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田野调查法”在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014年9月24日 14:00 作者:慕旗娟慕旗娟
摘要:田野调查法是指以人的本性为突出特点,通过对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态度等细节研究来反映调查对象本质的一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人类学、语言学、民俗性等学科领域之中。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指导学生运用思政理论、掌握实践方法、锻炼社会能力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活动,将田野调查法应用于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本文探讨了田野调查法在高校思政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以求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田野调查法;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
田野调查是“直接观察法”的实践和应用,也是人类学学科的基本方法论。田野调查法起源于西方,是在英国功能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实践中奠定的,近几十年在西方学术研究得到广泛应用。上世纪二十年代,田野调查法被引入中国,被广泛应用于高校实践教学之中。本文探讨了田野调查法在高校思政教育理论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推进高校思政教育理论课程教学改革。
一、田野调查法的概念与内涵
田野调查法,又称田野工作、实地考察等,是社会学中常用的实证调查法,是指以人的本性为突出特点,通过对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态度等细节研究来反映调查对象本质的一种方法。换句话说,田野调查就是要求调查者在与被调查者在被调查地居住生活一段时间,从中观察、了解他们的社会与文化。为达到调查的理想状态,调查者还应精通被调查者的语言,以便于对他们的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解释。田野调查的过程就是“理论”与“实践”间的相互交流、相互验证和相互修改的过程。田野调查法具有应用的灵活性和目的的多样性,它既可以在研究的任何环节单独使用,也可以重复多次使用;既是获得真实资料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明确研究方向、检验研究假设、证明结论真假的重要手段。田野调查法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认识论,田野调查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得到调查结果,而是要通过观察和访问,使调查者参与到“田野”生活中,记录一个个鲜活的人、事、物,传达调查者对“田野”生活的认识。在整个调查过程中,调查者不仅要摈弃自身文化偏见,尊重被调查者的文化,还要使用局内人和局外人双重视角去表达和描述被调查地点的生活。田野调查包含场域性(调查点)、关系性(谁研究谁)、方法性、超方法性(对田野调查认识论角色的诠释)和价值性五个方面。
田野调查法可以分为准备、调查、撰写调查研究报告等几个阶段。田野调查要想获得理想的成果,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选择调查点、熟悉调查点情况、撰写详细的调查提纲和设计相关调查表格以及熟悉相关的社会、文化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否选好调查点对调查具有重要意义,为突出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在选择调查点时应选择前人调查研究过的、有特色的、具有代表性和特殊关系的对象。调查点确定之后,必须收集和熟悉调查对象的相关资料文献,这样才能进行深入的调查;为获得最完整、最真实的资料,在调查前应根据收集掌握的资料撰写出详细的调查提纲和设计调查表格。此外,调查者还应熟悉被调查对象的社会和文化理论与基础知识,选好居住地,这样才能使调查更深入、顺畅。调查阶段也就是“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阶段,“参与观察” 是田野调查的重要方式之一,运用“参与观察”时要尊重被调查对象,注重社交礼仪,做到入乡随俗;“深度访谈”既要谈的深,又要注重访谈技巧,这样才能收集到有价值的资料。调查结束后,应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撰写出全面、完整的调查研究报告。
二、田野调查法应用于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义
在高校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理论课程不仅要重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教学,还要大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当前的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理论课教学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实践性不足、缺乏实效性的问题,导致思政教育的教书和育人、理论和实际、知识和能力相脱节,严重制约了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
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指导学生运用思政理论、掌握实践方法、锻炼社会能力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活动,包括勤工俭学、参观考察、假期社会调查、参与实践教学基地、劳动志愿者活动等内容。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途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开展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政治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有利于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化为学生的价值信仰和自觉行动。
田野调查可以收集资料、记录信息,“参与当地人的生活…… 展现不同文化如何满足人的基本需求、社会如何构成”,促进新的研究体系与理论基础的建构,因而,田野调查法被广泛应用于人类学、考古学、民俗学、语言学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田野调查法也是一种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高校课程教学之中。作为一种能全面提升教学成效的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法受到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重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借鉴田野调查法的观察和研究问题的方式,对大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新以及改善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都起着重要作用,也有助于破解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难题,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三、“田野调查法”在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在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可以通过田野调查法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基本国情有深刻认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和政治信仰。一般情况32
新教育·教学新探
2014·5 ( 总第270 期)
下,田野调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准备、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及补充调查。
第一,准备阶段。我国的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可供选择的调查对象非常多,在进行田野调查时,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尽量选择典型的、有教育价值的地区。例如,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应选择革命纪念馆、革命遗址、爱国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点等,在学习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时,可以选择本地著名企业、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模范社区等;在道德教育时,可以选择先进示范单位、模范家庭、文明窗口等。此外,在进行田野调查时,应尽量选择本地区或校园周边的单位或地区,还要与被调查单位或地方政府、管理部门等进行联系,这样有助于参观、调查的顺利进行。在确定调查单位之后,应通过各种文献资料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制定调查活动的时间表、调查提纲、调查问卷等,准备生活必需品,安排行程、食宿。
第二,调查阶段。在进行田野调查时,首先应与被调查单位进行联系,进驻被调查单位,然后根据田野调查的目的、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例如,在考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应深入农村生活之中,在村干部、基层干部的引导下让学生参观村卫生室、文化广场、学校等,了解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新变化;或参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集体企业等,了解农村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然后,根据调查计划的安排,让不同小组的学生开展不同的调查活动,并及时收集各种调查资料。可以让谈话沟通小组的学生与农民进行沟通、交流,记录农民的观点、言论;让拍照小组的学生用拍照、摄像等方式记录农村发生的新变化,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让问卷调查小组的学生向农民发放调查问卷、调查表格等,了解农民对社会主义建设、农村发展、改革开放等问题的观点和看法。
第三,撰写研究报告阶段。在田野调查小组收集了各种资料信息之后,要让学生田野调查所得的各种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然后,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或学术论文,并挑选优秀论文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最后,教师应总结田野调查中取得的成绩、面临的问题等,为以后的田野调查活动提出针对性建议。
开展田野调查有助于学生将思政理论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同时,开展田野调查使学生懂得怎样开展调查,怎样收集资料,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撰写学术论文等,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在开展田野调查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认真设计调查目标、调查问卷,这些直接决定着调查效果; 二是应制定各种应急预案,解决好各种突发事件,以保障师生的安全;三是教育学生入乡随俗,尊重被调查者。
田野调查法是进行高校思政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开展田野调查是推进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由于各个高校办学经费、学科建设、地域文化、师资力量等差异较大,因而,思政教师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展田野调查,以提高思政理论课程的实践性、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黄焕初.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界定[J]. 江南大学学报,2005, (12).
[2] 何勇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 思想政治教育( 上半月),2006,(7).
[3] 高建新, 费迅.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与方法探讨述论[J]. 扬州大学学报,2005,(8).
[4] 邱见均. 田野调查法浅析[J]. 群文天地,2012,(9).
[5] 强静雅. 传播学中田野调查法运用现状与探讨[J]. 理论界,2013,(10).
( 作者简介: 慕旗娟(1983--),女,河南叶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 许昌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 0201314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