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教学,构建“幸福课堂”
2011年10月15日 14:44 作者:lunwwcom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倡导创造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而现阶段,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让更多的家长为孩子选择良好教育而产生较高的生活幸福指数;让孩子因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而拥有较高的学业幸福指数;让教师因此拥有较高的职业幸福指数。那么,何谓幸福教育呢?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我想应该是:营造“幸福课堂”。事实上,在教师的教学工作中,课堂是师生生命不可重复的体验,课堂中闪现着最真实的人生活力,流淌着最精彩的生命激情,而这些都应该建立在幸福之上。让课堂洋溢着幸福,已成为师者们一生的追求。
那怎样的课堂才是“幸福课堂”呢?怎样才能做到“幸福课堂”呢?
一、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幸福课堂”的前提。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引导者,其教书育人的目的,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提升人的生命质量,让人成长为自由的,全面的发展的人。其中幸福感是最重要的要素。试想一个不幸福的教师怎么能让学生获得人生的幸福?因此教师自己要感受到幸福,使自己成为一个幸福的人,这是作为一个教师自己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
然而,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令人十分担忧的。教师由于自身职业原因,承受着自我发展以及来自社会环境的双重压力。社会对教师的误解,以及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使得部分教师心理失衡。由于感觉心理压力较大,有近七成教师存在着经常失眠的情况。还有少数教师经常出现少食、抑郁、烦躁、忍不住要发脾气等。试问这样的教师怎么能体会到教育的幸福感?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的共同努力。首先,学校领导应该正确认识和重视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努力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使每个教师都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其次,教师职业幸福的实现不仅要以一定的外在条件为保障,还要以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主观努力为基础。教师应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到正确认识自我,合理定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要以乐观的情怀、开阔的胸襟正视现实;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与生活。只有拥有幸福感的教师,才能在紧张的工作中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和职业的快乐;只有成为一个身心健康、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教师,才能更好的关心学生的心理、身体健康;只有用幸福播种幸福的教师,才能塑造出懂得幸福、人格健全的学生。
二、“幸福课堂”需要师生和谐、合作共享。
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氛围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能充分有效的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的激发创新敏感性。更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感情交流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知识的同时,还要与学生进行适时、适度的情感沟通。让他们感觉到教师的工作是幸福的;教师的付出不仅仅能够给他人带来幸福,同时也能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满足和幸福感。
然而,来自家长的压力、学业压力、考试压力以及竞争压力让当代中学生苦不堪言,很少体会到所谓的幸福感。而且,随年级的不断升高,这种压力也越来越大,随之产生的种种问题也就成为让学生“不幸福”的最主要原因。
教育家朱永新说过:“儿童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做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因此,我们要创建“幸福课堂”,让他们在和谐、开放互动的课堂上学得快乐,学得轻松。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尊重教师,认真听取老师对生活、社会、人生的看法和见解;教师尊重学生,给予学生自由学习的时空,给予他们自主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师生的关系和谐、互相尊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合作,彼此给予,彼此分享,共同拥有。在他们的合作分享中,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彼此享受到尊重的幸福,交流的幸福,成长的幸福。
三、“幸福课堂”要充满生机与活力。
苏霍姆林司基说过:“上课并不像把预先量好、裁好的衣服纸样摆到布上去,问题的工作实质在于,我们的工作对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的,有着其出百怪思维的儿童。”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而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能是照本宣科,学生能否积极主动投入才是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否则,就算完美地完成了教学计划,学生的学习也完全没有幸福可言。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且要侧重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少而精的问题,激疑启智,让学生有质疑的机会,并在质疑、释疑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在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的思维创造活动,与教师一起把课堂教学搞得有声有色,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共同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教育——为了人的幸福”是教育哲学,是教育理想,同时也是教育改革的行动指南。不要让教育缺少幸福感,这不仅仅是一种境界,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更是一种责任。教师应追求具有现代特性、符合学生特点、高效而快乐的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在自我发展中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感受来自探究与创造的幸福。课堂教学也再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还需要我们教师向学生传递“幸福”。让我们共同用心教学,使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使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
参考文献
[1]《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严标宾 郑雪 邱林《辩证法通讯》 2004年02期
[2]《高中语文课堂“幸福”在哪里》郝丽霞《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1年06期
[3]《高中生心理压力原因分析及减压对策》唐永杰《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06期
[4]《初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谢鞅 《四川师范大学》 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