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环境问题越来越被人民群众所关注,更成为建成“美丽中国”的一个关键,“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贯彻落实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正需要坚持政治站准位,法律用得好,意识显增强,时刻跟党走这四个有力抓手,真正展现生态中国的勃勃生机,实现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
关键词:生态文明思想政治站位法律手段生态意识党的领导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实现
美丽中国宏伟蓝图
文/赵连生
习近平同志当选为新的一届党中央总书记后特别重视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强调全国上下要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发展需求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等问题正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从这方面看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依然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不能使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更需要建立起符合生态文明原则的新经济、新政治、新社会与新文化。
在2018 年5 月18 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必须坚持好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 五是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六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这一重要论断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共同构成了一个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思想体系,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它从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和谐发展的角度, 从自然生态规律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 为我们坚定不移走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一、提高政治站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曾指出,我国一些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大气、水源、土地等污染问题,集中表现出雾霾天气、饮水被污染、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等现象。从“既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社会和政治问题”
到“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 更在今年5 月18 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 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这些都揭示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与政治站位不可分割的联系。
40 年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之后累积起来的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已经成为一个严重制约现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人民群众生存环境与寿命预期、社会对于建设“美好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方面的政治问题,更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政府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而这正与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任务协调统一。所以实质性应对生态环境难题是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目标的关键性支撑元素,尽快弥补好这一“短板”,就不容许有政治上的敷衍或退缩。大幅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必然成为全国各地生态文明建设最直接的政治任务。
为此,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明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认识。以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实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切实保证政治站位的精准。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二、运用法律手段,搞好生态环境治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开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及加强法治体系建设,通过了《宪法修正案(五)》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先后修改《生态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以建立实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为手段,大力推动绿色发展。通过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实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 年)》,融入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之中, 让世界各国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作出的贡献有了清晰的认识。
放眼全国,生态保护法治思维仍然存在缺失。从中央环保督察对外公布的一批“敷衍整改”“假装整改”“表面整改”的典型案例来看,当前环境违法在一些地方依然非常严重,环境执法懈怠现象屡见不鲜。破解这样的现象就需要敢于向环境违法行为亮剑,以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原则,切实保护好人民的生态环境权益,使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赢得民心。要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 要依纪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监管责任。只有将法治思维贯穿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不断运用法律手段,搞好生态环境治理,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三、增强生态意识,打好环境污染攻坚战
在如今一些地方, 生态环境违法违规案件还在高发、频发,其重要原因就在于生态意识淡薄,尤其是对生态环境法律了解程度不够,为了利益忽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最终酿成了违法犯罪等一系列苦果。所以,我们要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通过法治教育力量扛起树立生态文明法治思维大旗,用法治宣传妙笔描绘出尊重生态生态光荣、破坏生态文明可耻的道德风尚,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等方式,最终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让生态文明思想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内生动力。
当然,由于我国各级政府和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工作人员数量有限的问题, 使得我国在发现和查处生态环境问题时捉襟见肘, 这也需要教育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健全举报、听证、舆论和公众监督等制度,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 人人参与到举报、揭发环境违法行为中,让环境违法的当事人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而无处藏身。我们必须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相信通过以人民群众为基础的这场环境污染攻坚战,必然能取得胜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