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罗广斌 值认识不足,对于红岩文化的宣传和研究虽然做出很多努 和杨益言,根据自己在狱中的亲身经历,创作出一部优秀 力,但还是存在一定缺陷。
的革命英雄传奇《红岩》。这部长篇小说描写了解放前夕 一、对“红岩文化”缺乏完整和系统的研究,在宣传 国统区重庆严酷的地下斗争,其中对于狱中斗争 描绘尤 上更是有所欠缺
为细致。它真实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在取得革命胜利的紧要 提到“红岩”二字,大多数的普通民众想到的仅仅是 关头,革命烈士们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与敌人进行的殊死 歌乐山、白公馆、渣滓洞这些地名,以及江姐、许云峰、 搏斗。《红岩》出版之后,在千千万万读者中引起了强烈 小萝卜头。其实,红岩文化不仅仅是红岩英烈的故事,更
而广泛的社会影响。 与周恩来同志领导下的中共南方局有着必然之联系。当年 重庆是《红岩》中故事的发生地,也是“红岩”文化 中共南方局在重庆留下的大量资料、手稿,对于红岩文化 的发祥地。这座水火相生的古老山水之城正经历着沧桑巨 都是极大的延伸与补充。当年中共南方局主要活动场所, 变,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在重庆,拥有众多红岩文化资 包括红岩精神的发源地——红岩村13号,以及坐落于渝中 源。红岩村和新华日报社旧址等当年南方局活动场所已作 区化龙桥虎头岩村86号的新华日报报馆旧址,虽然早已作 为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中山四路上的周公馆、桂园已 为博物馆向公众开放,但由于缺乏宣传,了解的人不多, 随着“抖音”走红成为新一代重庆“网红”景点;坐落于 参观游览人数更是寥寥无几,与早已成为全国知名爱国主 城市西北僻静一隅的歌乐山,见证了敌人法西斯残忍暴 义教育基地的歌乐山烈士陵园、白公馆、渣滓洞等“重庆 行,英雄们大无畏视死如归精神的人间炼狱白公馆、渣滓 名片”的文化景点形成鲜明对比。这两者的发展是极不平 洞以及烈士静静长眠于此烈士陵园,已成为全国中小学爱 衡的,需要对中共南方局加以宣传,扩大影响,才能更好 国主义教育基地;歌乐山革命纪念馆于1993年挂牌,25年 地实现其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来,累计参观人次过亿,在全国范围内的多次巡展也引起 二、重庆有大量的“红岩”遗迹,但是,其中一些由于
了强烈的反响。 缺乏宣传,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年久失修,无人问津
何谓“红岩文化”? 上文中提到的坐落于渝中区化龙桥虎头岩村86号的新 首先,从物质建构的层面来讲,重庆作为“红岩文 华日报报馆旧址,是中共南方局在重庆活动的重要场所之 化”的发源地,是拥有众多的红岩文化资源。反映红岩英 一,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立下了不 烈事迹的艺术作品已形成了一个红岩艺术系列,成为我国现 朽功勋,与曾家岩、红岩村并称为重庆三大革命圣地。然 代文化艺术的独特景观。其次,从意识形态层面来讲,红 而,由于宣传不到位,这里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房屋年 岩文化是周恩来同志领导的中共中央南方局为主的共产党 久失修,破败不堪,虽然号称纪念馆,但完全没有其当年 人在解放战争的艰难岁月中所形成的爱国、奋斗、团结、 的风采,成为荒野中一间没落的小屋。陪都时代,许多大 奉献的共产主义信仰,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与先进的价值 文豪都在重庆战斗和居住过,为国共合作、抗日统一战线
取向,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重庆市政府早在1983年就颁布了重庆
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红岩文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郭沫若故居”和“沈钧儒旧居”,然 化逐渐式微。而在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剧,我国正处于改革 而由于宣传不到位,很多本地市民甚至不知道它们的存 开放深入发展关键时期的今天,各种文化和思想在时代浪 在,更别提外地游客了。昔日文豪住所早已是残垣断壁, 潮的剧烈碰撞中融合、创新。对外,加强红岩文化的传 再无往日光辉。 播,可以辅助新时期国家形象的建构和传播。对内,加强 三、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给红岩文化带来了新的传播 红岩文化的传播,可重塑国民信仰,增强国民对国家的认
契机 同感。红岩文化中坚持社会主义信念,不慕名利,不畏艰 险、困难和牺牲,为国家为民族奉献自己的意志品格,恰 传统媒体的数字化发展,出现了数字杂志、数字报 恰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 纸、数字广播和数字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数字化形式,此 魂、强国之魂,它能够加强我国的文化凝聚力,有利于全 外,博客、播客、微博、微信、直播等新媒体平台陆续走
社会形成统一的、向上的思想意识。 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们突破时空障碍的传播力,使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