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下载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下载 ->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
  •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浅析

    2017年3月06日 09:00 作者:王玉萍

    王玉萍

    (临洮县龙门镇东二十铺小学甘肃定西730500)

    摘要: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又最终服务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创设丰富的

    生活情境,强调学生的生活体验,凸现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使学生学习的生活技能在生活中加以创造性地运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

    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

    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数学教学要瞄准

    与学生生活经验有最佳联系点,并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将

    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

    学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提高数学修养和

    实践应用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运用生活化的数学语言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

    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

    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

    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

    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

    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

    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 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

    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

    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

    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

    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

    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

    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二、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

    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

    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设计数学活

    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和应用知识,

    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

    学知识。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

    “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 条小船,每船乘6

    个人,结果还有18 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

    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

    息的题材变成了生活化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

    主动投入、积极探究;又如:在教学《周长的认识》一课时,教师

    先让学生回忆并讲一讲龟兔赛跑的故事,然后让学生续编故

    事,同时出示乌龟和兔子再赛一次的场地,随着学生的故事,

    演示乌龟和兔子比赛的过程,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

    教师适时地引出新课“周长的认识”,然后以动物运动会的故

    事情境贯穿全课,学生在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到了知

    识,掌握了技能。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

    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

    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

    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

    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

    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

    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知识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热爱数学。

    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

    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

    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

    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

    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

    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

    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又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情

    境的:星期日,小方和妈妈到超市去购物,但是小方不认识商

    标上的数,不知道表示多少钱?你能帮助他吗?接着出示准备

    好的一段逛超市的录像,让学生边观看录像边帮助小方说出

    商标上的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这样学生就自然进入到认识

    小数的课题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

    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

    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

    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水池的容积;又如:在教学《统计》一课

    时,让学生调查本班学生学习用品的消费情况,以小组为单位

    收集、整理、加工数据,然后将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学生在

    一串串的数字中不仅提高了应用能力,还知道了同学们学习

    用品的种类、消费的金额和哪种学习用品消费最大,认识到同

    学们对学习用品浪费比较严重,提出要节约使用学习用品。

    总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一定要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

    并服务于生活”的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积极的创造条件,将课

    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日常生活课堂化,让课堂教学生活

    化,使课堂教学充满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让课堂

    充满生活气息,倾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

    神。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微信客服:lunww201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