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下载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下载 ->教育论文 ->学科教育
  • 打通关节点营造高效课堂

    2017年3月02日 08:56 作者:聂云成刘玉忠

    聂云成刘玉忠

    (汉中市汉台区铺镇初级中学陕西汉中723007)

    摘要:语文教学中,如果不能突出母语教学本身的特点,未能打通语文教学的节关点,导学不得其法,就会让教学陷入茫然之中。

    其实,教无定法,万变不离其宗,语文传统教学中的许多精髓还是需要大力传承的。笔者认为,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应该更加教材中所选

    课文本身的不同特点,如文体、结构、情感等各自的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地指导教学,就有利于营造高效课堂。以

    下是笔者的一些粗浅认识。

    关键词:要点;高效课堂;设置问题

    一、抓住文章的文体不同特点,把握要点

    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词语是各有针

    对性的,情感是对应于抒情叙事写人的文章的写作目的,包括

    诗歌、小说、散文、喜剧等;态度是针对议论文的习作目的,即

    文章是为了赞成或反对什么;价值观是针对说明文而言的,即

    写这类文章是为了介绍事物的特征或阐明某现象的规律等。

    因此,各类文体文章的教学侧重各不相同。如在教学小说的时

    候,紧紧把握小说的三要素,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表

    达的情感及主旨就是关键。阅读说明文,弄清事物的特点或现

    象的本质,要借助说明顺序去理清思路,借助说明方法去学习

    写作技巧,借助副词、介词等去领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

    会说明文的科学性是其最核心的特点。教学议论文,立论类的

    议论文,一般都要找准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弄懂三者的关

    系是:论点是灵魂,论据是血肉,论证是骨架[1]。

    二、根据文章的题目,设置问题

    利用文章标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拓展联想,激活学生思

    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出一些问题,巧妙地进入学习

    环节。例如,在教学《孙权劝学》一文的时候,让学生自学课文,

    了解作者及文中相关的几个人物之后,我让学生根据课文题

    目,看看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兴趣盎然,议论纷纷,提出以

    下问题:孙权对谁劝学?孙权为什么要劝学?孙权是怎样劝学

    的?孙权让对方怎样学习?(当吕蒙不愿意学习的时候,孙权又

    是怎样进一步劝学的?)孙权劝学的效果如何?我随即将学生

    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回

    答,并用现代文叙述。学生很快地把握了文章内容。接着,让学

    生复述课文。然后,再让学生朗读、背诵课文,教学很顺畅。

    三、结合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有些文章的结构有一定的特点,可以将这些规律先给学

    生点拨,然后在让学生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奇效。例如在

    教学《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一文时,我重点先介绍了过渡段

    的作用:大的段落之间有一些过渡性的简短小自然段出现,就

    是是所谓的过渡段。过渡,是使文章连贯、结构严谨的一种手

    段。文章的各部分是靠过渡来连缀的。过渡段的作用是“承上

    启下”,结构上就是对整体的把握,增加条理和文章的语言的

    流畅性。内容上就是对上面篇幅的总结和对下文的开启作用。

    讲清过渡段的作用之后,我让学生找出本文的过渡段。许多学

    生都能轻松地找出文章的过渡段两段文字,并能明白“做了再

    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

    面。”是“承上”,对上文内容的总结[2]。“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

    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

    一反既往了。”是对下文的总领。学生大体地把握了文章可以

    分为两部分的思路。然后再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就很有条理。

    再如《看云识天气》一文,全文最明显的结构特点是“总———

    分———总”。其实可以设置一下问题:1. 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

    气?2.怎样看云是天气?(有几种方法来看云识天气?)3.看云

    识天气有什么意义?让学生先找出重点句子,大体可以引导学

    生把握本文的结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然后再指导学生

    精读第一段及课文主体部分,学生就便于明白本文所要介绍

    的科普知识。

    四、阅读与生活紧密联系

    语文学习中,能够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对课文内容就能感到真实可感,产生学习兴趣。如在上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雪地捕鸟”一段的时候,我让一

    个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相关语段的同时,让另一个学生用肢

    体语言表演相关场景。又让另外一组两个同学一个读,一个表

    演。然后让其余同学评点他们读和演的得失,学生体会到动词

    的作用。我让学生学习文章中使用动词的方法,写自己参与过

    的一种有趣的活动。不少同学都能大体地掌握用一定动词描

    写活动的方法。又如,学习《藤野先生》一文的时候,学了藤野

    先生的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了他的外貌特点。我让学生学习

    以上方法写一个熟悉的人的外貌,要求能突出人物的特点。学

    生写作积极性很高[3]。

    五、影视与阅读相结合

    在指导学生进行名著导读时,我让学生利用课外活动,观

    看一些文学名著的影视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芙蓉

    镇》、《骆驼祥子》、《格列佛游记》、《鲁滨孙漂流记》、四大名著

    的电视连续剧等,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让学生能

    由视频去印证文学作品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再如,在

    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课之前,我让

    学生观看大型纪录片《圆明园》,学生写观后感。再学习课文,

    学生就很快进入情景,体会到对英法联军暴行的强烈憎恨,对

    民族复兴的使命感,对雨果的钦佩等。

    六、读唱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够把一下优美的歌曲引入教学中,

    一定能让教学富有情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上《水

    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之前,让学生学唱歌曲《明月几时

    有》。学生学会了这首歌。上课前,让学生齐唱这首歌后,学生

    很快进入教学情境,对诗歌的内容、意境、情感等理解较容易,

    背诵诗歌,更不用说了。学习李商隐的《无题》也是采用此方

    法,收效不错。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微信客服:lunww201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