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贫困山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乡村聚落分散、基础通讯设施条件差、科技力量严重不足、信息服务网络不健全、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有限、信息闭塞,外加上常住农户的科学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接受新知识的意愿不强烈、生产生活方式传统 [1-2] ,这些短板问题,尤其是与农民生存有着宜接关系的科技信息的传播问题,以及科技信息的获取能力问题已日益成为制约农民致富和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关键组成因素之一 [3] 。实施农村信息化是国际趋势,也是提高我国农村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4] ,也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发生质变的重要因素 [5] 。强化农村农业信息化,迅速改变传统农业中农民获取农业科技信息、市场信息的被动地位,依靠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改变延续几千年的信息传递方式,让农户成为市场经济中主动的参与者 [6] ,是加快推动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核心工作之一。为解决贫困山村科技信息服务的短板问题,国家在贫困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的星火计划项目,同时也借鉴了一些国外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有效的促进了地方的基础设施、终端设备等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7] ,同时也为缩小区域之间的数字鸿沟奠定了基础。从国内外的工作进展来看,形成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模式 [8-11] ,为促进农村信息化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科技信息与传播手段在不停的更新,对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科技信息服务的做法与模式已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不同信息传播媒介、不同科技信息与人际传播相结合的机制响应,尤其是探讨不同层次农户的信息需求及作用机制,找出贫困山村信息服务过程中的问题所在,探索“最后一公里”
有效信息服务模式,以期为贫困山区科技信息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2 研究区选择
千秋村地处贵州省纳雍县昆寨乡西部,北部、西部、南部与锅圈岩乡、左鸠戛乡接壤,国土面积 6.7894km 2 ,全村辖小干河组、安家寨组、谢家寨组、立新组、街上组、上中寨组和下中寨组 7 个村民组,总户数 650 户 2590人,汉族、苗族、白族、彝族、穿青人族、蒙古族等民族杂居分布,其中少数民族人口 786 人,占总人口的 30.34% 。有大学生 29 名(其中:本科及以上 11名,大专 18 名),高中及中专生 53 名(其中:中专 21 名,高中 32 名),初中生241 名。本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148 户 645 人(其中:一般贫困户 64 户 341人,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 52.87 % ;低保贫困户 82 户 302 人,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 46.82% ;特困供养贫困户 3 户 3 人,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0.47% ),贫困发生率 24.9% 。该村已于 2018 年出列,已脱贫贫困人口 137 户613 人,还剩未脱贫贫困户 11 户 32 人,贫困发生率从 24.9% 降至 1.24% 。产业发展方面,现有玛瑙红樱桃 2300 亩、茶苗 600 亩、桑蚕 430 亩、杨梅 300 亩、板栗 420 亩,养蜂 200 箱。但是千秋村仍面临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仍然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技术落后,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项目规模小、覆盖面窄、带动作用弱,群众有“等、靠、要”思想等情况。综合来看,千秋村在贫困方面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示范性。
3 农村信息化建设及服务实践
3.1 不同类型农户科技信息需求及影响因素
采用典型农户调查方式,结合千秋村经济主体情况,将经济主体分为专业合作社、农户两大类,农户中,又分为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高收入群体,并采取一定量的经济主体了解经济主体对于科技信息类型、获取信息的喜好方式、影响因素等情况。通过调查结果发现,不同类型的经济主体对于科技信息的需求存有明显差异 ( 表 1) 。
3.2 农村信息化建设及服务
2012 年起,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毕节农村信息化与实用技术培训” (2011GA820007) 在千秋村实施,构建了集网站、视频、语音、短信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信息服务及培训平台 ( 图 1) ,开发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信息服务网站“千秋村农村科技信息网 (http://qianqiucun.bjnckj.cn) ”,通过设置农村科技要闻、标准规范、减灾技术、市场行情、种植技术、加工技术、企业推荐、医药卫生等栏目,集成触摸屏系统、专家系统、实用数据库等系统,配备电脑 6 台,打印复印机一台、触摸屏一台,信息服务员 2 名,实行开放式服务,构建千秋村农村信息化服务站。服务站围绕经果林业、渔业、生态畜牧业等特色产业开展信息资源建设,采取集中办班培训、现场指导培训、网站远程视频培训等方式,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及信息化技术应用培训。累计发送信息 100 余条,网站接受访问量达 200 人次,发放实用技术资料 200 余份,培训达 3 期 60 余人,带动示范百姓规模种养 20 余户。
3.3 效益分析
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的效益是多方位的,集中体现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 ( 图 2) 。
4 结论与讨论
(1) 千秋村不同层次的经济主体对于科技信息的需求及获取渠道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受从事职业、收入、年龄、学历、与外界接触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低收入群体重政策,主要依靠电视、广播、亲朋口头相传获取信息;中等收入群体对科技信息的需求有所增强,选择有效信息和应用的能力相对较差,有新品种种养殖技术、政策法规等方面的需求,主要依靠电视、自媒体(如微信、 QQ 等)等获取信息;高等收入群体接收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市场敏锐,创新能力较为突出,对市场信息、新技术研发与应用、地方性优惠政策、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信息需求强烈,获取信息方式多样,主要有网络、自媒体(如微信、 QQ 等)、交际、学习研究、实地考察等;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高,市场信息把握较为敏锐,示范带动效应高,但依靠地方政府的思想严重,有市场信息、专业技术信息、法律规章等方面的信息需求,贫困山村科技信息服务及农户响应 1—— — 基于千秋村农村信息化建设及服务实践吴道甫 1 刘 禹 1 游 泳 2 陈 钰 1 陈治宇 1( 1 毕节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贵州 毕节 551700 ; 2 毕节市防震减灾局 贵州 毕节 551700 )摘要: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示范性的贫困村“千秋村”为研究区,通过探讨本村不同层次经济主体的信息需求及获取渠道喜好,有针对性开展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并对科技信息服务的效益进行评价,研究指出: (1) 千秋村不同层次的经济主体对于科技信息需求和获取渠道差异明显; (2) 通过构建集网站、视频、语音、短信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信息服务及培训平台,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明显; (3) 科技信息服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服务体系。
关键词:农村信息化;农户;响应;千秋村
基金项目:毕节市科技项目“毕节市贫困乡镇农村信息化建设及示范” ( 毕科合字 [2013]12 号 ) 。
经济主体 特征描述 信息需求类型 获取渠道喜好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高,市场信息把握较为敏锐,学习能力强,落实新技术应用快,示范带动效应高。但受负责人、入社贫困户影响深远,依靠地方政府的思想严重。
市场信息、专业技术信
息、法律规章等
网络、电视、广播、自媒
体、专业培训、实地指导
等
低收入群体
科学文化水平较低,一般受年龄较大、因病、残疾等因素影响,接受信息被动,“等、靠、要”等思想严重。
政策信息
电视、广播、亲朋口头相
传
中等收入群
体
文化水平一般,对科技信息的需求有所增强,接受新鲜事物较为感兴趣,但是抱有迟疑态度,想的多,做得少,不敢大胆尝试,选择有效信息和应用的能力相对较差。
新品种种养殖技术、天
气预报、市场情况、政
策法规等
电视、自媒体(如微信、
QQ 等)、广播、交际等。 农户
高等收入群
体
文化水平较高,接收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善于学习和把握机会,敢于尝试,市场敏锐,善于交际,善于总结,创新能力较为突出。
市场信息、新技术研发
与应用、地方性优惠政
策、文化教育等。
网络、电视、广播、自媒
体、交际、学习研究、实
地考察等
表1 不同经济主体科技信息需求分析
Tab.1 Analysi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needs of different economic entities主要依靠网络、电视、广播、自媒体、专业培训、实地指导等获取信息。
(2) 农村信息化建设解决了基础科技信息与信息获取渠道问题,促进了贫困山村科技进步进程。通过农村信息化建设,构建起了集网站、视频、语音、短信等为一体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新增和完善了地方特色技术信息数据源,为获取新技术、新知识提供了前提条件。但是贫困山区具有其特殊性,如农业在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农村常住人口老年化,聚落空心化等问题突出,如何研究实用性强、易于传播的实用技术、选择符合本地易于接受的信息服务平台等,是未来需要加强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3) 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取得了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综合效益。通过农村信息化的建设与服务工作的开展,为有效促进当地经济主体增收、有效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社会进步、提升科技文化水平,改善生活条件、提升群众满意度,做到人地和谐、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虽然社会各界对于科技信息服务的贡献是认可的,论文中虽然进行了效益分析,但是这些评价都是基于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实际上该效益分析只是说明了综合效益的取得,与科技信息服务工作存在密切关联,但是科技信息服务对于该综合效益的贡献成分有多大,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5 展望
基于农村科技信息化服务的实践,结合贫困地区贫困点多面广、当地信息设施不够完善、经济主体的科技文化水平相对不高、市场发育不成熟,外加上各地的环境、条件和情况千差万别,给整个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增加了很多困难因素。为此,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个短期计划就能完成,更不是一个或几个技术公关示范项目就能解决大问题,还需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加以推进,从而提高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水平,争取早日科技信息下延,以实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惠及等目标。
参考文献:
[1] 龙从霞 , 彭志良 , 张阳 , 等 . 毕节试验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示范 [J]. 贵州农业科学 ,2009,37(5):209-211.
[2] 陈良玉 , 陈爱锋 . 中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 [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5,7(2):67-71.
[3] 谭英 . 欠发达地区不同类型农户科技信息需求与服务策略研究 [D].
北京 : 中国农业大学 ,2004:1-62.
[4] 胡大平 , 陶飞 . 农村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及解决对策 [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22(3):159-161.
[5] 张鸿 , 张权 . 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J]. 统计与决策 ,2008,25(12):100-102.
[6] 章德宾 , 丛林 . 我国农村农业信息化问题研究 [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04,26(3):71-74.
[7] 黄志文 . 我国农村信息化水平评价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 [J].2009,26(3):158-161.
[8] 张忠德 . 美、日、韩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J]. 科技管理研究 ,2009,29(10):279-281.
[9] 贺文慧 , 杨秋林 . 国外农村信息化投资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J]. 世界农业 ,2006,28(4):18-20.
[10] 陈良玉 . 印度农村信息化的实践及借鉴 [J]. 世界农业 ,2004,26(10):
36-39.
[11] 郑亚琴 . 中印农村信息化现状及印度模式的启示 [J]. 中国科技论坛 ,200,24(1):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