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小组课中的矛盾分析
2017年12月15日 15:33 作者:lunwwcom【摘要】声乐小组课作为声乐教学的新模式,在教学组织过程和执行过程中产生和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本文就这些矛盾进行了一些具体分析,希望能够共创一个平和共进的声乐教学环境。
【关键词】声乐小组课;矛盾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湖北理工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音乐专业声乐小组课建设与实践”。声乐小组课做为声乐教学的一种新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已经摸索推行了近20年的时间。20年来,众多教师群策群力为这种声乐教学的方式的发展与完善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与贡献。从教学上来看,声乐小组课并不仅仅是增加了几个学生那么简单,在教学的组织和执行过程中产生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与问题有些是原来一对一的个别课就有的,也有些是伴随着新的教学模式而产生的,本文拟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加以总结与分析。在声乐小组课教学中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三个矛盾,师生之间的矛盾,学生之间的矛盾以及教师之间的矛盾。
一、师生之间的矛盾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首要矛盾是教学矛盾。所谓教学矛盾是指教与学的矛盾,教学矛盾的解决即是把教师的知识通过适当的方法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这样一个过程。像孔子,亚里士多德这样的教育大师用简单的对话就能解决这个矛盾,但作为声乐教师的授课则要复杂的多,要通过示范,解释,乃至身体接触等多种手段,才能解决。声乐教学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脑力劳动而是脑力与体力的结合,有时候甚至对体力的考验还要强于脑力。在声乐课上,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准确地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传统的个别课中,教师比较容易发现学生的问题,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天然的让教师对学生的嗓音条件和音乐素质更为熟悉和了解,有更多的时间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在小组课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转换比较快,在一对多的情况下,教师的授课无论在体力上还是在脑力上都比一对一更为繁重。每个学生自身条件不一样,嗓音条件不一样,歌唱习惯方式不一样,来源于不同的地区语言发声习惯也不一样。这种各式各样的不一样,就要求教师捕捉找这这些学生具体的个性更加敏锐,解决问题方法更加及时和有效。除了教学矛盾之外,声乐小组课上还会出现情绪矛盾,就是说在教学过程当中,由于问题没有办法得到及时解决,引起学生的沮丧,教师的失望,这种情绪矛盾的冲突最终可能导致课堂失控,极端的情况下学生还可能会要求换教师。由于声乐教学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更讲究教与学的配合,因此学生的主动性占据矛盾的主要方面。声乐教学训练的是学生的声乐器官,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发声习惯跟方法,因此相对于大学其他课程的教学,声乐教学中需要学生对教师更多的认同和服从,师生关系也比其他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更紧密,就如过去戏班里的“师徒父子”。在一对多的小组课中,教师与学生间较难建立起这种紧密的师生联系,教师对学生的区别对待往往表现的比较明显。比如说对声音条件比较好的学生,对学习比较勤奋的同学,一般指导的比较多一些。而对条件比较差学习比较懒惰的同学指导就会弱一些。对于教师来讲,这是非常正常的表现,因为只有那些声音条件好或者学习比较勤奋同学才能真正体现出教师劳动的价值。因此教师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倾向于那些对这些同学多一些指导,而对条件不太好,学习不努力的同学教师本身所产生的情绪就是负面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地规避这种情绪的产生。要明确的是,这种努力的规避并不能完全的避免。教师就需要事先跟学生把规矩讲清楚。条件好爱学习的,教师会尽最大努力来帮助学生在专业的道路上走的更远。这样来讲对于教师的付出也是一个公平的体现。把这点跟学生讲清楚,学生也能够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和某些做法。
二、学生之间的矛盾
在声乐小组课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往往是由相互之间的比较和竞争引起的。同学之间的比较在声乐学习过程中一直都是存在的,但是在过去一对一的个别课堂上,这种比较并不是那么直接和明显,往往只能在课后通过其他同学的评论才会获得只言片语的并不明晰的好或坏的判断。但是在一对多的小组课课堂上,几个学生一起学习,学生的演唱和教师的指导是在其他同学面前进行的,那么歌唱中的优点和缺点在同学们面前展示的更加清晰透彻,尤其是教师的评判在这种比较中更具有权威性。这样同学中的比较就出现了白热化,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情绪失控。有的会表现骄傲,有的会出现气馁,相互之间产生妒忌,最后发展成为一种相互对立的情绪,进一步地影响到小组课教学。这种因比较而产生的矛盾往往出现在学习比较有上进心的同学身上。他通过与其他同学的比较,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这种优势心态,就很容易引起其他人的反感。在以善意来待人的情况下,这种一对多的教学反而能体现出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说唱的比较好的同学在听出同组唱的比较差的同学的毛病的时候,可以帮助教师指出甚至可以示范,对于教师来讲起到了一个辅助教学的效果。对于自己来讲能够
在学中学教的过程。他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教学的乐趣。或者说学习到教学的这种技巧。学生之间的竞争本身应该是一种无害竞争,也就是说竞争并不会影响到双方利益。声乐小组课当中的竞争实际竞争的是教师的关注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要认识到自己的条件与技巧在这个小组课小组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教师有可能会在某个同学比较困难的技巧或者某个比较困难的歌曲上的处理上面花比较多的时间,这个时候就要求其他同学能够理解。当然了这种生生矛盾要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除了要求学生相互之间理解,教师还可以做一些其他工作。比如在分组的时候把相对要好的同学分成一组。同寝室的同学分成一组,把同地域的同学分成一组,总体的分组原则就是求同斥异,尽量不要把悬殊比较大的同学放在一起。这样,学生之间的相互排斥的心理就会比较弱一点。有时候,学生也会把生活中矛盾带进课堂。在这种情况下,做为专业教师,解决这种矛盾非本职之内的工作,主要精力还是解决学习上的矛盾。如果能够做好安抚或者疏通,那么这种教师就是值得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