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下载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下载 ->政治论文 ->民族主义
  • 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2017年12月19日 09:56 作者:lunwwcom

    个“合”,主要是在钢琴基础知识教学阶段,以大集体授课方式为主,便于学生从相互交流中来发挥合作学习优势。“分”,主要是针对国考前期阶段,对学生即兴儿歌配弹能力进行专门性训练,这一时期将学生进行分组,建议教师分小组教学,以便于对不同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也能对一些突出的错误、细节进行及时纠正。国考以后再回到“合”模式,以大集体授课为主,便于学生间的相互借鉴与促进。同时,在教学进度改革上,传统的即兴配弹课时安排较晚,迎国考强化训练时间仓促,很多学生练习量不够,影响即兴弹唱能力的发挥。因此,笔者建议将儿童配弹内容尽早提前,从第一学年就开设弹奏课程,遵循由浅入深规律来融入不同的歌曲,强化伴奏、和弦等能力,第四学期进行即兴弹唱强化训练,着重巩固钢琴伴奏专业技能。

    (四)从适应国考形势来突出多项技能的融合

    国考对钢琴即兴弹唱及配弹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学生的技能训练要从左右手配合、和弦熟练度等方面进行大量练习。如果依照过去教学思路,难以在短期内突出学生配弹技能。要注重多种技能的整合训练,比如对一些儿歌进行老歌新唱,融入转调训练;在钢琴弹奏部分融入声乐课程,把握视唱练耳训练;在教学组织上引入独奏、齐奏、分组对抗等形式,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编曲训练,对一些曲谱进行创新配弹等等。

    三、结语

    迎接国考对幼师钢琴教学的新挑战,就需要结合当前幼师钢琴教学现状及问题,打破固定教学模式,围绕国考命题及考查方向来灵活优化教学内容,合理重构教学流程,引入新的教学思路来强化学生乐理知识、钢琴技能的融会贯通,为赢得国考,顺利走上幼教岗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春晓.教师资格“国考”与人才培养模式的互动关系探讨[J]. 西部素质教育,2016(18).

    [2]潘莎莎.提升幼儿教师钢琴运用能力的策略探析[J].艺术科技,2015(05).

    [3]江海燕,马维纳.高师钢琴教学改革新思路探讨——新型数码钢琴集体课与传统钢琴小课的有机结合[J].现代商贸工业,2011(22).

    [4]王亚书.刍议高等院校钢琴教学改革的走向[J].现代教育科学,2010(S1).

    [5]李虹.关于高等艺术学院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初探——以延边大学艺术学院数码钢琴集体课为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2).

    [6]管建华.21世纪初: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音乐人类学在中国[J].音乐艺术,2009(01).

    [7]王海英.“顺应”与“引领”——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要之间关系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7(Z1).

    [8]张爱华,晓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文化诉求——华东师范大学朱家雄教授访谈录[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7(02).

    [9]高翯.浅析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5).

    作者简介:卢静,女,毕业于韶关学院,就职于江门幼儿师范学校,研究方向:幼师钢琴教育。术歌曲的主题培训,回归到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自身实际条件和兴趣的基础上通过情感的表达和技巧上的尝试来学好中国艺术歌曲、唱好中国艺术歌曲。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通过教学实践音乐会、声乐比赛等艺术实践活动,去亲身体会演唱中国艺术歌曲的实际感受,引导学生对中国艺术歌曲进行尊重原作基础上投入自身理解的二度创作。当然,表演者的歌唱技巧是绝不能忽略的一个重要条件,学习艺术歌曲对于表演者的歌唱技巧是必须掌握的基础,演唱技巧的水平对于能否表现出歌曲本身的情感基调至关重要。例如一些国际国内的声乐大赛,都会将比赛类别分为“外国歌剧咏叹调”组别、“中国歌剧咏叹调”组别,“中国艺术歌曲”组别、“外国艺术歌曲”组别等等,这也体现出了如今艺术文化界对中国艺术歌曲的重视,可以通过举办“中国艺术歌曲专场音乐会”、“中国艺术歌曲之夜”之类的主题音乐会,还有各类中国艺术歌曲的声乐大赛以及为中国艺术

    歌曲专门设置奖项的声乐大赛,来培养学生们对于中国艺术歌曲的了解和喜爱,提高学生们学习中国艺术歌曲的积极性。

    四、结语

    中国艺术歌曲是一块不容忽视的“瑰宝”,它能最大化的抒发出人内心的真实情感,生动的演绎出歌曲的精神内涵,又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几千年的悠久文明历史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通过对中国艺术歌曲在山西高校声乐教学发展现状的一系列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高校在声乐教学实践中正确认识中国艺术歌曲的艺术价值、加强对中国艺术歌曲的重视与开发、引导学生正确地学习演绎中国艺术歌曲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

    [1]徐敦广.论高师声乐教材与中国声乐曲目的价值取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

    [2]张华.中国艺术歌曲谈——兼论演唱技巧[J].黄河之声,2005.

    [3]周少鹏.论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价值[J].东北师范大学,2014.

    [4]何婷.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以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为例[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

    作者简介:张丽珍,女,博士,山西省太原市,中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马语嫣,女,山西省太原市,中北大学艺术学院,201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演唱。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微信客服:lunww201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