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沿海地区重化工业发展思路
2011年2月16日 13:27 作者:论文网摘要:在保增长的压力下,沿海地区发展重化工业的热情演化为投资竟赛,并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加大产业结构趋同、加剧产业布局分散、加重产能过刹、延缓产业升级、加重资源环境负待等。后危机时代,调结构、促转变成为经济工作的重点。今后沿海地区重化工业的发展忍路应该是:完善市场机制、整体统筹沿海重化工业布局、总1控制沿海重化工业产能、严格实施环境影响监控、错位发展沿海重化工业等。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重化工业;发展思路Abstract : In the coastal areas,the enthusiasm about developing heavy chemical industry leads to invest- ment competition under the pressure of growth. This competition also brings about some negative effects, such as increasing similarities in industrial structure,scattering industrial layout, adding excess capacity, making industrial upgrade slowly, and making the pollution heavier etc. In the post一crisis era, the way of adjusting structure and promoting change comes into a focus in economic work. So the coastal heavy chemic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deas should be:improving the market mechanism, co一ordinating lay- out, controlling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putt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selecting dislocation devel- opment etc.
Key words : the post一crisis era; heavy chemic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deas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由国务院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陆续制定发布了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以及物流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央并且启动了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在2009年的地方“两会”中,有近20个省和直辖市分别将GDP增长目标定为两位数。在保增长的压力之下,沿海地区的许多省市政府,都不约而同地选择重化工业作为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推手。沿海区域这种高涨的重化工业投资热情,无疑拉动了经济增长。但同时,也产生了对产业结构与布局的逆向调整、增加对资源环境的压力等负面影响。因此,进人后危机时代,调结构、促转变成为经济工作的重心后,我们有必要探讨沿海地区重化工业优化布局和结构、减少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路。
一、危机时期沿海地区重化工业
投资竞赛的负面影响随着中国消费结构进入以住房和汽车为代表的重工产品消费周期,以及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中国已不可抗拒地进人了重化工时代。重化工业布局于沿海是全球性的产业发展规律。如日本的重化工业主要集中在关西地区和东部地区;美国重化工业主要集中在旧金山湾地区和东北部五大湖地区等。中国重化工业向沿海的大转移,是摆脱原来主要利用本国自然资源,转向依赖全球市场配置资源,进一步直接靠近消费市场的必然选择。
危机时期,保增长的压力,使得GDP在政绩考核中所处的地位更加凸显。一个重化工业大项目,不仅会大幅度拉动本地区GDP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将会产生1.5一5倍的巨大拉动效应,而且重化工项目税收高,对地方的财政贡献度也很高。因而,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地方经济利益充当了沿海地区重化工业投资竞赛的推手。〔‘〕沿海地区重化工业投资竞赛,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1.加剧了产业布局分散。在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石化和钢铁产业规划都分别提出,要实施产业布局优化,趋势向沿海集中。《石化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提出未来3年逐步形成上海、宁波、南京等规模超过年3 00l)万吨,以及广州、茂名、天津、泉州、曹妃甸、惠州等规模超过年2 000万吨的9个大型炼油基地;《钢铁行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沿海钢铁基地和建成曹妃甸钢铁精品基地,适时建设湛江、防城港沿海钢铁精品基地,推动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论证宁波钢铁续建项目,按期完成首钢搬迁工程。
在国家批准立项规划项目外,沿海不少地区不顾资源和产业条件,也竞相快速增加重化工项目,从北向南1. 8万公里海岸线上,“大码头、大化工、大钢铁、大电能”在许多省市到处点火,有的省市甚至在没有完成环境评估的背景下,就开工建厂,先斩后奏,用“既成事实”,“逼迫”国家将地方在建相关项目纳入国家规划范围……在广东,惠州一广州一珠海一茂名一湛江一线以临港开发区为载体的沿海石化产业带正在形成;在长三角,工业园建设重点已转向重化工园区建设,从南京到上海的长江沿岸摆放了8个大型的临港化工区,杭州湾也正向石化工业区的目标大步迈进;在北方的环渤海地区,倚仗老工业基地的优势,天津等地的临港工业发展得更是如火如茶。天津塘沽临港工业区提出打造具有世界级规模、现代化水平、国际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国家级石化基地和工业园区;在东北,大连则全面提升石化、造船、重型机械等支柱产业,准备构建以大连为中心的辽宁临港工业带。〔’〕这种令人担忧的沿海重化工业布局状况,没有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的重点集中,加剧了产业布局分散的不合理状况。
2.加大了产业结构趋同化。从沿海各省市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规划中可以发现,“大力发展重化工业”的战略,已成为各省市报告的主题词。如:河北省将钢铁、石化、装备制造列人七大工业主导产业。辽宁把加快建设高加工度的石化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冶金等原材料工业基地,作为振兴老工业区的主要任务。江苏省已基本形成包括石化、冶金在内的五大支柱产业。2008年山东省重化工业占到规模以上工业的2/3。福建石化业已成为三大工业经济支柱之一。上海将石化产业提升到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广东通过大力发展钢铁、石化、造船、汽车、装备工业等重化工业,作为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浙江的化学制品制造业也位列七大工业支柱产业之中。广西提出重点打造有色金属、冶金、石化、机械、汽车、电力等七大支柱产业。天津的六大支柱产业中也包括了冶金、化工工业。
由此可知,沿海省市均已将石化产业和冶金业作为本地的支柱产业,这些省市产业发展规划在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上高度趋同,有可能导致重复建设、无序竞争。教育学论文发表
3.可能延缓产业升级。沿海重化工业大竞赛,使得地方政府本来就握有的对重要经济资源的配置权力进一步增大,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和主导经济增长的状况进一步强化。一方面,政府加大对重化工业的投资力度,意味着进人更多的是国有资本尤其是中央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而民营资本则遭遇“玻璃门”问题,实际进人壁垒依然森严,民营资本的进人可谓微乎其微,显示出国进民退的态势。由此形成重化工业领域几乎铁板一块的垄断格局,无法形成市场竞争,无法优胜劣汰。中国的市场机制因此被撕裂,产业升级只能见诸红头文件。另一方面,政府加大对重化工业的投资力度,还意味着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政府对其它领域的投资力度相对地会受到限制,从而重化工业可能会对现代制造业、服务业产生挤出效应,从长期看,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不发展,没有使用者和购买者,重化工业将失去用武之地。所谓产业转型,所谓发展模式的根本转换,就不免要落空了。[3]4.加,了产能过剩。沿海地区政府对重化工业的追逐,借产业整合大旗,四处开疆拓土,其中免不了会产生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加重产能过剩。
据初步了解,我国目前钢铁产能过剩约2. 5亿吨,汽车产能过剩约300万辆[[4} ; 2010年我国造船能力将超过4 00()万载重吨,而国内几大航运公司“十一五”期间拟在国内购船2 000万载重吨,显然此需求远远低于供给能力。〔’〕另据估算,未来两年我国建成投产的炼油能力将达5 000余万吨,未来10年,中国的炼油总产能将超过6亿吨,而未来10年中国成品油消费量年均增长只有3%,炼油能力将面临严重产能过剩。[6〕这些过剩产能将成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又一大包袱。
5.加,了资源环境负荷。重化工业在运输和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三废”较多,是造成环境污染较大的工业部门,而且还是能源和原材料消费大户。因此开发重化工业,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承载压力陡增。
首先增加资源负荷。我国沿海地区大部分省市属于淡水短缺、电力供应紧张的区域,如果盲目开发重化工业很可能出现水、电供应不足的局面。
如果专门配套建设水力、电力设施,则过高的能源成本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重化产品本应具有的成本优势。重化工业的投资属于沉没成本,一旦投人很难退出。假如投资决策失误,将会出现大量设备闲置和资源浪费。教育学论文发表
其次增加环境负荷。从目前我国的规划来看,由于沿海重化工基地位置正处于人口密集、经济较发达的省市,一旦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就会造成重大影响。还有,海洋自身的环境承受力也是有限的。根据2007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我国近岸海域污染较严重,其中无机氮等污染物的产生主要来源于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的工业废水。在通报的全国6个严重污染的海域中,渤海湾就占据3席,分别是辽河人海口、莱州湾和天津海岸。而渤海湾未达标水面已占到全部水域的31%,其中污染的海域2003年为1 470平方公里,2007年迅速扩大到6 120平方公里。二、后危机时代沿海地区重化工
业发展的思路针对危机时期我国沿海地区重化工业投资竞赛引发的种种负面影响,进人后危机时代,随着国家将经济工作的重心转向调结构、促转变,沿海地区的重化工业发展也应该转变思路。
1.井体统纬沿海盆化工业布局。造成沿海重化工业布局分散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在重化工业的发展上缺乏整体性、协调性的规划。因此,国家应尽快制定沿海重化工业总体规划,强化规划的权威性,以规划引领沿海重化工业科学布局,明确不同地方适宜发展什么产业。按照一体化、集约化、园区化和产业联合的发展模式,统筹项目布局,严格控制冶金、石化项目新布点。对未纳人沿海重化工业总体规划而盲目投资重化工项目的地区,应予以严格限制。
2.错位发展沿海,化工业。避免结构趋同,除了要在规划和立项方面严格把关外,还要遵循趋同下的“互补发展”和“错位发展”。由于沿海省市在区位、经济结构、经济水平、技术水平、资源特点等方面不尽相同,因而,各地在制定重化工业发展方向时不应该都一样,可以因地制宜地优先选择发展重化工业中的不同行业、不同技术档次、不同产业链条的不同最终产品。这样只会形成“异质同构”的差别化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避免低水平产业同构中的市场争夺,过度竞争后效率低下问题。
3,完善沿海盆化工业发展的市场机制。目前我国商品市场壁垒已经逐步弱化,但还要进一步弱化各级政府对经济资源的配置权力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强度,实现技术、资本、劳动力、产权等要素市场的完全流动开放,消除地方保护主义。
通过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完善市场机制,使沿海各地区能以市场为导向,将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结合起来,以效益最大化为目的考虑产业设置,由市场来检验产业设置效率大小。在完善的市场机制下,资源自由地从效率低的同种产业流向效率高的产业,竞争力弱的产业就会渐渐退出,或者迫于竞争压力,沿海地区间同构产业就会进行重组、联合,最后消除不合理的同构。教育学论文发表
4.总f控制沿海重化:_业产能。为防止沿海地区出现产能过剩,重要的手段是避免重复建设和加快落后产能退出。前者要靠规划引领,后者要靠总量控制。政府要在总量上控制重化工业产能,在批准新项目上马的同时,将淘汰落后产能作为一个先决条件。如为了建设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广西和武钢要淘汰落后炼铁能力541万吨、炼钢能力910万吨;广东省要结合湛江钢铁的项目建设淘汰省内落后炼钢能力1 000万吨等。【’〕后危机时代的结构调整,正好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供了有利时机。我们必须抓住调结构的“时间窗”,不能错失大浪淘沙的良机,放缓淘汰落后产能的进程。而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完善保障机制,在保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为优质产能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5,严格实施环境影响监控。尽快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系统的研究,制定和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体系,严格推行新上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一票否决制。对新上重化工项目做环境影响评价时,不仅要考虑该项目本身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且还要考虑周围已有项目的总体环境影响,是否已经突破环境的实际承受力极限。所以,政府必须在整体上做好监控。此外,还要建立新上项目的能耗和排污总量控制机制。即当期新增产能的能耗和排污总量应小于同期(或者前期)的节能减排总量。否则须采取限批措施限制产业增量投产。
新增项目必须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采用新能源和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实行清洁生产和延长物质循环链条等,来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和减少废弃物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