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下载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下载 ->教育论文 ->基础教育
  • 技校英语教学中加强数学图形渗透之初探

    2013年9月23日 14:12 作者:庄 静

    庄  静

    (常州交通技师学院,江苏  常州  213016)

    摘  要:怎样让技校英语的教学变得更有趣、更有效,一直是从事相关教学工作者想突破的难题。本文以学科渗透为切入点,具体描述了数学图形在英语单词、时态和从句上的应用,以及发挥的优越性。以此鼓励学生从不一样的角度来学习“枯燥”的英语,克服对英语的恐惧心理,甚至可以激起对英语的兴趣,以期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图形;英语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技校英语教学所面临的现状

    英语学习的过程是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它需要习得者具有耐久的吃苦精神。而我们面对的中职类学生由于不用面临四级的压力,所以普遍惰性很高,利用自己的小聪明投机取巧,尽可能“省力”地学习英语,日子是得过且过。这种学习动机是消极的,也是不可取的。针对这种现状,本文就数学图形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应用进行一次简单的探索。

    二、数学图形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

    (一)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不联系其他学科,“纯”英语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进入死记硬背、背了就忘的怪圈,在学生们的眼中,英语就逐渐变成一门虚无缥缈的学科,而数学图形的直观性优势恰好弥补了这点,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走出这个怪圈,简单地画几个图就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记忆所学知识。

    (二)帮助学生们养成在学科之间进行简单的融会贯通的学习习惯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英语教学中数学图形的渗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同时也能带动数学方面知识的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们在学科之间进行融会贯通的学习习惯。

    三、数学图形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用于词义的区分

    英语中有些词汇词性相同,词义相近,学生经常会混淆。如果仅仅通过口头解释是很难掌握的。但如果能用简单的数学图形直观地来展示它们之间的区别,那就势必事半功倍。

    to

    on

                                    

    in

             

      (图1)                (图2)                     (图3)

    在英语的十类词类中,介词是虚词,在句中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用法比较灵活,相比其他词类较难掌握。如介词“in/on/to”在表示方位的时候很容易混淆。但观察图1之后,我们不难发现“in”表示在主体的内部,如: Jiangsu is in the east of China.“on”表示在主体外部并与主体接壤,图2中两个接在一起的大小圆很生动地解释了on的这种用法,如:North Korea is on the east of China.观察图3可以知道“to”是指在主体的外部且不接壤,例如:Japan is to the east of China.

     

     


    in the front of                in front of

             (图4)                   ( 图5)

    词组“in the front of”和“in front of”也是很容易混淆的重点词组。在这里,我们可以用图4和图5来表示它们的区别:“in the front of”是指在内部的前面:There is a blackboard in the front of the classroom.“in front of”是指在外部的前面:There is a tree in front of the classroom.同样,“across”和“through”都有穿过的意思,具体区别可见下图(图6和图7),如图形所示,“across”是指在物体的平面上穿过,如:The boy is going across the road,“through”则指在物体的内部穿过,如:The boy is going through the forest.

          across                             through

         (图6)                           ( 图7)

    (二)时态的辨析

    除了可以清楚地区分词义外,数学图形还可以帮助同学们来对时态进行辨析。

    一般过去式

    一般将来时

    time

    now(图8)

            我们可以用图8来表示一般过去式和一般将来时,数轴表示的是时间轴,在(-∞,now)的区间内表已经发生的动作用一般过去时,在(now,+∞)区间内表未发生的动作用一般将来时。下图的图9和图10则用来表示现在完成时的两种用法。如图9所示,图中A点位于(-∞,now)的区间内,说明动作已经发生,而图中箭头所强调的是在A点发生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如:He has already finished his homework.图10中的B点同样表示过去某一时间发生的动作,但它与图9的区别在于图10强调的是动作从B点一直持续到现在,中间的部分表示动作持续发生:We have learned English for five years.过去完成时表示过去的过去,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以此类推。

    time

    A

    now

    造成影响

    A

    now

    time

    (图9)

    (图10)

        图11中的whether和if有着相同的词义“是否”,但在用法上if是whether的子集,也就是说有一些情况只能用whether,不能用if。如图所示一共有5种情况:1、做主语从句的引导词:Whether they will win or lose is all the same to me;2、做同位语从句的引导词: The question whether we should have the meeting hasn’t been decided;3、做表语从句的引导词: The question is whether you agree with me;4、跟在介词之后: It all depends on whether we can get their co-operation;5、从句后面有否定式“or not”: John refused to tell me whether he could go to the party or not。而图12中的引导词which和that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他们没有实义,是引导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如图所示,如果把它俩各自看成是一个集合的话,它们便会产生交集,在这里表示关系代词指物的一般情况下which和that可以相互转换。除此之外它们也有不能互换的情况。只能用which,不能用that有以下两种情况。1、关系代词前面有介词: The house in which my uncle lives is near a beautiful lake; 2、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之前: I was late for school today, which made our teacher angry。反之,只能用that,不能用which有以下五种情况。1、先行词中含有最高级:It is the most interesting film that I have ever seen;2、先行词中含有序数词:The first film that I seen with you is Gone with wind;3、先行词中含有部分不定代词:Everything that can be done must be done;4、先行词中含有“only”:It is the only book that I borrowed from you;5、先行词既指人又指物:The characters and events that are described in this play are taken from history。

    1

    2

    3

    4

    5

    1

    2

    that

    1

    2

    whether

                                  

    which

    if

        在英语教学中不仅可以有数学知识的渗透,还可以加入物理、语文等其他学科的渗透。总而言之,教师应充分开动脑子,带动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字眼,创造广阔的空间,在促进学生创造性地更理性地学习英语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达到预期的英语教学目的。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微信客服:lunww201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