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恕道思想对中职教育的现实意义
2014年9月23日 15:14 作者:邱 敏 李 红邱 敏 李 红
摘要:恕道思想的历史背景、生产力条件和现今的中国社会已经是天壤之别,把恕道思想作为中职教育德育教育的切入点,是否可行?本文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比较了两个不同时期相似和相通之处,彰显出恕道思想在中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恕道; 中职教育
或许有人会质疑,恕道是孔子在生产力极低的时代提出的思想,时代不相同,今天的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生产力迅猛发展,现在我们重提孔子的思想,对社会的和谐发展,人际关系的好转会产生效果吗?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孔子恕道思想在实际教学中又会有哪些意义?
我们必须承认,道德是伴随着人类产生而产生的,尽管它的发生、演变、发展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内容和形式都会有所不同, 但有一点是共通的,就是它始终在经济活动中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所以说,尽管恕道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和今天已经有了天壤之别,但对调节人们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作用是共通的。
第一:经济上,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生产力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都是进步的,而且是飞速发展的。春秋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器和牛耕,土地私有开始出现,也促进了私人工商业的发展,旧有的经济制度被代替,而今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确立, 生产力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科技发展的速度已经到了人们无法想象明天会是什么样的程度。从生产力发展这一角度上,虽然是在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但是却共同有着恕道推行的现实物质基础。魏则胜在《道德建设的文化机制研究》中指出,“物质财富的贫乏导致物质利益的紧张,物质财富的充足能够缓解和松弛利益关系,两种关系状态所产生的道德后果差别极大。在物质利益关系缓和的条件下,道德调节可能虚无化,社会只能诉诸于制度强制和禁欲主义以达到社会稳定的目的”。因此,我们诉诸于道德调节来规范社会行为是有其必要性的。中国目前的中职学生,实事求是的讲,他们其中的大部分之所以选择职业道路,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长期物质生活的富余,致使他们厌学、弃学、逃学。如何真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诱导他们自发的学习进步,外部的纪律规章虽然不可或缺,但更重要的是需要从心灵深处激发自觉性。让他们明事理,辨是非,爱自己的同时,也学会爱他人,在家里孝顺父母,懂礼仪,在学校尊敬师长,爱学校,将来踏上社会能挑起重任,有责任,懂分享。而这一些的实现,就需要从现在开始,对中职生们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也就是做人教育。让他们了解什么是人,什么的德,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合格的人,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们经常讲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孔子思想中的恕道思想就是这样的精华,需要我们继承发扬,需要学生把它作为自身为人的底线标准。
第二:从政治上看,以周天子为“天下大宗”的宗法等级体系,四分五裂,出现了“礼废乐坏”的混战局面,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对提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们生活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可以说安定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奢望了,更别提对人们提最高的做人标准问题了。而今天,虽然再也不可能有诸侯割地称雄的混乱局面,但就全球而言,局部战乱不断,还有一种就是没有硝烟的革命—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许多市场主体,为了能再竞争中取胜,不惜牺牲道德和良心的谴责,采用一些“非常手段”来获得个人利益,假鸡蛋,毒奶粉,瘦肉精,皮鞋胶囊等等,为了利益各种违背良心道德的事情屡屡发生。所以说,在这种道德失范的大背景下,在学校教育中,如果我们还只是大谈空谈爱党爱国爱校爱家,对中职学生而言,这只不过是早已过时的书本知识,根本没有实用价值。所以最高的标准来要求中职学生只能是空想,我们不如退而求其次,先用最低的道德标准来制约,要求大家最起码都能做到最低的标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这样的标准。
第三:从思想上看,简单的说就是“百家争鸣”,具体表现为:新的思想已经产生,然而又零碎不成体系,同时反映西周的宗法等级关系的旧伦理思想仍未退出历史舞台,在某些方面甚至出现进一步的巩固甚至是加强巩固,所以才出现了儒墨道法争鸣的局面。但他们的思想意识有一点是相通的,就是旧的伦理思想被注入新内容。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没有春秋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但在思想文化上,亦可谓异彩纷呈,从整个社会来看,出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就是人们普遍的信仰缺失,共产主义太遥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具有影响力,更甚是出现了有的人既不相信上帝,也不相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精神信仰缺失、拜金主义、为物质主义、道德素质低下等等。在他们看来,有钱能使鬼推磨,什么道德标准、道德原则、伦理纲常统统都是空话和废话,因为这些都不能给他们带来任何利益。所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上确实提高了,但人们的精神世界却异常的匮乏,人们一味的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甚至不顾他人的利益,更甚至于有些人以牺牲他人的利益来实现自己个人利益的满足。可以说,在思想文化上整个社会也是处于一种混乱现状,从某种角度上如同春秋时期社会思想不统一局面。学校教育亦是如此,伴随个体的权利意识逐渐加强和社会思想的影响,学校也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学生都在追求个性不同,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和道德观念,教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那德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势必为零。如何让德育教育大放异彩,在中职教育中如何让德育教育内化成为学生的行为规范。从可行性和有效性上讲,让每一个学生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内化“为人”的临界点不失为现代教育的突破口。
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以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尽管我们现在的生活背影和过去虽有着质的不同,但从根本上看又是相通的。因此,这种哲学今天仍然适应,对我们的教育也同样适应。特别是我们生活的年代还并没有想象的安定,在很多地方的弊端已经凸显。人们信仰缺失、精神空洞、金钱至上、道德无用论等等,非常需要一个底线伦理去规范。我们现在存在着推行恕道的现实基础和现实条件,这也是恕道的推广有利条件。所以,我将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一次提上中职教育的日程,以恕道作为中职教育德育教育的切入点,不仅具有现实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而且在道德重建的过程中,这对我们现在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对社会转型期构建和谐社会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18
新教育·科研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