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两种给药方法比较
2011年1月26日 16:20 作者:论文网1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ICU科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56例,入院时均意识不清,双侧瞳孔缩小呈针尖样,全身湿冷,心率增快,呼吸微弱,听诊肺部罗音明显,肌肉震颤,惊厥等,血胆碱酯酶55~429U/L(光电比色法,正常值4 500~10 000U/L),均符合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诊断标准,中毒至入院时间为10~180 min。 56例患者按入院顺序,单号28例为对照组,男10例,女18例,年龄18~79岁。其中服甲胺磷9例,氧化乐果6例,敌敌畏7例,敌百虫6例。双号28例为观察组,男13例,女15例,年龄18~86岁。其中服甲胺磷7例,氧化乐果7例,敌敌畏9例,敌百虫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经济学论文发表
2.1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均立即彻底洗胃,应用胆碱酯酶复能剂及阿托品解毒。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间歇静脉注射阿托品5~15mg,每10~30min或1~2小时重复给药1次,达阿托品化后,减剂量或延长推注时间。观察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泵入阿托品,根据医嘱抽取阿托品10ml(50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40ml于50ml注射器内,连接延长管,三通和肝素帽与患者输液针连接,依据病情及医嘱调整微量泵速度。
2.2观察指标①使用阿托品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神志、心率、体温、瞳孔)肺部口罗音及皮肤情况;②记录达阿托品化的时间及住院时间;③阿托品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
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0.0软件,数据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3结果
3.1两组用药过程中病情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均意识不清,观察组患者25例治疗后12小时内意识逐渐清醒,12小时清醒率89.29%;余3例在24小时内意识逐渐清醒,24小时清醒率100%。对照组患者15例治疗12小时内意识逐渐清醒,12小时清醒率53.57%;5例患者在24小时内意识逐渐清醒,24小时清醒率71.43%;5例患者出现意识模糊,皮肤潮湿,口腔分泌物多,听诊肺部口罗音明显,心率<100次/min,瞳孔3~4cm,血胆碱酯酶<500U/L,通过追加阿托品剂量,缩短静脉注射间隔时间,24小时后意识逐渐清醒;3例患者出现极度烦躁、口干,心率>120次/min,皮肤发烫,体温>39。C,瞳孔>5cm,予暂停用阿托品,患者逐渐安静后减少阿托品剂量继续治疗,意识逐渐清醒。观察组12小时内清醒率优于对照组(χ2=8.75,P<0.01),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
3.2两组阿托品用量、达阿托品化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对照组阿托品用量高于观察组(t=4.78,P<0.01),达阿托品化的时间慢于观察组(t=4.63,P<0.01),住院时间长于观察组(t=4.69,P<0.01)。见表1。表1两组阿托品用量阿托品化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阿托品不足,无阿托品过量引起的阿托品中毒等症状。对照组治疗过程中,8例患者病情反复,经过调整阿托品剂量治疗,患者病情逐渐稳定。
4讨论 经济学论文发表阿托品体内代谢快,作用时间短,首次推注阿托品后1~4 min产生作用,8 min达到高峰,生物半衰期为2小时,治疗剂量的作用时间持续3~4小时,12小时内大部分由尿排出[1],所以需要间歇、反复或持续给药。常规间歇静脉给药速度和药效消除速度不平衡,血药浓度波动幅度大,瞬间达高峰时患者可出现阿托品过量体征,且易引起心脏病患者、老年患者心率突然增加>140次/min,诱发心律失常,心脏骤停;患者极度躁动不易护理,易发生危险;膀胱括约肌急速、高度扩张,更易引起尿潴留,尿潴留患者加重了躁动,导尿后又易引起尿路感染。高峰期过后,血药有效浓度下降,在下一次给药之前,又可能出现有机磷农药中毒症状,快速减药或突然停药易引起阿托品依赖。各种观察指标大幅度增降,影响阿托品量不足和阿托品中毒的判断。微量泵持续给药可恒速、恒量,单位时间内用药量稳定,作用效果衡定、平和、易于调整,血药浓度波动幅度小,保持药效的持久和恒定,从而不间断地阻断了有机磷中毒产生的大量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的症状和体征;减少突击量阿托品进入体内所致的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带来的负面影响,发生症状反跳、阿托品耐受依赖、中间综合征、迟发性神经病的机会减少,不易引起用量不足或过量。持续泵入较间歇静脉推注达阿托品化时间短,观察组神志、心率、体温、瞳孔、皮肤异常病例较少,阿托品用量少、住院时间短,临床应用效果好,同时避免大剂量应用阿托品后引起的阿托品中毒、相关不良反应及病死率,与有关文献报道一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