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在数学例题教学的认识与做法,本意起着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数学学习活动的现状及新课改的要求
由于小学生思维不是很敏捷,想象能力较差,没有形成独特的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加上数学教师没有通过有效的组织活动,引导学生去思考数学问题,没有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数学教师沿袭以往那种知识“贯入式”知识性的传授,这种知识是现成的,只需要教师督促学生去识记,去死记,就达到教学目标。而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数学教师创设适宜的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数学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感兴趣,能够积极投身于数学学习活动之中,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探索、思考,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这就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之处。
二、数学例题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数学例子,帮助学生能够用数学概念、原理、公式等,来分析数学题,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步骤,通过例题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独立解答数学问题。因此,数学例题是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一个最重要的载体,而例题本身的数学知识点所体现的深度和广度,应该与学生的自身实际相联系起来的;通过数学教师进行数学例题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理清数学例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在数学情境中,会收集数学信息,会正确处理数学信息。
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对一题多解,进行变式训练,反复多练,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善于分析、归纳、总结的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能够把书本上的知识,逐渐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从而达到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形成数学基本技能,让学生能够把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形成一定解题技巧与技能,对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有重要的作用。
三、数学教师要选取的例题,在形式上具有开放性
数学例题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形式上不应该出现单一的,要具有一定的数学情境,而数学情境的选取尽量与学生身边的社会生活中的现象结合起来,让学生兴趣浓厚,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数学活动之中。
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知识的时候,我选取了这样一道题:运用所学过的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知识,请判断下面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你是怎样判断的? 12 ∶ 6和16 ∶ 10。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都能够很快回答老师,这两个比不成比例,在这个时候,我就趁机引导学生去认真观察这两个比12 ∶ 6 和16 ∶ 10,能够想个什么办法只能去换掉其中一个项,能否组成新的比例?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学生合作讨论,组内去思考,其结果每个组都有其特色,想象力非常丰富,并且都有一定的道理,接着我引导学生将项为6换掉,要使这两个比成比例,用学生语言来表述出来。全班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能够根据要求改编成一道数学题,归纳有:列方程式,设未知数X,变为12 ∶ X=16 ∶ 10、采用填空式,12 ∶( )=16 ∶ 10、采用问答式,已知12 比几等于16 比10,求这个几是多少?采用选择题形式,题干为:12 ∶( )=16 ∶ 10,题枝为:A.8、B.6、C.668、……,这样例题形式的开放,能够让发挥学生自己的思维想象力,激励学生开动脑筋,能够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对自己努力,教师适当给予肯定与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体现了新课程下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数学教师要注意数学例题条件的开放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在数学问题的提出时,同一问题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可见开放性的数学问题需要数学教师去精心引导学生去发现,学生能够找到数学问题,就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数学条件,要弄清数学情境中的条件是否有多余的,并非是题中所有的条件都必须用完,如果遇到题中的条件是隐含在情境中,要引导学生去寻找,这样才能更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比如,班上组织学生进行大扫除,搞卫生活动,如果第一小组单独去扫操场需要1个小时扫完,第二小组单独去扫需要1.5 小时完成,若果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同时去打扫操场,需要几小时完成操场打扫任务?我让学生读题,有学生提出直接用公式: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 工作效率,就可以解答出来,也有学生提出这道题条件不足,没有告诉操场的总面积,是不能求出需要多少时间完成等,对学生提出没有告诉操场的总面积,我随即补上操场的总面积为8000 平方米。让学生动手去计算:8000÷(8000÷1+8000÷1.5) 与设操场面积为单位“1” 列示为:1÷(1÷1+1÷1.5)的答案是一样的,通过解答学生很快就发现了用单位“1”表示工作总量比用假设公路长度法更简单。学生用原有的知识,发现条件不足。补充条件列式计算,使得不同条件的多种列式纷呈出来。这样,教师例题条件的开放,能够让学生在数学探究活动中巩固了已经学习过的数学知识,也为数学新知识的探索作了丰富的铺垫。
总之,数学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数学活动,要运用新课程理念 去更新自己的教学手段,认真去分析学情,吃透数学课本,把握住学生的个体差异,去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洪亮;浅谈小学数学例题和习题的教学[J];天津教育;1992 年12 期
2. 郭晓玉;浅析小学数学练习题的教学设计[J];吉林教育;2011 年16 期
3. 李玉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例谈[J];云南教育;1999年Z1 期
4. 周琼芝;小学数学学法指导浅议[J];小学教学参考;2000年03 期
(作者单位:四川省营山县法堂完全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