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增强初中语文合作性学习有效性
2013年9月23日 14:19 作者:施琼珍施琼珍
(铅山县永铜中学,江西 上饶 334500)
摘 要: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相当强调合作性学习方式在课堂上的运用,在现实中合作性学习方式在各初中课堂也越来越普遍。尽管如此,合作性学习的有效性似乎不太明显,形式化、肤浅化的问题突出。这种新颖的倍受重视的学习方式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本文就如何提升初中语文合作性学习的有效性做出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性;合作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如今,合作性学习在广大初中语文课堂蔚然成风,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在这种学习方式的广泛应用中,各种各样不恰当的运用导致合作性学习并没有发挥出它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路、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等的积极作用,反而流于形式,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也让学生感觉无趣和厌倦。本文就当前进行合作性学习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提升初中语文合作性学习的有效性做出探讨。其中,一,分组不合理,学生参与度热情不高;二,合作性学习内容安排没有梯度,合作学习高耗低效;三,教师不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此三者,是合作性学习方式遭遇挫折的几个重要原因。对症下药,方能要到病除,针对当前合作性学习方式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如下方法或能有效解决。
一、合理安排小组成员,激发全班主动性
在一个合作学习的分组内,教师必须对组员有一个合理的安排。一个小组中,各个组员的语文水平最好不要太均一,能力强和能力弱的学生人数在一个组中都应当均衡,通过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较弱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仅可以防止合作性学习小组中讨论热烈的与冷淡的两极分化,在总体上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互相学习。学生的性格特点在分组时也要考虑在内,一个性格互补的学习小组才能真正动员起全体组员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合作性学习才能产生最好的效果。同时,学生分组最好不要太固定,每隔一段时间轮换一下,让学生对分组讨论保持新鲜感,也可以听取更多不同的人的见解,开拓自己的思路,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给语文学习带来更多的趣味性。
二、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内容,不让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在分组学习中,合作性学习内容的设计与安排是重中之重。合作性学习方式不是学习一切知识的万能钥匙,它在探讨一些有争议的、内涵丰富的、允许有多种可能的问题上有突出优势,但是假如是用来寻找生字词、标注读音、归纳段意方面则有点大材小用。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合作性学习而合作性学习,根本没有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梯度的设计,而只是让学生们一起找生僻词生僻字,用课堂上的时间查字典互相答疑,实在费时费力,而且益处不大。因此,教师应该跟据合作性学习方式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去灵活变通的运用分组讨论、小组辩论等合作性学习的手段,把引导学生理解重点难点的工作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有机结合起来,避免既滥用了合作性学习方式又收不到良好学习效果的下场。
安排合作性学习内容,关键在于给学生讨论的问题必须要有梯度,选取的讨论内容必须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如何做到有梯度?一些毋庸置疑的简单道德判断,一些没有内涵的细节问题大可以轻描淡写的由教师口头带过;关乎文章主旨理解,有助于锻炼学生文本分析能力的问题,则可以限时让学生分析交流。譬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能体现文章主人公性格的一些行为语言描写,也可以让学生观察故事情节起承转合的运作,增强学生感悟能力。而一些富有层次性的,能体现文章作者深邃思考的,蕴含作者复杂感情的关键性问题应该得到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掘这些问题的多种解答,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譬如在学习《雷雨》一课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周朴园对旧情人侍萍复杂的思想感情,因为这个人物的多面性正是曹禺塑造人物高明之处的体现,也是该幕剧的关键点,教学的重难点。另外,教师不仅要根据经验和教学要求设计分组学习内容,也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兴奋点和兴趣点。对于学生普遍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尊重,给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发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与主动性,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对文本产生创造性地见解。
三、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合作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
很多时候,教师会发现某些小组讨论的气氛并不十分热烈,组员之间也没有太多交流,三言两语轮流回答完老师安排的题目后,便各自作各自的事。出现这种情况时,老师不能够强迫学生继续进入讨论状态,而是应该多方面启发学生解答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帮助学生打开看问题的角度与思路,让讨论得以进行下去。许多学生内向腼腆,习惯于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等待别人的答案而不是主动质疑,这时老师要对这些学生多鼓励,鼓励他发表自己的看法,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并及时给与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才能让这些游走在合作性学习边缘的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而不是被动的附和别人观点或保持沉默。
参考文献:
[1]孔华.试论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9,(02).
[2]张国玉.浅谈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的思路[J].教育革新,2007,(08).
[3]李鹏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以辩促动[J].教育革新,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