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
2014年5月22日 16:48 作者:杨帆 李家深高中数学组杨帆 李家深高中数学组
历经几年的数学课程改革,更新了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大为改观,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但是由于对新课标中教育理念的认识还存在偏差,教学模式还在摸索,教学经验还需积累,所以无论在常规的课堂教学,还是一些优秀课、观摩研讨课等,都存在着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思考,敬请专家同行的指正。
一、教学内容层面的问题
问题一:重数学知识技能学习,轻数学文化教育。片面强调知识技能掌握,片面强调大运动量的习题训练,片面强调对考试分数的争取,这种“教育”把数学曲解为习题,把学生当作解题机器,学习是为了考试,培养出来的学生的人格是变态的?在学生眼中,学数学是痛苦的、枯燥的。数学文化至多被当作“调味剂”。这样培养的学生必然是有知识而无文化的,缺乏文化的民族是不会站在世界之巅的。解决策略:
(一)了解、重视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数学文化与数学学习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高中数学课程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适当的内容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数学向我们展示不仅是一门知识,一种科学语言,一种技术工具,而且还是一种理性化的思维范式一种充满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文化境界,数学文化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并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起重要作用,这正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数学文化教育不单是传播数学知识,还传播数学思想、方法、精神和文化。数学文化,有你课堂会更精彩。
(二)教师要学习,丰富自己的数学文化,提升自己的数学文化底蕴
只有有文化的教师,才能培养引导出有文化高素质的学生,启迪未来的大家,而不只是高分的学生。数学教师需通晓数学史,了解站在数学制高点、转折点的大家人物及其轶事,知道一些数学前沿的问题及其发展现状。问题二:重数学解题技能训练教学,轻概念形成教学。不重视章节起始课的教学、概念教学,以解题教学代替概念教学的现象比较普遍。课堂上概念教学常常是分析定义几个要点归纳几项注意,然后就是题型的归类训练、变式训练,在概念的背景引入上着墨不多,概念本质特征的揭示不够,而是让学生多做几道题,重视结论,或重视结论的思维过程,而忽视概念的背景特征、生成过程。更忧的是有些教师不知如何教概念。解决策略:
1.思想观念上要重视。
李邦河院士说:“数学根本上是玩概念的,不是玩技巧,技巧不足道也!”充分认识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新课标强调,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2.教师要研究教材、新课标,学习专业知识,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提升教师驾驭教材、挖掘教材的能力,才能使学生自然地、水到渠成地实现“概念生成”。
3.概念教学的主旋律是让学生参与概念本质特征的概括活动有些教师认为一些课概念多或难度大课堂上就会以师为主,教师讲得乏味,学生学得无趣,课堂沉闷。其实,概念的形成充满了矛盾冲突,这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的内在条件。只有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讨论,深层探究,概括总结,才能剖析清楚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与具象性,特殊性与一般性的关系,揭示概念的本质,理解概念的价值。
4.数学概念探究中教师要“导”的精彩。
任何教学形式、教学模式,都要重视教师的作用。教师不仅需要讲得精彩引人入胜,更需导的经典,凸显教师的教学智慧。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在教一个科学的分支(或一个理论.一个概念)时,我们应该让孩子重蹈人类思想发展中的那种最关键的步子,当然我们不应该让他们重蹈过去的无数个错误,而仅仅是重蹈关键性步子” 这关键的几步,不正是教师高超的导引吗!
二、教学形式层面的问题
问题:课堂上问的多代替思维量大,问的难代替思维深。在现代教育理念和新模式的学习探索中,有时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师问题不断,学生发言积极而热烈。课后练习与作业反馈并不好。有时问题一提,课堂肃然,学生木然,探究问题过难,探究学习受挫。解决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问题设计能力
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教师要了解问题分类,从不同目的性出发分为检查性问题、启发性问题、引导性问题,从特征出发分为识记类问题、理解类问题、应用类问题、分析类问题、综合类问题、评价类问题。问题的设计要符合“最近发现区”理论,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点、个性特征,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架构特征,在学生已有知识和未有知识之间的认知空白设问存疑,并用专业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教学语言表达陈述。
(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宋代学者朱熹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教育家陶行知风趣地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工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问题质量内涵,激起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