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通信网络中抗毁性的作战仿真分析
2015年11月12日 16:31 作者:□李旭 中国人民解放军66019 部队□李旭 中国人民解放军66019 部队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军用通信网络建设日新月异,为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军用通信网络的特殊应用场景,使得提升其抗毁性对于提升军用通信网络在战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军用通信网络抗毁性的作战仿真研究,是提升军队信息化建设水平,推动军用通信网络不断发展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通信网络 军用 抗毁性 作战仿真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军用通信网络已成为战场指挥和情报搜集与传输的主要手段,其在当今世界各国军队建设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同时,为了掌握军队在实战过程中的主导权,对军用通信网络的控制和破坏,业已成为当前军队对抗过程中的重要手段,通信网络系统和信息传输媒介成为了战时的主要打击和破坏对象。为了保障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掌握军队在对抗过程中的战争主导权,进行军用通信网络抗毁性的作战仿真分析研究,对于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和打赢信息化战争具有重要意义。
一、军用通信网络抗毁性的含义
在当前的军队指挥和实际演练中,主要是采用信息化手段对敌情进行搜集与传输,并根据掌握的信息情报辅助战场决策。同时,现代战争中,战争方式愈发呈现多样化特点,军用通信网络的建设,不仅是情报搜集和战场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军队指挥、资源调配的重要手段。当军用通信网络遭到自然或人为破坏时,其各组成部分必须能够迅速恢复工作性能,以确保军事行动的顺利进行,军用通信网络的抗毁性即是对这种自我恢复和抗破坏能力的表示。由于现代军用通信网络的构成日趋复杂,各个环节的网络组成部分和通信媒介的抗破坏能力与自我修复能力成为衡量军用通信网络建设水平和军队作战能力的重要指标。
二、影响军用通信网络抗毁性的可能因素
2.1 战场因素
军用通信网络由于其特殊的使用场景和使用时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便是来自敌对方的攻击。随着科技的进步,当今的战争方式早已不局限于作战人员和武器装备的直接对抗,对通信网络的攻击,成为有效破坏敌方指挥系统和通信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现代战场上,由于情报的传输和武器装备的控制都需要军用通信网络来完成,而信息传输过程中的信号发射会暴露通信网络的位置坐标,给敌方提供打击目标。同时,针对现代战争的信息化特点,大量高精尖的信息战武器被研制出来,成为专门摧毁军用通信网络的杀手锏,而一旦通信网络遭到破坏,很难于短时间内恢复正常,以致对军事行动产生致命影响。
2.2 系统设备因素
通信网络的建设需要安装配置大量的电子元器件、精密仪器以及软硬件设施,这些元器件和仪器设施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性能将逐渐下降,且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设备稳定性也将逐渐降低,这将导致军用通信网络整体抗毁能力的下降。
2.3 人为和自然因素
军用通信网络的建设涵盖了大量高精尖的技术产品,其各组成部分具有高度关联性。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人为操作不当或者失误,都会导致整个通信系统受到影响,而故障发生后,则需要漫长的系统恢复时间。自然灾害会造成通信网络和系统组件的器质性破坏,而软件系统和硬件设施一旦受到破坏,就会令整个军用通信网络丧失部分或全部战斗力。
三、军用通信网络中抗毁性的作战仿真分析
3.1 基于干线节点密度变化的抗毁性分析
干线节点是战场上的通信枢纽,是确保指挥流与信息流相隔离的重要基础。在军用通信网络的建设过程中,干线节点的密度越高,整个网络在作战区域的信息传输效率就越高,但这也给敌方的摧毁和破坏行动制造了更加密集的目标群。剩余有效干线节点密度和失效干线节点密度变化等指标,是评估军用通信网络抗毁能力的重要依据。
3.2 基于网络连通性的抗毁性分析
军用通信网络是由许多系统设施和软硬件设备组合而成的,而这些设施与设备,其自身也存在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问题。在进行通信网络的抗毁性评价时,节点连通度、链路或边连通度和网络平均连通度等参数,都是判断通信网络抗毁能力的重要指标。
3.3 基于网络流量变化的抗毁性分析
网络的作用就是将业务流从源端传送至宿端。为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应合理分配流量, 以使从源到宿的流量尽可能大,从而减少传输开销。流量分配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网络的使用效率和抗毁性。通过分析最大容量路集的变化、流经各转接节点( 含干线节点) 的最大流变化、最佳流或最小代价流的变化情况等,可进行基于网络流量的抗毁性分析。
四、结语
随着军队信息化的建设发展,我军已构建起了有效的军用通信网络体系。针对可能出现的影响军用通信网络抗毁性的各种因素,科学分析抗毁性指标,研究改善其战时抗毁性的措施和方法,不断加强军用通信网络的抗毁性建设,对于提升我国军队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杨志才, 裘杭萍, 雷智朋 ,彦杰. 军事通信网抗毁性研究[J]. 军事通信技术,2014,35(1):31-36
[2] 金正宇,张剑. 军用通信网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评估[J].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2,30(3):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