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下载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下载 ->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
  • 浅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2016年5月24日 17:20 作者:黄 琳

    黄 琳

    重庆市武隆中学校,重庆 400000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它影响着课程与教学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影响着教师在

    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学生的关系,影响着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选择和使用,影响着教学组织形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61(2016)12-0058-01

    在教学一线的实践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情况

    却未必尽如人意,许多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认识

    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形式的改变,其作用仅体现在替代粉笔、

    展示直观情景功能,因此信息技术成了课堂教学的点缀,成

    了公开课的表演项目,教育工作者如何能运用好信息技术的

    优势成了新课程改革中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1 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整体的认知

    信息技术来源于数学的应用,它本质上就是一种抽象的

    数学模型,是建立在二值逻辑基础上的推理系统。借助于信

    息技术手段。数学领域里许多新的思想与方法不断突破,数

    学结构与内容不断丰富。例如,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可

    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收集和处理大量的数据;用计算机进行实

    验模拟,好多在数学领域无法实现的设想在计算机环境下正

    在不断实现。因此,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改变着数学

    的内容、结构和方法,也推动着数学的应用与普及,把数学

    以技术化的方式快速地传送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使

    得数学对科学、技术、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更加巨大的推动作

    用。正因为信息技术与数学的这种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数

    学课程内容的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这种整合是立

    足于课程的全方位的整合,而不是仅仅只将整合教材当教辅

    材料,应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数学课程有机融为一体。

    应该把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模块与数学内容的模块整合为

    一个教学模块,通过设计一些与社会生活有关的问题,借助

    数学建模、研究性学习等形式把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利用

    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数学知识

    内容进行重组、创作。更重要的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

    组织教学资源,呈现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实现教学过

    程的最优化,在使用信息技术上,找到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

    佳结合点,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一定会使学生对数学的理

    解得到加强.

    2 有利于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如果只是为了“开放”而进行开放式教学,那只会使我

    们的课堂教学走向形式化,其实课堂教学呼唤开放式教学,

    是系统论中耗散理论指导下的科学教学方法。耗散结构理论

    阐述了系统科学的有序原理,系统由低级的结构变为较高级

    的结构,称之为有序。任何系统只有开放、有涨落、远离平

    衡态,才可能走向有序;或者说,没有开放、没有涨落、处

    于平衡态的系统,是不可能走向有序的。生物进化过程是有

    序,社会发展过程是有序,学生认知过程也是有序。一个系

    统要走向有序,其必要条件之一就是系统开放,与外界有物

    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要“通过开放的有序”“通过涨落

    的有序”“通过远离平衡态的有序”,实现系统的新的有序状

    态。利用信息技术,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来源更广,渠道可以

    更多,范围可以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学生自

    身知识的更新与能力的形成。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使高

    中数学课堂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在传统的

    课堂教学过程中,抽象的数学表达和模糊的过程在一定程度

    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函数图像手工作图的繁琐,使得许多

    函数图像学生都没见过其形状。借助信息技术,学生可以在

    动态、开放、交互的环境中动手操作,通过参数的连续变化,

    使原来抽象的数学表达和模糊的理解迅速变成形象直观的

    动态图景,这也为开放式教学的实施提供的物质基础。学生

    从数学实验中探求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思维历程,实质上

    就是前人思维历程的浓缩,这里的“观察—猜想—实验—证

    明”恰是数学家们的思维活动的缩影。欧拉曾说:“数学这

    门科学,需要观察,还需要实验”。高斯也曾提到他的许多

    定理都是靠实验归纳发现的。信息技术的使用为学生学习更

    多更深的数学提供了可能,也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

    开拓了广阔空间。但是,信息技术不能被用来代替基本的数

    学活动,如熟练的基本运算、基本的代数变换、解方程、逻

    辑推理、数学证明等。因此,应当使信息技术的使用与传统

    的纸笔运算、逻辑推理、画表作图等之间达到一种平衡。数

    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目标是要通过信息技术在课

    堂教学中的使用来改变数学课堂教学的结构与模式,从而实

    现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提供的学习环

    境,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实践活动空间,它使学生通过丰富

    的活动而不仅仅是依赖语言来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了可

    能,从而产生了更多的学习方式,加强、完善甚至改变了数

    学学习。因此,信息技术的使用应当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

    让他们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而获得对

    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真谛,领悟数学

    的本质,使“学习方式的变革”落到实处。

    3 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中,能够熟练而有效地利

    用各种数学教育软件,是实现教学过程整合的关键。教师在

    实验过程中通过大量的培训、参观、研讨、反思,全面、充

    分地理解和掌握了各种数学教育软件的功能及其教学意义,

    并认真研究如何运用这些数学教育软件的教学策略,真正实

    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教学过程的有效整合,并从“无应

    用意识,对技术不熟练”,到“有一些运用意识,有一点技

    术,但不懂得怎样用”,从“有一定的技术技能,尝试到技

    术能帮助学习并由此感到兴奋”,到“对技术运用到了熟练

    自动化的程度,有直觉、完全能自动运用手中技术”的成长

    历程,教师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创造性思维理论——DC 模型的建构与论证[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

    根本途径[J].信息技术教育:陕西,2002(3):8-13.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16 年12 期 59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微信客服:lunww201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