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狭义的讲仅仅是手机微信程序一项基本功能,可以从不断刷屏的动态中了解到身边亲朋好友对于工作生活的心情感悟。广义来说是指一个人的生活圈子和社交范围。领导干部作为社会中的一个成员,拥有自身的“朋友圈”,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活动,是合理的正常的社会现象,本身无可非议。但由于领导干部不同于普通人的地位和影响力,其生活圈和社交圈在一定程度上广于普通人,并且领导干部生活圈和社交圈之间的作用是相互影响的,这种影响可以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健康的。所以一个领导干部的“朋友圈”更能反映出其品行、情操和道德水准,可以说工作体现才干,生活折射品德。纵观一些落马贪官堕落的轨迹,不难发现,他们的“朋友圈”中普遍没有群众,或者说忽视了与群众保持密切的鱼水关系。他们在忏悔的时候常常会特别提到自己交友不慎、滥交社会上一些有钱有势的煤老板、黑老板等,导致形成纯经济利益的人际关系和社交圈子,经常与他们在一起吃吃喝喝,打牌赌博,放纵私欲,就像“温水里的青蛙”,不知危险反而悠哉乐哉。这样畸形的人际关系成了一些意志薄弱的官员滋生腐败的温床,成为其走上歧路的可怕陷阱。
如何正确认识领导干部的“朋友圈”
在注重个人隐私和偷拍层出不穷的年代,也许有人说,领导干部的“朋友圈”属于个人隐私,是生活上的小事。谁都会有三教九流的朋友,大家一起吃吃饭、娱乐娱乐、互相帮帮忙,没什么大不了的;有的把人际交往当作个人私事,认为交朋结友是个人的自由,与其他人没有关系。其实不然,领导干部作为公众人物,掌握和行使公共权力,与什么人交往、怎样交往,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影响到人民群众对干部队伍的评价。因此,领导干部的社会交往,绝不是什么小事、私事,它关系到能否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
在我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朝代,都希望保持稳固、长久的统治,而不希望官员贪贿腐败,加剧跟民众的矛盾,自毁统治根基,因此对其私生活的监管也是非常严格。古代公家的酒,官员们不是想喝就能喝,想送人就能送人的。宋初规定,州郡官库贮存的公酒,是专门用来馈送往来的官员与上任、罢任的官员,供他们换成银钱,充作旅费。官员们若要讲“睦邻之好”,拿公酒送给邻州邻郡的官员,邻州邻郡的官员回赠以公酒都是可以的,但回赠的酒务必要交还国库。有个名叫祖无择的官员,因为私自将300小瓶公酒送给了亲戚,被免去直学士的职位,以“散官”(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的官员)安置。
雷 涛
(陕西交通集团延靖分公司 陕西延安 716000)原来对官员的形形色色贿赂中,有一种叫“雅贿”,即给官员送字画、古董等,既显得“高雅”,又便于官员接受,也不易被察觉、查处。为防范和杜绝“雅贿”,清朝禁止官员出入古玩铺。清代刘声木《苌楚斋五笔》一书云:咸丰年间,有一个侍郎(“副部级”官员),偶尔至北京琉璃厂坐坐,即遭御史弹劾,丢了官职,赋闲在家,还被众人唾弃。由此看来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的高度,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交往问题,从净化自己的“朋友圈”
做起,必须慎之又慎,尤其不能没有人民群众,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如何吸引群众主动进入领导干部的“朋友圈”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但是有些地方党政机关不同程度存在脱离群众,群众见领导干部难比登天还,领导干部怕见群众,见了群众就象耗子见了猫一样,这是时下比较普遍的现象。在《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做好“样子”》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始终牢记,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干部的群众感情一旦减退或丧失,就会导致干群关系紧张或破裂,让干部失去群众支持,成为岸上的鱼、无根的树。对群众冷漠、不关心群众、不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干部,是得不到群众欢迎和喜欢的。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特立同志讲过:“交朋友是可以产生伟大的力量的”。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领导干部要多同普通群众交朋友,多同基层干部交朋友,多同先进模范交朋友,多同专家学者交朋友。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事业发展和个人成长进步打下扎实的基础。领导干部自觉走进群众之中,虚心向群众学习,心甘情愿地做群众的小学生,能够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经验智慧力量。反之,官僚主义、本位主义过重、过盛,对群众不屑一顾,甚至视群众为刁民,不能与群众为友,反而与群众为敌,就会使领导干部的心胸变得狭隘而自满,也就难以保证决策部署的科学合理、切合实际、贴近群众了,甚至还可能导致原则上、方向上的错误,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干部对群众的感情是靠日复一日积累起来的,是在不断与群众的接触中生长出来的。只有真正放下“架子”,才能走进群众,才能从内心深处认同、尊重和热爱群众;只有真正做好“样子”,才能获得群众由衷认可,才能在干群关系的良性互动中,不断保持和发展这份感情。比如孔繁森郑培民等,在其为民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的同时,他们对上没有媚气,对下没有霸气,对家人和朋友没有俗气、他们的人际关系都是那样的简单,他们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倡导“君子之交淡如水”,力求把复杂的社会关系简单化。因为他们明白,唯有简单,才能使自己忠于职守、坚持原则,才能保证有更多的经历投入到为人民服务当中去。这种简单就是强烈的公仆意识、高尚的人格魅力、正派的官德官风。
令人遗憾的是,一些领导干部认为群众土得掉渣,不想也不愿降低自己的“身份”与群众为伍、结朋,相反,自高自大、自以为是,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不要说经常深入群众中去与群众打成一片了,即便见到了群众也是手不想伸、腰不能弯,俨然自己就是个官,就该有个范,久而久之,便会与群众产生无形的隔阂,也就不可能培养起与老百姓的鱼水深情、建立起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血肉联系了。
干部为群众服务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对群众的感情要永不褪色、历久弥坚。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时刻牢记,为群众谋福祉是我们执政的根本目的,要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真诚关心群众,真心帮助群众,为群众分忧解难。要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只争朝夕地为群众干实事。天道酬勤,勤字当头,竭尽全力,尽职尽责,才能成就大事业。把双手插在口袋里的人,永远爬不上成功的梯子。
如何发挥群众在领导干部“朋友圈”中的监督作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化,人们的对外交往逐步增加,如何保证各级领导干部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呢?
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监督,做到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实行到哪里。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评判和监督,就是要自觉自愿地把工作的评判权、监督权交给人民群众。这不仅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一种胸襟气度,更是一种必备的基本政治修养。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不想接受监督的人,不能自觉接受监督的人,觉得接受党和人民监督很不舒服的人,不具备当领导干部的起码素质。”
领导干部自觉接受人民群众评判和监督必须要从思想观念和作风上端正“主仆观”。在群众中普遍流传着这样的话:现在车多了路宽了,领导离群众却越来越远了;电视广播多了,能当面见到领导却不容易了;通讯手段发达了,和领导干部说说话却不容易了,总之,群众越来越难以见到领导干部了。有的领导干部遇到群众就躲,从来不直接面对群众。不愿接受群众监督甚至逃避群众监督的问题。把接受监督看成降格丢面子,害怕失去威信,心里不平衡;抱抵触情绪,认为监督是找茬子、挑毛病,对群众和同事的意见十分反感。缺点和毛病不会因为走上领导岗位而自动消失。
领导干部随着职位的提升岗位的变化,位尊权重,影响面大,一言一行群众都看在眼里,如果能一如既往地坚持深入基层,与民同乐共忧,对百姓的喜怒哀乐了如指掌,那么其决策就能顺民意得民心。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提醒和纠正就会使“小毛病”逐渐变成致命的“顽症”,以致出现“温水煮蛙”效应,结果不仅害了自己,也影响了党的事业。
领导干部只有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才能确保决策更科学、政治更民主、权力更透明。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有一些领导干部,缺少被监督的意识,甚至对人民群众的监督持抵触态度。
长期以来,有的领导干部习惯于主宰别人,习惯于“我说了算”,习惯于“我拍板你执行”,不喜欢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个别领导干部不喜欢“公开”,或因为有私心,或自身不干净,怕放在阳光下“晒”
出破绽,“晒”漏了“馅”,因而对公开和监督极尽阻挠之能事,能唬就唬,能蒙就蒙,能捂就捂,能盖就盖……领导干部作为社会成员,不可能不结交各色人物,同时还有相对与一般人更为广泛的朋友,但作为社会地位和角色的非一般性,在社交圈始终要遵循“慎友”二字,就是要有一定格调,就是要慎防被“坏朋友”所利用,因为领导干部手中或多或少掌握一定的权力,有些所谓的“朋友”就是瞄着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或利用影响力而来,“送出一只鸡,牵回一头牛”,就是这些人的目的。
很多走上犯罪道路的领导干部在忏悔中无一例外地提到不受监督带来的恶果。广西贵港市原副市长李成龙在狱中说,我的权力太大,如果有人监督我,就不会走向犯罪。被判了死刑的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说,当上副省长以后,天马行空,来去自由。
不法私营主周雪华说过:“我同胡长清的关系,实际上类似于鱼和钓者的关系,我是钓者,把胡长清这样的高级干部钓上了钩。”胡长清到死才恍然大悟:“交朋处友糟蹋了我的一生,毁掉了我的前程,真是万分悔恨。”这些沉痛的教训都说明了监督是对干部的一种保护,是预防领导干部滋生腐败以至于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红灯”。
这些“八小时以外”发生的问题,容易被各级领导认为是“闲事”引不起重视,得不到处理,这客观上助长了一些领导干部"放胆违法违纪。所以要纠正姑息迁就的态度,克服偏宽偏软的现象,树立从严治理的思想。要与工作期间发生的问题同样对待,认真调查、核实,进行严肃处理,让他们经济上得不到好处,政治上身败名裂,其他方面付出沉重代价。并以他们为反面教材,警示他人,从而规范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社交、生活、娱乐行为,从根本上提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对领导干部来说,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次品可以凑合用,废品可以回炉重新加工,而危险品是万不能用的。领导干部的业余生活、社交和爱好,反映其思想品德、道德水准和精神追求,生活作风绝对不是所谓的“小节”、“无关大局”的问题,在谋种程度上说,考察一个干部的生活作风甚至比考察他的工作作风更重要。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是领导干部的服务对象。领导干部当得好不好,称职不称职,优秀不优秀,最根本的衡量标准就是群众满意不满意。为群众办事、赢得群众的喜欢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清代理学家陆陇其曾说,“心无私欲,自然会刚;心无邪曲,自然会正”。这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希望所有的领导干部都能带头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各项规定,自觉接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真正做一个有魅力的人、做一个有内涵的人、做一个群众喜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