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角下中美高等教育本土化对策研究
2014年5月23日 15:09 作者:赵悦 王莹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赵悦 王莹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项目基金:本文系2013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自筹经费项目,课题编号:SZ132164和中国高教学会2010年年度专项课题 课题编号:2010YHE034 研究成果的一部分。摘要: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本土化是新时代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一环。高等教育的本土化要求必须根据时代特征结合我国的民族性和地区性特点,国际化则要求高等教育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建立现代化的高校教育制度,推进国际合作研究。美国作为高等教育的发达国家,其在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高等教育本土化和现代化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本土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借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本土化的经验,对于我们发展高等教育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将美国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本土化的典型,研究其发展的历程,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一、美国高等教育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实现本土化的发展历程美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早期对英国、法国等高等教育的模仿,另一个阶段是对德国研究型大学的模仿。通过对其他国家高等教育的模仿,再结合美国高等教育的实际特点,美国形成了现代高水平、高层次,全球输出式的国际化高等教育模式。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与欧洲国家有着不同的发展起点,有着更加多样化的民族特征,也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它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并没有亦步亦趋地步欧洲之后尘,而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别国的经验根植于美国的土壤中,从而建立起独具特色的现代高等教育制度。[1]
第一,推进高等教育的开放化、国际化发展模式,加强对其他国家高等教育经验的吸收。首先,受法国的启蒙运动、英国剑桥模式的影响,美国对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做了修改,其中包括:在学校的建设和日常管理中,允许吸收私人投资、创立基金并允许外来人员参与管理;放宽学位授予的限制,放宽学生招收范围,不仅招收贵族子弟,也招收贫农子弟等;以注重实用知识为主导的,多样化的学院模式。其次,德国提倡学术自由的思想,吸引了大量美国学者去学习,并且由这些学者将德国的办学理念和思想带回来,引起美国对本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系列改革。
第二,结合本土社会实践需要,加强高等教育的创新与实践。美国的高等教育在吸收欧洲先进经验后,经过结合本国实际,通过展开赠地运动、建立社区学院和建设现代研究型大学等方面改革,逐步建立起本土化的高等教育体系。19 世纪60 年代,赠地运动的开展为美国的工农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支持。社区学院的发展得到政府大力的支持,满足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维护了普通工人和农民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达到了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良好效果。
二、加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潮流和要求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要求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加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对于其他国家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体系、教育模式要加深理解,同时,对于优秀成果要广泛借鉴。其中包括,教学内容的国际化、教育者视野的国际化、科技研究的国际合作等等。
第一, 提高教学的国际化水平。教学的国际化可以通过增加国际化的课程设置,将国际化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这就要求教师以国际化的视角,引入国际化的教学内容,同时,通过各种国际会议与其他国家的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的交流。第二,增加国际学术交流的平台。国际学术交流是衡量高等学校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学术交流的主体是广大的教师和学生,通过互派访问学者、举办高水平国际会议、长短期学生交换项目等扩大国际交流的纬度。
第三,加强科研项目的国际化合作。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遇到的科学难题也越来越多,这些难题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任何一个组织或者国家都无法单独完成相关的研究,必须集合相关领域或国家的力量共同协作。这就要求,我们的高等学校不仅在国内要加强交流与合作,更要深化与国外高水平高校的协作。依托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强势专业和领域,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第四,加深校际合作的领域。各个国家的高水平大学都有特色专业、特色领域,这是我们尤其需要借鉴的地方。高校办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有国际水平的高素质人才。通过校际间的联合培养,可以借助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输送人力资源。同时,通过较深层次的合作项目,达到引进国外高水平人才的目的。
三、结合我国实际,推进高等学校的本土化进程
世界各国教育的形式多样,各有特色,但是,最终高等学校教育的立足点必须归依于本国的民族特点和历史特征,并为本国的政治、社会、经济等提供支持。
第一,融入民族历史文化教育的高校教育内容。高校教育要吸收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精髓,形成高校各自独特的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并应用于教学活动之中。结合我国现阶段的时代特点,在有特色的民族地区和文化地域,拓展民族文化的传播路径,使高校成为本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有力支撑。
第二,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高校管理体系。当代的教育市场已经不仅局限于本国国内,而是全球化范围的教育市场。高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必须建立一套松紧有度的高校。在符合我国国情的统一管理下,同时赋予高校一定的自主权。明确高校办学的职能和范围,增强高校独立自主的能力,形成内外结合的管控机制。
第三,加大本土高校师资力量的储备。高校的发展以人才的发展为依托,本土化高校教育的发展必须借助本土的师资力量。教师在课堂教学、科研活动中融入本土特色往往可以得到显著的效果。其中,教材、教育模式等,都需要结合本土化的优势,形成本土化的教育储备集合。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本土化是现代教育理念中两个新的概念。它们既代表民族传统教育理念的继承,又代表国际教育的现代化思想。在加快高等教育推进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本土化和国际化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彭拥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大学教育科学,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