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观察几种针灸方法辩证取穴治疗带状疱疹。方法 采用局部围刺法,叩刺拔罐法及辩证取穴等方法。对72例带状疱疹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结果 痊愈62例,占86.11%;显效8例,占11.11%;好转2例,占2.78%,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局部围刺,叩刺拔罐加辩证取穴治疗带状疱疹针对性强,操作安全,疗效明显。
医学职称论文发表 医学论文发表网 医药论文发表 医学论文发表网站 医学论文发表期刊 【关键词】带状疱疹 局部围刺 叩刺拔罐 辩证取穴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以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以神经疼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多见于胸背,面部和腰部;好发于春秋两季。近年来我科门诊采用多种针灸方法辩证取穴治疗带状疱疹7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72例均为我科门诊患者。其中男35例,女37例;年龄30-75岁;病程最短1日,最长1周;疱疹部位以胸背、腰部为主。
2 治疗方法
针刺穴位主穴:合谷,曲池,阳陵泉。辩证取穴:肝胆火盛型配太冲,支沟;脾虚湿盛型配血海,三阴交;气滞血瘀型配膈俞,内关。围刺,叩刺拔罐:根据患病部位选择合适体位,先于皮疹部位周围皮肤做皮肤常规消毒。
然后用1.5寸毫针沿皮疹边缘进行平刺或斜刺,针距1—2寸,留针30min。起针后,用梅花针叩刺皮疹区域,以皮疹区域充血并微出血为宜。再于叩刺部位进行闪火法拔罐,留罐5—10min,将水性分泌物和血液吸出为宜。起罐后用消毒干棉球擦拭创面,再用碘伏棉签消毒。注意预防感染。隔日治疗一次,5次为一疗程。
3 治疗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蛇串疮”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痊愈:烧灼感及疼痛完全消失,皮疹全部或基本消退;显效:疼痛基本消失,无新疱出现,皮疹大部分结痂;有效:疼痛减轻,皮损消退;无效:疼痛未减轻,皮损消退。
3.2结果 本组经治疗4—10次全部获效,其中痊愈62例,显效8例,好转2例。
4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非传染性急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疼痛顽固而剧烈。该病毒通常潜伏于脊神经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在某些诱因作用下,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祖国医学称之为“缠腰火丹”、“丹毒”、“串腰龙”、“蛇串疮”,俗称“蛇丹”、“蜘蛛疮”。其病因多因风火之邪客于少阳、厥阴经络,郁于皮肤;或因感染湿毒,留滞手太阴、阳明经络,均可导致肌肤之营卫壅滞,发为疱疹。中医治疗主要以清热解毒,行气活血,祛湿止痛为主。针灸治疗取穴:曲池,合谷,阳陵泉。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与肺相表里,肺主皮毛。取本穴具有疏风散热,祛邪透表之效;合谷为手阳明大肠原穴,具疏风解表,镇痛通络之效;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合穴,具清肝利胆舒筋活络之效。辩证取穴:肝胆火盛型配太冲,支沟:太冲为足厥阴肝经输穴,具疏肝理气、清泄肝火之效;支沟为手少阳三焦经经穴,具疏利三焦、行气止痛之效。脾虚湿盛型配三阴交,血海: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交会穴,具有疏肝祛湿,活血祛瘀之效;血海为太阴脾经穴,善治各种血症,具理血,治血,散风祛湿之效。气滞血瘀型配膈俞,内关膈俞为足太阳膀胱经穴,八会穴之一,具理血宽中行气之效,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具宁心安神、理气止痛之效。施以围刺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梅花针叩刺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拔罐以活血散瘀,祛湿止痛,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该法虽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稍有疼痛,但疗效显著,大大缩短了病程,减轻了患者痛苦。同时避免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疗效好,见效快,操作安全。实为行之有效之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