业岗位上因力不从心而慢慢露出“马脚”,对毕业生今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参考文献:
[1] 宦平. 职业指导.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2] 詹万生.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 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技校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