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下载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下载 ->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
  • 浅谈初中数学新课堂导入方法

    2017年3月03日 14:25 作者:袁素芳

    袁素芳

    (岷县扎地初级中学甘肃定西748400)

    摘要:课堂导入技能是教师在进行新课题时建立问题情景的教学方法。即指在新的教学内容的讲授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

    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无论是开始新的学科、新的教学单元,还是一节新课,乃至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都应当发挥良

    好的导入技巧。

    关键词:初中数学;方法;策略;技巧

    一、以实物开路、以理论垫后

    以物导入,学生既感新奇,又生动、形象,学生摸得着看得

    见,有助于学生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

    这样不仅可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而且可以增加学

    生学习的兴趣,以使本堂教学事半功倍。教师展示的物品可以

    各式各样,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购买以及使用原有的教学用

    具,只要运用得当都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初中数学

    中的解析几何,在讲三角形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拿三角板来给

    同学观看,让大家看实物来学习三角形的理论。又比如:在讲

    到球形的时候,可以直接拿来篮球来进行导入性的学习,看着

    实物,然后在脑袋里面构造空间图形,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

    生层层深入,这样就能让学生对学习得内容印象深刻

    二、故事导入方法

    例如:在讲授“配方法”时,讲这样一个故事:“从前一老

    头,在临终前打算把17 头牛分给3 个儿子,要求大儿子分二

    分之一,二儿子分三分之一,小儿子分九分之一,不能宰杀。

    (可留一点时间给学生思考)三个儿子听了很纳闷,最后一位

    聪明的人告诉他们,先在邻居家借一头牛,然后大儿子分9

    头,二儿子分6 头,小儿子分2 头,剩下一头再还给邻居。”这

    个故事即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又渗透了配方法中“借一还

    一”的思想,为新课讲授做好了铺垫。

    三、多媒体导入法

    时代日新月异,任何事物都只能与时俱进,教学同样是如

    此。黄灯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广泛引进课堂,从

    现代化媒体创设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想象上课内容的生活

    背景也是一很好的课的导入方法。例如在抛物线的引入时,老

    师以“扔粉笔,让同学们观看粉笔的方式”引入新课,利用多媒

    体课件放映一些关于抛出物体运行轨迹的画面例如:篮球,炮

    弹等等,在看过实际抛出物体在空中的运行方式之后,在黑板

    上画出刚才的运行轨迹,通过实物到理论,用多媒体更生动,

    形象,让学生更能理解。再比如:讲解图形的时候,手工作图的

    话比较单一,无法让学生多方位的观察,所以直接用多媒体教

    学,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对不同的图形进行观察,这样的话,

    既减轻了老师手工作图的辛苦,同学也让学生更为直接的学

    习。

    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数学的内容设计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衔接,有所关联,

    由浅入深的递进的,举一反三在教学中相当重要,运用好了,

    可以让一堂课程事半功倍。在教学过程中,举一反三是通过比

    较两个或两类数学对象的共同或相似的属性,从两个相似的

    属性的比较中,产生联想,通过联想引入新课。如果已知的数

    学对象比较熟悉,新的数学对象通过与已知的数学对象类比,

    那么类比引入就比较自然。例如:在讲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时,可以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来类比,先让学生解答几道一元

    一次方程后,然后把等号改成不等号,即“大于号”或“小于

    号”,提出这些就是一元一次不等式,怎么解呢?在带着疑问之

    后,再从例题入手,通过反复的对比,将旧知识进行延展变化

    为新知识,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很容易类比出一元一次

    不等式的解,引入新课也很自然。

    五、温故知新、根深蒂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一句人人耳熟能说的话。

    在课堂上学生所接触到的知识都是前后贯通的,不是孤立的。

    旧知识里隐藏着新知识,在新的知识里又能看到旧知识的影

    子。在新课前,先温习已学过的知识,可以使学生把前后所学

    知识衔接起来,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使学生胸有成竹地

    走进课堂。教师可以针对上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简单的对话

    或笔头练习,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寻找新知识的感觉,学生

    在熟悉并掌握了旧知识后,有了成功感和满足感,就会有更大

    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授新一堂课程的时候,花几分钟时间

    来对上一堂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或者抽学生回

    答一些有关上一堂课程的教学内容,既温习课程,同时让学生

    也产生了下一次可能会被抽问的心态,让学生逐渐养成回家

    温习的习惯,一旦养成了温习的习惯,对今后的教学以及孩子

    的自学等等都有很大的好处。

    六、巧用游戏,兴趣为先

    “玩”不仅是小学生喜欢的事情,即便是大人也贪“玩” ,

    对于初中生来说,处于儿童与少年的过渡期,既有儿童的贪玩

    心理,同时也开始有少年的好奇。说到玩,游戏就在讨论的话

    题之中,充分研究教学内容,精心搜寻一系列知识性、趣味性

    强的游戏,经过设计、安排。从游戏导入,使学生边玩游戏边学

    习,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接受新知识,达到“玩与学”相结合的

    目的。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在导入部分设计游戏,让学生

    分成小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个盒子,每个盒子里装有两个

    球,有的盒子里放的两个全是白球或全是黄球,有的盒子里放

    的是一白一黄两个球。每个同学一次只能摸一个球,记录好球

    的颜色,摸好后继续把球放在盒子里,另一个同学继续摸。学

    生在游戏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合作学习不知不觉地展开了。

    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汇报摸球结果,教师自然地引出“可能、

    不可能、一定”等概念。一节课下来,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总之,“导入有法,导无定法”,不论以哪种方法和手段引

    入新课,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都必须使问题情境结构、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结构三

    者和谐统一;都要简明扼要,紧扣课题,不拖泥带水,不影响正课

    进行。通过导入,使学生在课堂上最终达到集中注意力,激发

    求知欲,明确学习任务,形成学习期待的目的。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微信客服:lunww201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