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高校网络公德教育
2017年10月10日 14:30 作者:lunwwcom后来好友昆兰得知此事后很是不能理解,而观念差异背后的根源也正是双方文化的不同。
“孝”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认为是为人子女的准则。许大同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人,从小就受到了孝道的影响,认为孝敬其父、理所应当。因而在异国他乡辛苦打拼的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在美国闯出一片天地,以有机会能够将父亲接到美
国、安享晚年。对于中国人而言,这不足为奇。所以许大同拼命地守住真相,为了不让年迈的父亲卷入此事,便毫不犹豫地替父亲“背锅”。当朋友昆兰疑惑地问简宁:许大同为什么这么做时,简宁只简单地回复了一句:因为他是中国人。这简单的一句话就已经足以让昆兰明白是根深蒂固的中国文化影响着许大同的行为方式。然而,与中国文化不同的是: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的独立性。西方人注重个人的独立与自由,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 即使是亲情关系也无法影响这一点,所以个人的独立性要求谁的错误谁就应当主动承担。因而,对于生活在西方文化中的昆兰而言,并无法理解许大同袒护父亲之举。
(四)父子关系
电影的开场设置在许大同的颁奖典礼上,而电影所描述的第一个文化差异也展示于此。许大同在听说儿子丹尼斯打了老板昆兰的儿子时,便要求丹尼斯向保罗道歉,并以为了给昆兰面子为由当众挥手打了丹尼斯。这一举也让在场的昆兰与妻子很是惊讶。而与此同时,和在
场西方人表现不同的是, 许大同的父亲却称赞许大同说:“当面教子,背后教妻”。一方面,中国文化认为:子不教父之过。父母的地位高于子女,因而,管教子女是父母天经地义的事情,无可非议。然而,西方文化讲究平等、尊重事实。即使父母的年龄、辈分高于子女,也不能因此而压制子女个性的发展和个人行为的方式,事实才是唯一的准则。因而对于许大同未搞清楚状况就扇打儿子的行为,昆兰夫妇很是不解。
另一方面,中国在历史上很长时间一直处在一个父权社会中。在东方,“父亲”的内涵及其广泛,父母、兄长、老师、领导等都被纳入这个传统的范畴中,它的涵盖范围如此之大,以至于许大同这个一个西化的中国人也未能逃脱出父权的落网[2]。父权社会影响下的许大同认为给老板尊严远远凌驾于当众打孩子导致的伤害。为了在老板面前维护作为父亲的尊严,许大同认为其理所应当,却因文化的差异而未能得到老板的认同。
(五)朋友关系
在听证会上, 许大同邀请自己的好友昆兰做自己的辩护律师,一方面认为昆兰作为挚友,值得自己信任;另一方面昆兰十分了解自己对儿子的爱。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昆兰竟然在听证会上公然说明许大同的确打过自己的儿子。许大同因此心灰意冷,一气之下辞了工
作,认定昆兰不讲义气,与他“道不同,不相为谋”。然而却正是他眼中如此的昆兰在关键时刻到中医店中亲自尝试“刮痧”,了解事情真相,联系儿童福利局,帮助及时撤销了控诉,使得许大同在圣诞节夜晚得以与全家团聚。
中国人的交友观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孔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在这里可以解释为忠信、诚信。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交=友观,也反映了中国人的朋友观,即“信”是朋友之间交往的基础。此外,朋友之间还要守义,即朋友有困难时要伸出援手,为朋友分忧解难,此之谓“朋友切切思思,兄弟怡怡”[5]。中国人对待朋友讲究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颂扬在事实真相面前,也更要讲究义气,否则便被斥责“不够朋友”、“不讲义气”。然而,西方人注重的是“法理情”,即法律至上、其实是遵守道理、最后才是情谊。西方文化影响下的昆兰认为在法律面前,朋友情谊不值一提,事实是他行为判断的唯一标准,无法被友情掩盖。因而便不难理解昆兰的做法。
三、文化反思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的与众不同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底蕴,以此影响着生长在这个国家文化下的人民,他们的价值准则、行为判断等无不与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在所难免。但是文化间没有谁对谁错,面对文化冲突,应尝试换位思考,理解
和包容外来文化,而并非持有排外心理。只有理性面对差异,友好交流、相互学习,才能实现双方文化的共同发展。文化不是一座静静的山脉,而是一条流动的长河[1]。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面对各种文化的和而不同,费孝通先生提出了通过“文化自觉”达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图景。即各民族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然后才能达到世界文化共同繁荣的景象。文化的交流并非简单的语言沟通,而是文化内部元素的交流与调和。就如影片中的许大同,他在美国生活数年,虽能与当地人无障碍地沟通,但其并未能完全理解美国文化、更无法合理地调和中西文化的差异,因而才使自己陷入僵局。在交流和碰撞中,各民族文化相互尊重、理解、影响、渗透、吸收、发展,遵循“在学习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的原则[3]。面对文化的差异与碰撞,一方面要以本民族文化为根本,发扬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要理性地对待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合理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
四、结语
电影《刮痧》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文化的碰撞,更多的是给予观众跨文化交际与文化交流融合的启示。面对文化差异,倘若我们不予理解,那么很有可能像电影中的许大同一样难以收场。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认识到:各民族文化都是绚丽多彩的,都是需要被尊重和包容的。因而,对于世界文化多样性这一必然,一方面,我们应当理性应对,尊重文化多样性,理解包容“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另一方面,以民族文化为基础,积极与国外文化交流,求同存异,学习国外文化的优秀成分,从而实现世界文化繁荣。
参考文献:
[1]高占祥,俞孔坚,许子东,等.世纪大讲堂:第10 辑[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3:2.
[2]何琛.从刮痧看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调和[J].电影文学,2008(17):75-76.
[3]林夷.传统文化与高校网络公德教育[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4-86.
[4]彭辰宁.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方文化的碰撞[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56-59.
[5]张莉.从电影《刮痧》看中美文化冲突与融合[J].电影文学,2009(1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