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计算机 社会需求
论文摘要: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高职院校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并且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投入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缩短学校培养计算机人才与社会需求人才差距的途径。
随着现代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大量专业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高技能计算机技术应用型职业人才缺口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高职高专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就更大了。但从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就业市场来看,主要存在着结构性就业矛盾:一边是市场上对计算机类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另一边是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大量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妙。这主要与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缺陷有关,因此学校培养什么样的计算机人才又如何培养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
发表论文 1、高职院校计算机人才培养现状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育在规模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人才培养方面却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现行的教育体制和办学指导思想仍然受应试教育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影响,很多的高职院校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没有明确的目标定位,没有体现突出技能培养的特点,使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上,以理论知识为中心,内容陈旧;教材更新严重滞后;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注人式”教学模式普遍存在;许多高职院校限于条件,大多注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和应用技能训练。这些问题都影响了高职院校培养计算机人才的质量,认真分析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成了计算机人才培养的一项紧急任务。
2008年,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走访调查了50家企业(计算机应用人才为例),其中有26家企业需要高职层次人才,占总比例的52%;90%以上的企业急需网络安全计算机维护专业人才,由此看来,掌握计算机专业技术的高职生是目前社会需求的主流,但从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情况看,二者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果不将这个差距缩小,将会制约高职院校计算机人才教育的健康发展,也会造成巨大的“人才浪费”。
2、形成差距的原因
2.1管理体制、教学模式落后
高职院校的教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直推行国家计划招生,学校按计划培养,人事部门按计划分配的管理体制。虽然近几年教育体制改革,取消了分配制度,实行双向就业,但旧的管理体制已在许多教育工作者中根深蒂固,难以消除影响。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特色,而是盲目模仿普通高校的计算机课程设置,形成了以学科体系为中自、以传授系统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和管理体制不利于高职人才的培养,造成了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差距。
2.2过于强调证书教育。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在近几年来也得到子决速的发展,计算机专业分类也越来越多,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用人单位普遍讲学历,看证书,包括组织人处也推行只讲学历证书的政策,有些单位问得具体点,有没有计算机等级证书,程序员证书;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也希望孩子顺利拿到证书,多拿几种证书,毕业能够找到好的工作。这两方面的因素使得学校走上学历教育的老路,学校把没有通过有些计算机证书考试作为学生不能毕业的理由,这样一来,学校培养的学生只会考试,而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
2.3师资队伍不适应高职教育要求。
高职院校的部分教师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缺乏实践经验,很多大学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只会讲理论,不会动手做,不能适应高职培养生产、管理、经营第一线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要求。而高职教育的特点既要基础理论扎实,又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如果连教师都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又怎么能教出会动手的学生。还有一些教师讲授的知识停留在几年前,传授的都是旧知识。师资队伍知识结构的不合理,造成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差距。
2.4学生实践机会缺乏
发表论文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更新速度很快,要想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求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高职院校的部分现有的实验设备已不能满足课程实习的需要。比如,机房机器老化,只能用于办公自动化,不能安装新的软件。有的机房机器新.但数量有限.两三人共用,课时短,有的学生无法亲自动手,只能看别人做。学校自身不解决这个问题,也没有相关企业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这样也就造成了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差距。
3、解决差距的途径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部分高级技术人才,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根据社会企事业单位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和办学模式,走出一条紧密结合社会需求,不断创新的计算机人才培养之路。以我校为例,谈谈如何缩短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差距。
3.1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21世纪高职院校计算机人才培养目标对学校的培养模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和实践环节不能再沿用老教材照搬老例子,而需要深人企事业单位调查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机应用人才来及时更新专业课程体系,搞好专业教学改革,必要时请行家及企业主管来评定审核教材内容。我院计算机工程系根据社会调查的结果,探索性的进行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尝试,将信息管理专业改为软件技术专业,并相应的修正了课程体系,将原有的《汉字录人》、《办公自动化》课程分别置换为《Java程序设计》,《JsP程序设计》专业课程,让学生步人社会能够学有所用。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要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在的高职教师,从整体上看,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要,一般只会教理论不能动手,这一点决定学校要加强教师培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我院正通过两种途径来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动手能力,一是分批次派出骨干教师参与企业培训,培训时间从1月到3月不等,主要进行专业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训,以拓宽知识,并获得相关技能。二是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我院做专题报告和学术讲座。这既有益于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又能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3.3加大实验室投入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室建设必须具有先进性、适用性,能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它不仅可以满足正常的教学的需要,还可以给学生提供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平台,给教师提供教科研的实验平台。因此,在实验室的建设上需要大量的资金投人,包括增加新的实验室,购置新的机器,我系部在市政府和学院的支持下,更新了机房旧的机器,另外还增加了网络实验室以满足课程实践的需要。
3.4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改革之路
发表论文 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以就业为导向,实行校内实践基地,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就要求学校和企业社会密切结合,加强互动。学校要主动走出校门,密切与用人单位联系;要经常到企业调查研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掌握什么知识,具备什么能力;然后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企业也要主动配合学校,主动参与学校教学内容的改革,新教材的开发,教学方法的选用。我系已与苏州太仓的多家企业达成协议,目前还在争取得到更多的相关企业的支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学校和企业真正联合起来,才能从真正意义上缩小学校培养的人才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
4、结束语
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的问题不是孤立的,本文提到的对策也是相互联系的,问题解决的途径应该在国家关于高职教育的政策指引下,依靠政府、学校、企业的通力合作,在全社会营造一个科学、创新、健康、充满活力的全民教育,才能彻底结束这些问题,更好的开展高职层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