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翰林学士院的建立本身就是女真民族“汉化”的 二、翰林学士群体文学宗唐之风
一种体现,与唐宋相比,其对朝廷政治决策的影响已经削 金朝由建国之初的无文字状态到金中叶的“崇尚儒 弱,多为“文雅之职”,所以翰林学士群体的贡献就主要 雅”,“文治烂然”的时代,都是得益于中原文化尤其是
集中在文化层面。 北宋文化的浸染,而北宋时代文人士大夫的文化精神来源
一、皇室贵族对汉文化的崇尚 于唐,例如明昌四年(1193年),赵沨、路铎和赵秉文三 兴起于东北的女真民族,在十多年内凭借武力灭辽克 人在金中都(今北京)举行赋雪雅集, 借咏雪讨论作诗之 北宋,在武力征伐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其文化却很 法。其中赵沨:“造物固多才,中有无尽句。大儿拟圭 落后。《金史·文艺传》云:“金初未有文字。世祖以 璧,小儿比盐絮。后人例蹈袭,弥复入囧步。巨星号令 来,渐立条教。太祖即兴,得辽旧人用之,使介往复,其 严,亦自警未悟。”和赵秉文“力除盐絮俗,改事文章 言以文。太宗继统,乃行选举之法,及伐宋,取化经籍 机。后生那辨此,颦眉正宜挥。”两人虽在诗文创作上提 图,宋士多归之。” 金代通过启用辽代旧人和北宋文士这 出不同观点,赵沨提倡去除前人已有的语句,师承多家, 种举措,显示了对外民族文化的开放包容。国家可以使用 学习诸家之长。赵秉文则是主张多师法古人,强调学习积 文字进行无障碍交流,使金代文学得到先进文化的滋养, 累。但两人的核心观点都是在诗歌创作上避免一味地师法 更使金代加速了对汉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接受,呈现出与 古人。说明两人已预感到了文学不能只停留在师法前朝而
辽代不同的国家面貌。元《归潜志》有一段这样的描述: 失去挖掘金代自有的独特文化风尚的情况,所以二人没有 金海陵庶人读书有文才,为藩王时,尝书人扇云: 追随金章宗。后期因章宗自己喜好浮艳诗歌,而出现的尖
“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 新、浮艳的时风,一直坚持自己的文学观点。后经赵秉文 人知其有大志。正隆南征,至维扬,望江左赋诗云: 和李纯甫积极倡导平易自然的创作思想。“南渡后,文风
“屯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其意气亦不浅。 一变,文多学奇古,诗多学风雅,由赵闲闲、李屏山倡 宣孝太子,世宗子,章宗父也。追谥显宗。好文学, 之。” 从而使后进作诗者争先以唐人为法。
作诗善画。人物、马尤工,迄今人间多有存者。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风气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对文学的 虽然海陵王、宣孝太子等皇宗贵族身体里流淌着女真 影响,更重要的是在金中后期形成了一种以唐朝文艺为时 民族那英勇善战的血液,但其生活方式确已十分汉化。吟 尚的社会风气。如果说上节所讨论的问题还停留在社会宗 诗、画画、写字俨然一副北宋自由潇散的文人形象。如果 唐的审美风尚雏形阶段,那么通过时间的积淀和翰林学士 说国家的政策与迁都是影响金代文化发展的外因的话,那 群体在文学思想意识上的提升,使人们意识到追求这种精 么皇宗贵族对汉文化的崇尚,是金文化领域形成自己独特 致的文艺形式才是主流思想,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 审美艺术风尚的主要原因。章宗酷爱书法,他的书法追摹宋 种宗唐法的观念。
徽宗的“瘦金体”。 最醉心于汉文学与艺术的完颜寿, 三、翰林学士群体所存楷书分析
幼年时便显示出对文学的喜爱,能做诗又善书法。屋内琴 金天德三年(1151年)设置翰林学士院,其职能是分掌
书满案,诸子环侍无俗谈。登门与其吟诗作对的便有雷 制诰文字、纂修国史和译写文字,并“命翰林学士院自侍读
渊、元好问等人。永功薨后,而稍得出游时,又与文士赵 学士至应奉文字,通设汉人十员,女真契丹各七员”。 我
秉文、杨云翼、雷渊、元好问等伯辈交善。 们将《金史·文艺传》《书林藻鉴》中所载金书家比对可 由以上具体事例可以看出,翰林学士群体与皇族的关 知,总共有记载的为四十八位书家,有十三位书家曾供职于
系十分密切。翰林学士往往对皇族的幼童有思想启蒙的作 翰林学士院,而有楷书作品传世的则为王競、党怀英、王庭
用,随着他们年龄增长,幼年时的思想便可以有更深入的 筠、赵沨、赵秉文五人,现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认识,并通过自我实践反思,提高对儒家文化的精髓理 王競(?-1164年)字无竞,北宋末登科仕为屯留主 解,并不断把自我修正后的想法应用到国家政策的制定之 薄,后入金。任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监修国 中。而这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中又需要翰林学士群体的帮 史。王競博学能文,善草隶书,工大字。燕京、汴梁宫殿 助,最终商讨出切实可行的结果。所以说,翰林学士群体 榜题均为王競所书,士林推为第一。元好问言其“大字结 不仅是上层审美思想的传播者,更是将皇帝审美理想转化 密如小楷”,赵秉文认为其榜书为“古今第一手”, 唯党 为具体条目的执行者。在这过程中,必然会加入翰林学士 怀英可与之抗衡。可查的王競石刻书法资料共七个,其中
群体自有的独特审美,最终符合金代整体文艺风尚。 除《传戒大师遗行碑》仅篆额外,其余均为楷书。而纵观这六个楷书石刻作品便可发现,除《王競等题名刻石》 明昌六年(1195年)赵秉文经王庭筠引荐,入翰林 外,其余均为大定时期即金世宗时期作品,且均为颜体书 院,为应奉翰林文字。兴定元年(1217)任礼部尚书兼翰 风,多用篆籀笔意,字形较扁,提钩处有意保留外圆内直 林侍读学士,同修国史。其书法早年学王庭筠,师法米 的形态。 其次七碑中有三碑在大定时期河北西路所立,均 芾,后转师欧阳询、虞世南等初唐书家,在《答李天英 为现河北元氏县。同时在查阅《福祥院残碑》文字资料 书》一文中,提出学书当师三代吉金及晋唐法书。这与赵 时,发现王競在落款时用“正奉大夫礼部尚书兼隶学承 秉文在文坛倡导的崇唐人法不谋而合。现存王庭筠行楷碑 旨”职位署,而《金史·百官志》无隶学承旨职位,所以 刻《涿州重修蜀先生庙碑》虽受家学影响,学“米”甚 说明当时因王競工隶书,兼隶学承旨之命。结合王競任礼 多,但这唯一现存碑刻则是在师法米芾的基础上,上溯晋 部尚书,且礼部有掌管文字应用相关职责的情况,可以推 唐,融入大量《集王圣教序》字形,且楷书多颜真卿笔 出在金代前期部分书家以学“苏米”为主的情况下,朝廷 意,起收笔多提按,转折处较为圆转。王世贞在《王庭筠 认可王競书风,并有意识将这一风气向外传播,这一现象 先生庙跋碑》言其:“在金与党、赵辈俱负能书名,行笔
为金中期推行的盛唐书风打下基础。 绝类南宫父子,正书稍存廉隅,虽筋骨不乏而姿态远逊 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时任涿州军事判官的赵沨 矣。” 王世贞指出其书法骨力不足,而这一观点也与王恽 前往京师会面党怀英,主要目的是请党怀英撰写《王去非 在《王庭筠墓碑》中类似。
墓志》。党怀英在《醇德王先生墓表》中写道:“进士杨 在宗唐的社会审美风气下,翰林学士群体在书法中已 好古以泰山李守纯之状,与涿郡军事判官东平赵沨所录遗 经呈现出以唐为宗的思想,并积极探索在这种社会风气的 事 来 京 师 , 属 鄙 文 以 表 诸 墓 。 ” 大 定 二 十 七 年 背景下,如何走出属于金代自己特色的书法风貌。同时翰 (1187),赵沨经党怀英、黄久约的推荐,进入翰林院, 林学士群体所呈现的书风不仅体现了国家审美取向,还通 主修《辽史》,因此,赵沨得以与党怀英同在翰林院任 过在不同地域的树碑,影响到了本国内地域性石刻书风的 职。《金史》本传言其赵沨:“体兼颜苏,行草备诸家 变化,甚至还影响到了元初北方的书风。
体,超放又似杨凝式。党承旨篆,阳冰以来一人而已,而 四、翰林学士群体书风的影响
以黄山配之,至今人谓之‘党赵’”由此可见,“党赵” 对五人楷书石刻现存地点进行排列,并参阅《金史· 的命名,不仅说明两人私交甚好,还说明两人书法地位相 地理志》和《中国历史地图集》发现其镌刻地点集中于中 齐,前者主攻篆书,后者主攻楷书,以此两人有频繁的碑 都路、河北西路、河东南路、山东东路、山东西路五地,
刻合作关系。现将两人碑刻关系表列出: 其中赵秉文的《圭峰法语刻石》位于河东北路,也将此区
赵沨党怀英碑刻合作关系表 域列入考察范围。将金中后期这六个金代行政区划传世石 刻书法统计发现,其不论是碑、墓志、塔铭、经幢还是符 牒造像类都以楷书居多,并多为颜体书风。同时还发现这 六个区域碑刻数量占金代中后期碑刻总数的68.9%,以河北 元氏县为例,王競有三个以颜体书风为主的符牒碑刻树立 于此,随后潘思明书《慈民院记》也以颜真卿笔意楷书书 写,时隔二十七年后,《文慧建寿堂并普同经幢》和《赫 兟谒孟庙题名》同样以颜体书风书写,且用笔较为相似。 由上表可知,党怀英与赵沨二人合作的碑刻中,四分 足以说明由翰林学士群体引发的宗唐审美风尚主要集中于 之三的碑刻都是赵沨以楷书写碑文,党怀英以篆书写碑 中原地区,其碑刻既是对金代中后期艺术风尚的反映,也 额,仅明昌年间就合作了四次,这恰与上文提到的由文风 是对当时这一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一种体 宗唐人之法,渗透到书法的时段相符。而二人合作的《照 现。由此可见虽金代书法在书法史上没有留下光辉灿烂的 公禅师塔铭》据《山左金石志》记载赵沨已于明昌六年 篇章,但却在平稳的学唐基础上,始终寻找着适合自己发 (1195年)八月撰文完成, 同年十月赵沨过世。但党怀英 展的书法之路,并由此推动了元初北方书法艺术的发展, 书写碑文时间为承安元年(1196年),为赵沨死后的第二 进而推动了元中后期书法复古思潮的形成。
年。据此可以推测,党怀英书写这方碑并非在一开始就规 定好,很有可能这方碑本应由赵沨来书写,但其十月离 参考文献:
世,使书丹工作暂行放缓。赵沨去世以后,党怀英顶替了 [1] 脱脱等.《金史》,中华书局,1975:1115.
他的职位,所以党怀英自撰自书的碑刻作品逐渐增多。如 [2] 刘祁.《归潜志》,2012:13.
《重修文宣王庙碑》《十方灵岩寺记》《谷山寺碑》《袭 [3] 刘祁.《归潜志》.上海古籍出版社.
封衍圣孔公墓表》和《金徂徕山六逸堂碑》。这几方碑的 [4] 刘祁.《归潜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57.
撰文、书丹都由党怀英自己完成,但多数以隶书为主,也 [5] 脱脱等.《金史》卷55《百官一》,中华书局,1975:1246.
[6] 张金吾.《金文最》卷89《醇德王先生墓表》,中华书 可以从侧面反映,二人之中赵沨的楷书应处于较高地位, 局,1990:756. 且符合金章宗时期的艺术发展审美。再加上赵秉文对赵沨 [7] 脱脱等.《金史》,中华书局,1975:2930.
“沨之正书体兼颜、苏,行草备诸家体,其超放又似杨凝 [8] 孙星衍,赵之谦.《历代碑志丛书》第23册,江苏古籍出版 式,当处苏、黄伯仲间。” 的极力推崇,使《金史》评价 社,1998:14700.
其为“尤工书”,超越赵沨在诗歌领域的地位。足可见赵 [9] 元好问.《遗山先生文集》,商务印书馆,1937:115.
沨作为金代本土书家,其书法是皇帝所推崇的,也是宗唐 [10] 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明万历刻本,卷,167.
审美风尚的书风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