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17年8月05日 09:11 作者:lunwwcom【摘 要】虽然我国已经处于较为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但是在思想政治领域却一点也不能放松对青年人的教育和对外来敌对与腐朽思想的防范。 而在高校内开设形式与政策课程,就是国家为了加强青年人政治素养,有效抵制朽和敌对思想的重要策略和手段。 但是,由于一些现实的原因,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活动却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和挑战,教学效果也是出现了断下滑的趋势。 为此,对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活动的现状及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充分的研究,并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来提升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就是本文之所以进行讨论的目的。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新形势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在高校内开设的重要意义
按照教育部相关法律文件所给出的定义,所谓“形势与政策”课程,就是指在高校内向学生们分析和介绍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政府有关内政外交的各类政策的课程。 其开设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们在比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时期里依旧可以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风气传统, 随时随地都可以用正确的观点来对待国家大事与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问题,从而保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中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环境日渐开放。在各类先进科技和文化进入中国,让中国青年人变得自由开放的同时, 一些敌对势力或者社会内部的一些矛盾和不安定因素也让中国青年人在看到某些问题的时候变得片面和偏激,甚至出现了反动的思想潮流。而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可以让青年学生正确对待社会和自己, 始终能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自己的大脑。 免受反动和腐朽思想的侵蚀。
二、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在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随着 90 后乃至 00 后成为当前高校学生群体的主力,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日常教学面临着最为严峻的挑战。一些严重的问题充分暴露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具体而言,形式与政策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类:
(一)高校“功利主义”影响
按照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形势与政策课程一般都设置于大一到大二上学期公开课时间进行学习。这从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课程本身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不会太强。当前的高校学生在选修课程时往往都带有很强烈的功利色彩,对于他们而言只有未来能“挣大钱”的课程才会引起他们的兴趣。 除了专业的政治学院或专业以外,形势与政策课程对于学生未来的深造和就业几乎无关。这就让这门课程的教授过程几乎等于自由时间,学生们没有兴趣去听,教学质量自然大受影响。 此外,讲授这门课的教师多半都是由学校党建负责人或学生会负责人进行,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兼职性质。这些老师在讲课时也是抱着“混政绩”的状态,教授过程十分乏味单调,这也就造成该课程效率不高的现状。
(二)多元化信息渠道的冲击
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90 后乃至 00 后大学生生活在网络时代。 他们已经习惯于在网络上接受各种信息,而且接受方式在很早就已经是成人方式的了。 在这些学生族群的眼里,娱乐化的,低智商的新闻才是能够接受的,显示足够潮流的。 因此,对于“枯燥单调”而且“充满新闻联播般说教”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几乎没有兴趣。 另外,鉴于这些学生族群的年龄特点。 网络上那些一般新闻里看不到的,揭露社会黑暗面甚至是带有反动倾向的文章才能满足他们猎奇甚至是如愤青般发泄的心理需求。 因此,对待形势与政策课程普遍都带有抵触甚至仇视的心态。
三、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手段
面对这些暴露出来的有关当前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在这里提出几条建议可供参考。
(一)平等对待,拒绝功利性偏向
高校功利主义是目前形式与政策课程教学活动几乎无效的首要原因,其根源无非就是“升学就业与此无关”的功利主义心态。为此,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情况,就必须用一定方式来消灭这种偏向。 首先,校方可以针对学生的功利心态。 设置诸如“缺课将无法毕业”、“不认真对待课程将取消先进学生评比资格” 等硬性规定和措施。 将学生的功利目的与课程的完成程度直接挂钩,从而让学生能够认真对待。对于教授该门课程的教师,则可以设置类似于“课程与奖金绩效或者职称”挂钩的方式,让任课老师有压力和紧迫感,从而认真履行教授职责。
(二)切合实际,寓教于乐
虽然形势与政策课程侧重于政治和哲学条文的反复分析,但在形势下也可以让这门课多一些活泼的成分在里面。 首先,教课用时事内容要紧扣时代,同时要从学生们喜闻乐见,愿意关注的点下手。其次教学方式也应该抛弃照本宣科的老调子,课堂讨论、模拟会谈、虚构“联合国”等方式都可以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 让学生们在真正感兴趣的环境中柔性地进行相关课程的教导。 需要说明的是,形势与政策没有固定的教材,教师可以自由发挥。 因此就可以从学生愿意讨论的网络头条中寻找相关题材进行传授。
(三)将课程与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一般都依靠于高校党组织或支部进行,因此在具体教授过程中可以发挥学生群体中党员的带头作用。让这些学生党员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对自己的同学实施形势与政策的宣讲,这样就可以将因老师教学水平太低带来的仇视感彻底消除,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国华.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06):94-95+153.
[2]李秀娟.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模式探索——基于华东政法大学的实践分析[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6,(01):28-31.
[3]郭文芬.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立体化教学的场域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5,(01):101-103+92.
[4]王一青.民办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模式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07):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