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目的:学好从事祖国建设和学习现代科技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算、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新课程改革关注观察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探究性学习;而课堂教学是师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我认为: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探究过程,是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新课改下如何进行教学,成为一线教师探讨的问题,下面谈此观点供参考。
1.数学课堂上要围绕“实、活、准、精” 来教学
教研论文发表 实:实事求是,因材施教,分类推进。①重对尖子的培养,在解题过程中,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的完整、完美。对于接受能力好的,课外开展兴趣小组,培养解题技巧,提高灵活度,使其冒“尖”,在中考见成效。②注重学困生的转化。采取低起点,出课本的例题、习题,使之考有兴趣,树立信心。对考不及格者,面批面改作业,组织补考,直到考好为止。③注重中档生成绩的大幅度提高。活: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点拨、讨论、图表、比较法等教学手段。如:应用题教学,可采用图表法来分析题意,列出方程求解。教给解题方法,重视能力培养,加强“联想、想象、转化”思维训练。准:以大纲和教材为准。以课本为主线,严格按照大纲要求,狠抓双基、重视训练,强调解题规范化和准确率,把准字渗透到教学和练习中去。精:做到精选、讲、练、评。这要求教师认真备教材、教法、学法,使之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从精字入手。
2.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现实情境,提供主动探究的空间
动手操作在数学几何教学中,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获得富有个性的发展。数学“空间图形”教学内容是师觉得学难教,生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具统计:能根据条件想象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的人少。新课程四大学习领域之一“空间与图形”主要表现的内容: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行几何体与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新课标提出: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综合素质发展。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孙悟空拿着一把米尺问猪八戒:你能量出我的金箍棒多长吗?猪八戒拿起米尺:一米、二米、三米……量到第四米时,犯难了,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表示呢?此时师暂关机,利用常规教学手段,指名生量一量黑板的长度,让其动手,用直尺量一量桌面的长度,都会遇到同样问题:不够一米或不够一尺的长度该怎样表示?引起悬念,激励问题意识,鼓励推测和猜想,通过实践去拓展数的范围。此时师生互动,讨论,师耐心听取看法,引导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此时师边评价边开机,画面上出现孙悟空指着猪八戒的脑袋说:要用到分数。你想知道什么叫分数吗?点评: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激起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及主动探究的空间。
3.数学课堂教学要深入到事物本质,激发观察兴趣,培养观察能力
教研论文发表 兴趣是内在学习动机的集中体现。在教学中利用数学自身的特征和特有的美,引导通过观察发现并发掘数学中的美,激发对观察的浓厚兴趣,激励求知的强烈愿望。在引导观察并解决实际中的数学问题时,真正认识观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重要作用,培养观察兴趣。如:教学一元二次方程与系数时,师:已知x1、x2是方程x2+(k+2)x-1=0的两个根,且kx1-11x1=x2,求k的值。师生互动讨论得出:x1+x2=-(k+2)①,x1x2=-1②,kx1-11x1=x2③,则根据与系数运用时含有的对称性,进行观察:A、③式中的x1与x2的指数是否相等;B、能否用x1的倒数表示x2;C、通过②③两式形变等式,能否表示成两根和与两根积。在观察中发现变形,实施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案。但是在培养观察力的过程中,引导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同时要透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认识,①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教具,让学生观察后说出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这些图形?师将学生举出的物体贴在黑板上,再引导观察说出其特征,通过生生口述,师生集体订正后,再把几种长方体斜放在不同的位置辨别观察。认识到判断长方体要看面、棱和顶点,与放置无关,这样加深对长方体本质特征的认识。接着演示将长方体切下一块变成正方体,这样学生观察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能在变化中观察出本质特征,便引出正方体的概念。点评:学生从观察表面现象发展到观察本质特征,同时比较牢固地形成长方体、正方体的概念。这种先用教具给学生一个清晰的形象,再通过语言的解释,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建立形体的概念,学生易于接受,又发展了观察事物的能力,教学效果较好。
4.数学课堂教学要深入探究,培养思维深刻性和广阔性
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揭示和提炼规律,提高思维能力,培养思维深刻性和广阔性。如:图5、图6,若⊙O的半径为R,PO=d(交点到圆心的距离),用d、R表示这个定值,由此发现什么结论,请用文字叙述结论。此时引导分组互动讨论探究:将PA?PB转化为R与d的关系式得出:①图5,当P点在⊙O内时,PA?PB=PC?PD=(R-d)(R+d)=R2-d2.
②图6,当P点在⊙O外时,PA?PB=PC?PD=(d+R)(d-R)=d2-R2。③当PA为切线时,PA2=PC?PD=d2-R2.因此,无论点P在⊙O内(外)或PA是割线(切线),均有PA?PB=|d2-R2|,师生得出:过不在圆上的一个定点任作一条直线与圆相交,这点到直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为定值。点评:这一探究,学会把一般情形转化为特殊问题、化动为静的思考方法,还用运动观点去探索图形变化过程中所存在的结论。
5.数学课堂教学还要对知识应用进行探究
探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和生活实际的联系,要引导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如:学习相似三角形和函数知识后,测量建筑物、树、旗杆的高度,是典型的探究性问题。师:怎样测量旗杆的高度?便把生生带到现场,记录所遇到的实际情形,设计出方案,小组讨论交流,总结测量旗杆高的方法:生1:爬到旗杆上去测量;生2:把旗杆放倒测量;生3: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人与阳光下的影子及旗杆与阳光下的影子构成两个相似三角形,通过相似三角形比例关系来计算旗杆高度;生4:在阴天里,将镜子放到地上照,通过人眼与镜子及旗杆与镜子构成相似三角形,按比例关系来计算旗杆高度……,通过听取生生应用知识进行探究,最后选择了最佳方法进行解答。
6.数学课堂教学要把思想教育渗透到各个环节
教研论文发表 数学课堂教学:①用数学家富于独创的史实或数学中蕴含的美,激励对数学奥秘探求欲和浓厚兴趣,可介绍在生产生活实际中应用,促使学好数学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进入新课引入。如: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时,介绍笛卡尔生病在床上学习,观察墙角吊在空中的蜘蛛,发明坐标系。培养学习意识。在引入“比例线段”时,利用国旗上的五角星引发学习兴趣,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美的教育。②对知识迁移和应用,师利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设计训练,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提高生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圆的基本性质”时,利用残缺不全的图形,让其补全工件,从而提炼数学模型能力训练。点评:师采用数形结合,图形变换,一题多解等训练,激发联想思维,逆向思维,使生生思想“活”起来,“动”起来。
总之,教无定法,世界上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法,因而对任何好的教学法都不能完全照搬,应吸取合理的思想和有效的方法,创立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是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唯一出发点,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唯一途径