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师生互动就是指教师通过语言、教学工具或者其他事物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此外,通过这种交流互动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学习奠定基础。
一、建立平等的教学体系,构建互动氛围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就应为他们提供一个轻松、自由、平等的学习氛围,这样有利于他们放松精神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数学教师应了解学生这一特性,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严肃形象,使学生消除心中的畏惧感和恐慌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1]。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具备正确的师生观和教学观,将学生放到教学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要想实现有效的教学,就要师生之间相互配合,教师应具备建立“民主课堂”的意识,才能体现课堂的平等性,让学生敢于接近老师,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畏惧感。此外,还应与学生积极沟通交流,这样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如此一来,教师与学生便可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为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教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课时,教师就可将足球、墨水盒、橡皮、魔方等物体带到课堂上,与学生积极交流和互动,帮助学生辨别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圆柱体等,引导学生观察各类物体的特点,将它们进行分类。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拉近了与教师的情感距离,教师也可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巧设教学情境,调动互动的积极性
良好的教育不但要传授课本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掌握学习方式。对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互动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师应做足备课工作,保障互动的有效性。针对学生特点和教育目标做到“二备”[2],即了解所教课程在本单元中占据的地位,知道此课程编排的用意,明确教学目标。
进行备课时,应充分考虑课堂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将问题优化处理,达到课前精备的水准;其次,结合本班学生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性格特征等特点,做到集思广益,通过二次备课,整理教学方案,优化教学环节,从而制定出适合本班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内容和方案。比如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入一些小故事,使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有效融合。
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时,里面有“鸡兔同笼”的知识点,教师就可引用“鸡兔同笼”的典故,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将鸡和兔子关在一个笼子里,总共有35个头和94 只脚,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分别有多少只鸡和兔子呢?这样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学生便会充满好奇心,跟随教师的思路主动探究,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适时互动,避免适得其反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与学生互动的机会很多,教师在加强互动的同时还应注重互动的时机,避免适得其反。初中阶段的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互动的灵活性,在进行共同研究和探索问题时开展互动。学生往往在产生疑问的时候更容易进入探索空间,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好这一点,正确的选择互动时间,通过新旧知识有机联合,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带领他们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此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精神,对待学生提出的质疑要耐心解答,从而有效沟通交流[3]。对待学生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应利用到教学中,为学生指出错误的原因,避免全体学生犯此类错误。通过这种互动交流,学生不但不会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而且还会更加信赖老师,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为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知识点时,学生很难理解“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上展开讨论,对容易混淆的概念和学习重点进行“互辩”,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指出不足,这样学生便能互相促进,达到共同进步的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采用“互动式”充分尊重了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为学生学习提供重要保障。师生互动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应结合学生实际特点与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与学生互动的机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郭铭. 初中数学教学要加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J].南北桥,2017(6):19-19.
[2] 傅志成. 灵活设计师生互动的初中数学课堂[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6(1):97-99.
[3] 王志辉. 浅析中学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J].时代教育,2017(10):119-119.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