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上更 入外界的专业经营管理人才作为博物馆相关经营活动的管理
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文化浙江”。提升文化软实 者。近年来,一些没有任何博物馆相关工作背景的经营管理
力,对博物馆来说,一方面要做好展示教育,满足人民群 人员在美国博物馆担任了十分重要的岗位。这些人才的引入
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民众的 对博物馆的运营和科普文创开发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科学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要研发有特色的博物馆科普文 三、新时代博物馆科普文创开发经营的对策措施
创,满足观众学习和购物的需求,博物馆从中获取经济收 科普文创开发有其规律性,各博物馆要结合本馆科普文
益,这是文化浙江建设所期望的重要内容。 创项目的特点,从本馆的资源状况出发,制定科普文创开发
一、博物馆科普文创开发的意义 经营策略。博物馆管理者要转变认识,抓住机遇,充分发挥
1.文化意义 政策的引导作用,创造博物馆科普文创开发的良好环境,主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经济增长的动力,博物馆科普文创 动与社会力量协作,加强馆际合作,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扩
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博物馆科普文创研发实际上已经超越 大博物馆科普文创开发规模,提高创意设计能力,不断开发
了经济层面,是以文化产品消费作为传递介质进行的。观 出具有特色、品种多样、富有竞争力的科普文创。
众通过博物馆科普文创的媒介,可以进一步了解陈列展览 1.学习借鉴市场营销的原理和方法
内容信息,使那些本来只属于学术界的高深莫测的东西能 市场营销是随着工商企业的蓬勃发展而日臻完善的, 被更多的人所理解和喜爱,通过文化消费而被潜移默化、 既是一种组织职能,也是为了自身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
被传承,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提高博物馆的社会贡献度。 创造、传播、传递客户价值,管理客户关系的一系列过 2.经济意义 程。市场营销更多地从消费者利益出发,这与博物馆的科 我国博物馆科普文创开发,已有多年的实践,不少博 普文创开发“促进其更好地发挥社会职责和教育职能的延 物馆在科普文创开发方面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已形成一 伸手段之一,其出发点和最终目标皆是以公众利益最大化 定的规模和市场,成为博物馆经济上的一个重要支撑,在 为根本,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理念相吻合。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博物馆文化事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但 可见,在科普文创开发经营已成为推动博物馆事业可持续 在全国4700多家博物馆中,经营比较好的还是极少数,尚 发展的内在要求及博物馆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的今天,博 处于探索和实践之中,积累了成功经验,也不乏失败教 物馆主动融入市场营销,酌情运用基本的、久经测试的相
训,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关原理和方法来开展科普文创开发经营活动,对提升绩效
二、美国博物馆科普文创开发的经验借鉴 是不无裨益的。毫无疑问,给博物馆注入营销管理的市场 1.市场化的运营理念 机制是一种世界性的趋势。
美国的博物馆在保持自身非营利公益事业机构性质的 2.加大开发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
基础上,立足于美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大量地引入了 首先,博物馆领导层要把科普文创开发摆到博物馆工 市场化的理论、方法,建立起了符合其外部环境的管理体 作的重要位置,要想方设法保障开发前期需要的创意、设 系和运作模式。他们通常是将自身作为一个“商业”运作 计、制作、产品推广等资金投入,在税收政策方面应进一 机构看待,以科普文创来赢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关注,进 步协调金融监管机构和税收部门,共同研究制定金融扶持
而取得相应的支持。 文创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办法。同时,博物馆应充分利用现
2.重视产品的品牌形象 有的各项优惠政策,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投入博物馆科普文 美国博物馆具有很强的品牌意识,讲求产品品质。科 创市场,实现投融资主体的多元化,尽力化解资金瓶颈。
普文创大多由博物馆专门设计制作,产品设计优美、制作 其次,从人力资源上予以重视和支持。科普文创开发的
精良,不仅包括文物复制品、图片、画册等,还包括大量 团队既要有经营管理型人才,也要有专业技术型人才,尤其
根据博物馆藏品设计制作的生活用品。为塑造优秀文化品 需要熟悉博物馆业务、懂专业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在保证
牌,博物馆不惜在世界各地寻找合作人和制造商,此外美 博物馆业务发展的基础上,把优秀人才派到科普文创开发经
国博物馆在产品开发设计上还很强调产品背后的故事性。 营部门,为加快博物馆科普文创开发提供智力支持。
3.重视经营人才的引入 3.重视开发前期观众消费需求的评估分析
美国博物馆在保证博物馆业务发展的基础上,还尝试引 (1)消费群及其需求分析通过市场调查,可把博物馆消费群大致分为四类。第 厂商负责研发、生产的全过程,最后由博物馆贴牌销售, 以翰林学士群体为视角,解析金中后期楷书书风
一,大、中、小学生。这类消费者多以了解和学习自然科 销售收入按约定分成。
学知识为目的。他们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购买力较低。 从长远来看,博物馆应该学会“两条腿走路”,因为 主要消费小型的纪念品如宣传画册、印章、书签等。第 博物馆专业人员要比外界设计人员更能完整准确地诠释文 二,普通游客。消费目的是为获得一定的文化体验。他们 物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博物馆要调整发展战略,在起 有固定经济收入,购买力中等。这类观众人数较多,购买 步阶段可以先借助外部力量,譬如与知名设计公司合作共 商品的种类很多,购买动机各有不同。第三,海外游客。 同开发,等到时机成熟,再建立自主研发团队,开发多层 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寻根或对异质文化的向往,来到博物 次的博物馆科普文创。第四,注重产品特色。随着时代的 馆。他们经济实力较强,因而购买力较强,购买的商品种 变迁,人们对文化创意产品特色的要求也更高了,有趣、 类很丰富,特别是具有浓郁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商品最受 有用、有艺术性,才能称为科普文创。
他们的欢迎,这也是海外游客消费需求的中心。第四,潜 首先有趣,这是科普文创首先要体现的特点。科普文 在消费群。这类人群通过网络等间接手段完成消费。他们 创要善于打破常规特点,追求“搞笑”“潮”“萌”
的经济实力不同,购买力也很难预测。 “酷”等流行元素,体现出“有趣”的特点,才能吸引住 (2)细分市场分析 消费群体的眼球,赢得市场。其次有用,就是要让科普文 根据对消费群及其消费需求的分析,针对目标顾客细 创具备一定的实用功能。很难想象一件只有观赏性而无实 分市场,制定出相应的开发策略,这是博物馆科普文创开 用性的科普文创产品对消费者会有吸引力,观众更希望通 发的必要手段。如针对学生消费市场,结合学生的消费目 过使用一件科普文创产品来满足某种现实需要。再次艺术 的,以文化为主旨,消费等级偏低,以小型精致的文化纪 性,就是让经过设计的科普文创好看,具有独特性。文创 念品和文具用品为主,产品定价一般在1元至50元为宜,免 产品应作为艺术品进行设计,合理选择艺术元素,运用精 费提供一些与博物馆文化相关的画册、书签、明信片等, 绝的构图、多变的色调,巧妙结合,达到过目不忘的效 以提高吸引力。而对于海外游客的市场,有地域特色的传 果。第五,加强馆际合作。博物馆科普文创开发要以市场 统科普文创是开发的重点,同时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和 为导向,以观众需求为目标,推出多层次、多样化的个性
环境,满足海外游客的消费需要。 产品。但是,一个博物馆的产品开发能力毕竟有限,产品 (3)科普文创开发应注意把握好几个方面。第一,坚 开发也需较长的周期,多层次、多样化个性产品的需求仅 持创意优先。博物馆科普文创是文化创意产业链条中的一 靠一个博物馆难以完成。为此,各博物馆之间应加强合 个分支,这就决定了创新性是它的本质属性。在实践操作 作,有效整合博物馆资源,形成群体优势,扩大科普文创 层面,应着力提升科普文创的创意含量,提高其文化价 的开发规模。博物馆之间建立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合作 值。一是将博物馆文化符号创造性地转化为艺术符号。文 机制,可以弥补自身开发经费的不足,建立起研、产、销 物及文化遗存体现的是历史文化的风韵与魅力,具有区域 网络,搭建网上商品信息交流平台,交流各自产品,逐步 特性和时间特性。博物馆科普文创开发是将文化衍生本体 形成种类多样、特色鲜明、富有竞争力的博物馆科普文创 的文化精神浓缩为文化符号,并通过艺术创造,将其转化 产品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双赢的局面。
为更易被人们接受、鉴赏的艺术符号。二是在保留博物馆 四、结论
文物精神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和设计,融入流行元 博物馆作为文化建设的阵地,已经被经济大潮推向市 素,选择具有观赏性、实用性的物件作为载体,衍生出多 场,文化发展也需要引入市场机制。因此,博物馆科普文创 品种、系列化的博物馆科普文创,使古老文明融入现代时 的开发,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突出博物馆社会 尚,艺术与生活完美结合。第二,增加科技含量。当下, 教育的作用,体现博物馆文化传播的职责。科普文创开发 我们的生活已离不开高科技。科普文创的制作应充分运用 必将为博物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博物馆事业发展新 现代科技的新技术新材料,对文创产品的文化属性发掘采 的增长点。
取“文创+科技”的方式,不断创新形制和样式,立足自身 的科研成果,借助新媒体、新技术来诠释与传播。如:浙 参考文献:
江自然博物馆AR科普文创项目运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实 [1] 单霁翔.故宫文创产品设计目前在“爬坡阶段”.长江日 时在线交互互动技术和AR技术,针对本馆珍贵的馆藏资 报,2015(01):16. 源,开发数字化、网络化的自然科普知识教育资源;运用 [2] 张遇.文创风乍起博物馆请张开翅膀.光明日报,2016(07):22. 玩具、书籍、明信片、模型、微视频、现实互动等多种载 [3] 李玄戈.针对不同人群特征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艺术与
体和表现形式,开发基于增强现实的兼具艺术性、趣味 设计(理论),2018(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