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下载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下载 ->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
  • 中国过度教育

    2017年6月22日 10:49 作者:lunwwcom
    介绍
    据美国教育社会学家Martin Trow提出
    全国高等教育发展阶段:毛入学率
    的高等教育阶段为15%,为15% - 50%
    大众教育阶段,而普通教育阶段则超过50%。在
    1999年,国务院通过了“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规划纲要”
    提出在2010年进入群众教育阶段,其实,
    2002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
    意味着在进入大众教育阶段之前。多年来的争议
    中国大学的扩张已经被讨论了:有些人认为
    我们应该控制不断扩大的入学率,注重改善
    大学入学后的教育质量和规模
    高等教育过度;而其他人认为,虽然规模
    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发展很大
    与二者相比,教育发展仍然需要大量发展
    世界平均水平和自身经济的内在要求
    社会发展,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
    如何引用本文:Gao,K.,Wang,Y.
    F.,&Zheng,P. Q.(2017)。过度教育
    在中国。中国研究6,37-43。
    https://doi.org/10.4236/chnstd.2017.61005
    收到:2017年1月12日
    接受:2017年2月21日
    发布时间:2017年2月24日
    版权所有©2017作者和
    科学研究出版社
    此作品是根据Creative创建的
    共同归因国际
    许可证(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开放获取
    K.Gao等
    38
    过度规模意味着供给超过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需求,
    这不仅会导致较低的工资水平,而且会导致较低的工资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地位。
    一方面,过度教育将导致对工作的不满
    影响工人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如果过度教育是
    持续很长时间,也会导致浪费教育资源。所以呢
    是中国教育现状吗?现实中是否有过度教育?
    2.中国过度教育现状
    2.1。定义和测量方法
    一个社会是否受过高等教育和过度教育的程度
    大或小与过度教育的定义密切相关。该
    超教育是邓肯和霍夫曼研究中最广泛的定义
    1981年:如果“个人教育水平”高于“教育水平”
    要求工作“,定义为超教育;否则教育不足;
    而“个人教育水平”等于“工作要求教育”,
    是匹配的教育。主教假设过度教育
    将导致工作不满,职业流动,生产力低下
    政治不满受教育将限制经济增长(主教,
    1993年)。所以无论是过度教育还是受过教育都是表演
    的教育不匹配和低效率的教育分配。
    过度教育有三种常用的措施:工作分析,
    员工自我评估和实现游戏。魏新等进行了一个样本
    调查,其中教育程度(Wei Xin&Qin Wanshun,1990)。他们
    根据企业事实,参考一些国内工作
    知识和能力,并征求相关人员的意见来界定
    工作要求的教育。这种方法类似于分析方法,
    而且使得研究结果非常有限,这是无法比拟的
    与其他研究成果。李凤亮等使用分层聚类调查
    2003年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李凤亮,岳长军,
    &侯龙龙,2009),采用最广泛的自我评估
    方法,并通过北京大学进行问卷调查
    “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和毕业生就业”。但
    其实有毕业生留在公司的可能性有问题
    他们的实习比较少,所以不可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工作要求的教育水平,所以做绝对也不可靠
    准确的研究结果,但由于这是一个系统的偏差,它可以
    仍然与其他类似研究进行比较。吴先荣等也通过了
    自我评估方法(吴先荣,赖德胜,2010),但他们选择了
    两个更严格的评估方法,从雇主和个人
    工作人员的角度来评估工作所需的教育水平。作为雇主
    倾向于开发更高的门槛,过度劳累的发生有一个
    向下偏见;从员工的角度来看,主观判断将会
    低估了能力中国。我们可以看到受过教育比过度教育更严重
    在中国各行业,科研技术服务,
    金融保险行业面临过度教育工业
    高度支付的特殊性。它不能透露一个工作所需的技能
    职业需求,本研究采用模式法(类似于实现)
    比赛)收集模式匹配到工作或职业所需的教育,
    另外还不足以从工作需求侧来衡量。
    以下表2是使用国立学院数据的研究
    北大大学“高等教育”毕业生抽样调查
    2003年6月“扩大劳动力市场”任务组(杨娟,
    孟大胡,岳长军,2011),采用工人自我评估的方式
    衡量过度教育,发现高等教育更多
    可能受过高等教育;当他们观察到性别对过度的影响
    教育发现女性超过教育比例高于男性
    学历较高,与西欧类似
    和美国。吴先荣等使用国家社会科学
    基金重大项目“实施扩大就业发展
    战略研究“任务组2008年在北京市政府机关
    和企事业单位的就业情况调查数据
    分析和分析结果与杨娟相似,即较高
    教育程度越高,超教育程度越高。
    2.3。对教育水平和就业失调的影响
    吴先荣研究了1995年全国收入分配调查数据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收入分配改革研究小组收集
    仙荣,2007b),发现中国个人性别,长度的变量
    服务,工作经验和个人事业,业务的性质特别
    在控制这些变量后,影响过度教育的回报
    发现如下:1)工作所需的教育回报率较高
    比实际教育回报,这表明个人的水平
    教育和工作分配会影响教育的回报; 2)
    表2.教育水平和就业率的事故率。
    教育回报是积极的,而不是所需教育的回报
    工作; 3)受教育是负面的,“惩罚”少于
    过度教育的“奖励”。都表明教育投资过度
    合理,如果不考虑成本,教育投资,
    越多越好。这项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
    以前的研究结果在欧洲和美国,这验证了收入
    超教育的特点。
    黄志岭调查了过度教育的发生和影响的数据
    (黄志玲,陆艳,范晓刚,2010)。研究控制了
    个人性别,经验,性质和地理位置的变量,
    发现当时的教育年数高于标准
    平均教育水平偏离,同等学历的劳动者收入
    比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低4.9%左右
    过度教育打折了部分教育收入。然而,
    由于研究使用平均值法来界定所需的教育
    对于工作而言,假定为或否则为0,因此是不可能的
    获得部分过度教育的回报。
    吴宪荣认为,妇女的教育回报率和回报率
    工作所需的教育比男性要高,只能考虑到影响
    的性别(吴先荣,2007b)。另一方面,男人的回归
    劳动教育低于妇女,“惩罚不足”
    比女性多得多,但相对来说,女性输了
    比男人更多(女性失去4.8%和3.9%的男子),当他们都受苦
    过度教育女性的损失也高于男性(女性9.5%)
    和7.9%的男性)当教育不足时。
    3.过度教育问题分析
    首先,由于过度教育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中国没有系统的专业目录字典供研究人员参考
    而使用jo的国内研究较少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微信客服:lunww201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