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例胃癌临床误诊分析
2010年10月17日 09:53 作者:论文网【关键词】 胃癌;临床分析;误诊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肿瘤疾病,居全球肿瘤发病和癌症病死率的第2位。我院1995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经胃镜检查或病理证实的胃癌753例,发现46例胃癌误漏诊为其他疾病,占6.1%。现就其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46例,男30例,女16例,年龄28~82岁,大于60岁的28例,占60.9%。从首次就诊到确诊时间为2~23个月。临床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或隐痛31例,呕血、排柏油样便13例,进食哽噎或吞咽困难8例,食欲缺乏、消瘦4例,恶心、呕吐3例,左锁骨上淋巴结舯大2例,腹水2例,头昏、乏力、贫血、上腹包块、下肢浮肿各1例,昏厥、咯血、胃穿孔各1例。有些病例同时具有2种或2种以上的症状。
2 结果
46例胃癌患者误诊为慢性胃炎16例,消化性溃疡12例,胆囊炎、胆结石5例,冠心病1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粘连性肠梗阻各1例,肝硬化、支气管扩张、淋巴瘤、原发性腹膜炎、胃痉挛、脑供血不足、高血压、贫血、慢性肠炎及胰头占位性病变各1例。肿瘤部位:胃窦癌20例(43.5%),贲门癌12例(26.1%),胃体胃角癌11例(23.9%),残胃癌2例(4.3%),全胃癌1例(2.2%)。早期胃癌2例,进展期胃癌44例。病理分型结果:乳头状腺癌及管状腺癌26例,低分化腺癌7例,印戒细胞癌5例,未分化腺癌4例,粘液腺癌4例。
3 讨论
胃癌居全球肿瘤发病和癌症病死率的第2位,以50~70岁高发,分析本组误诊原因如下:①对青年胃癌患者警惕性不高。青年人耐受能力强,轻微的症状常被医生忽视,而满足于常见良性疾病的诊断治疗[1]。本组1例28岁的男性病人,右上腹疼痛不适,超声检查示胆囊炎、胆结石,间断予抗感染、解痉处理1年,后因疼痛剧烈,行胃镜检查示胃窦癌,已失去手术机会,确诊之后仅存活15 d。因此,对长期有上消化道症状的年轻患者应尽早做胃镜检查[2]。②对胃癌表现的非特异性认识不足。本组有3例患者临床表现为空腹痛、夜间痛,进食可缓解,酷似溃疡病的节律性上腹痛,后经检查确诊为胃窦癌2例,胃角癌和胃体后壁溃疡1例,故节律性上腹痛并非溃疡病特有,任何胃远端疾病和能引起幽门十二指肠球部张力或功能改变者,都可能出现节律性疼痛[3]。③满足于伴发病的诊断。本组1例72岁男性患者,1年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此次腹痛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未做胃镜检查,5个月后出现柏油样便,行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窦管状腺癌2~3级,腹部检查发现腹水,伴淋巴结转移。另1例胃镜检查示球部溃疡并出血,未仔细检查其他部位,后经手术证实患者同时患胃癌。④高位胃癌易误诊为心绞痛。本组1例52岁的女性患者,反复胸闷、胸痛,多次做心电图并做冠脉造影未见异常,半年后疼痛进行性加重,行胃镜检查示胃底、胃体大片不规则隆起,活检病理报告为腺癌,失去手术机会。高位胃癌引起的疼痛可放射到胸部或胸骨后,易误诊为不典型心绞痛、心肌梗死。⑤把癌性溃疡当作良性溃疡。1例32岁男性患者排柏油样便2 d,行胃镜检查示胃体大弯侧有1个1 cm×0.8 cm的溃疡,周围无隆起。因患者年龄较轻,未取活检,诊断为胃溃疡,6个月后再次出血,胃镜检查发现胃体大弯侧有1个2.5 cm×1.5 cm溃疡,白苔,周围不规则环状隆起,病理报告为低分化腺癌,部分印戒细胞癌。⑥活检1次阴性即排除胃癌。1例71岁男性患者有胃溃疡病史20年,此次排柏油样便2 d,行胃镜检查示胃窦多发性溃疡,活检阴性,予抑酸、止血等治疗后出院,6个月后再次排柏油样便,确诊为胃窦低分化腺癌,浸及胃壁全层并达浆膜外纤维组织,伴有淋巴结转移。故活检取材部位要准确,溃疡型病变应在溃疡的内侧缘取材为宜,最好使活检钳骑跨在边缘上,隆起型病变以钳夹顶部和根部为宜,活检钳张开后应与病灶垂直,向病灶加压后取组织要达到粘膜肌层,一般要取4~6块,对内镜下肉眼可疑、活检1次阴性者,应嘱患者近期内复查[4]。
【参考文献】
[1] 成绥生,贾向东,贾葆青,等. 32例早期胃癌的诊治分析[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03,8(6):448-449.[2] 王领娣,王 波.青年人胃癌临床、内镜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8, 22(3):213-215.
[3] 赵德娥,陈海勤.胃溃疡误诊为胃癌30例临床及内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07,9(10): 99.
[4] 王 钢,孟 镔,蒋德华,等.全胃切除治疗胃癌80例临床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5):338-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